合肥廬陽區:奔向全省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
黨代會召開的歷史節點回望,五年來,廬陽經濟總量超過1100億元、五年跨越五個百億臺階,連續三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榮膺全省金融總部集聚區,獲批創建G60科創走廊金融科技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第二批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恒爍半導體、大恒能源、安龍基因、國際內陸港茁壯成長,志邦家居、中環環保主板上市,新興產業揚帆起航。
這五年,廬陽創新驅動步伐更加堅實。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變堆園區開工建設,能源研究院組建運行。5G、工業互聯網快速成長,全省首家大數據產業園建成運營,獲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數字動能加速匯聚。
這五年,廬陽不斷提升內涵,城區品質魅力全面彰顯。匠心實施老城保護更新,長江中路、撮造山巷、北油坊巷華麗蝶變,逍遙津公園煥新回歸,城市記憶館靜待開幕。中國*美科研圣地建設扎實推進,北部片區低效用地清理持續推進。
這五年,廬陽不斷深化改革,發展動力活力不斷激發。攜手組建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合新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1500列。“*多跑一次”全面覆蓋、“家門口辦”率先推行。高質量發展政策優化升級,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翻一番,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這五年,廬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28%,整體搬遷34個水源地村莊,建成14處城市公園游園,新增綠地285萬平方米,開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現實。
這五年,廬陽堅持以人為本,社會民生福祉日益增進。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2萬人。深入推進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創建,連續四次獲評全省教育強區。與中科大附一院等組建11個城市醫聯體,建成6家社區醫院,獲評省級健康促進示范區。全省率先實施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獲評全國老年工作先進區。
這五年,廬陽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加強,獲評安徽省理論宣講示范基地,“夜訪萬家”行動受到各級媒體廣泛關注,“四步走”群眾工作法獲省市領導批示肯定,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夯實。
廬陽區第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廬陽區將堅定不移按照“3411”發展思路,加快構筑“一核一地一中心”“三個一”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金融業、現代商貿業、建筑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大產業,在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上奮力前行、奮勇爭先。
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今后五年,廬陽區將全面落實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廬陽任務,有效服務科學新城建設;布局一批人才公寓、高端社區,謀劃引入高品質公共服務資源;培養一批職業經理人和專業投資孵化團隊,打造科技服務產業集群,讓更多成果就地“開花”;爭取更多科技企業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廬陽區將提速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合肥金融廣場等高端載體建設;持續推進淮河路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大力發展首店經濟、網紅經濟、老字號經濟;加快中鐵四局一公司等企業總部建設,引進“中字頭”建筑企業等區域總部落戶,打造建筑業總部集聚區。積極構建數字產業生態體系,打造“長三角數據港”。
改革“一子落”推動發展“滿盤活”。廬陽區將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融入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建設,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對外交往“朋友圈”,積極推進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建設,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發揮廬陽市民中心綜合服務平臺優勢,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窗即辦、隨時能辦、就近可辦,打造“四*”營商環境。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未來五年,廬陽區將深挖城市底蘊,進一步深入推進老城保護更新,煥發文化中心新魅力,用心推動市政府原辦公區內涵挖掘和活化利用,匠心打造音樂客廳、合肥城市記憶館等城市精神坐標。高品質建設運營城市閱讀空間,持續提升三孝口“24小時”新華書店等網紅書店品位魅力,打造“文化燈塔”、建設“書香廬陽”。
持續擦亮“學在廬陽”品牌,加快中小學幼兒園新建和改擴建步伐,深入實施名校本部倍增計劃,創成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辦好人民滿意的首善教育。
持續推進健康廬陽建設,深化與中科大附一院、安醫附院合作,加快社區醫院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和區域均衡布局,讓老百姓不出遠門就能看良醫、治好病。建成用好全民健身體育中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創成國家健康促進區。
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加快居家適老化改造,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堅持“從一米高度看城市”,積極發展嬰幼兒托育服務,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區。
充分發揮百幫創業園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薇婭直播培訓基地引領作用,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優化完善“互聯網+社區智慧就業”廬陽模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做好各類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和托底安置,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綠水青山新廬陽。廬陽區將推動能源清潔化、產業低碳化、生活綠色化,走好綠色低碳發展路。
堅持以共治促進和諧、用善治維護平安,樹立社會治理新典范。打通縱向善治“指揮鏈”,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基層治理模式,積極構建智慧治理平臺,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居,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提升治理水平。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