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萬億之城推“城”出新
城市化,正濃墨重彩地影響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大格局中的地位。而中國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能否實現城市的“推陳出新”,完成老城區更新的使命,既關乎現代化進程,更關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做大共同富裕“蛋糕”的重大命題。
今天,我們把眼光投向安徽省會合肥。安徽省委*鄭柵潔提出,“合肥要爭當享譽全球的科創名城”。合肥已邁上萬億新征程,在長三角一體化、滬寧杭肥四市同一視域的大背景下,合肥如何實現量級的再突破,拉長城市區域短板是重要一環。這些年,合肥在創新和產業大道上以“黑馬”姿勢狂飆向前,擺在它面前的,正是長三角城市化新躍升的使命。對于一個有著7000萬人口大省的省會,更快更急的步伐,勢必提供可資評議的生動樣本。
當一年一度的傳統習俗“龍抬頭”和農時節令“驚蟄”結伴而來,我們期待,曾在歷史長河中扮演“前浪”角色的老城區,能化塵土為新泥,在春風的催拂下,演繹一幕“后浪”追逐“前浪”的精彩新劇,傳遞生機復蘇拔節成長的春訊。
2022北京冬奧會,60米高的首鋼滑雪大跳臺在網上刷屏,運動員騰空躍起的英姿,同百年鋼廠廢舊的冷卻塔相映成趣。
而在安徽合肥瑤海區,同樣是鋼鐵廠工業遺址改造利用,也在淬煉著一腔現代城市文明的熊熊爐火。矗立在合肥母親河南淝河北岸的原合肥鋼鐵廠,東部新中心建設的重要篇章在這里濃墨重彩地展開,曾經的合肥工業文明基因,正成為這座城市的活力之水。
33歲的洪欣是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生態系的副教授,現在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去年4月,合肥市推出創新舉措,選調26名高校教授、副教授到市直相關部門和區縣基層掛職,洪欣來到了瑤海區。
說起來巧,洪欣的爺爺當年從上海來到合肥,成為合肥鋼鐵廠*早的參建者,洪欣的父親也是合肥鋼鐵廠的職工,而今,洪欣肩上扛起了合肥鋼鐵廠污染土壤的修復重擔。
瑤海匯聚了合肥*早的工業記憶。上世紀50年代起,這個曾經集中了汽車、機械、化工、棉紡、家電等12個基礎工業行業的城區,成為了合肥的經濟支柱和安徽產業的驕傲,江淮、綠寶、芳草、黃山等品牌馳名中外,創造出合肥七成的工業產值、一半以上的城市GDP。
特別是合肥鋼鐵廠,曾受到*兩次視察。2018年12月,合肥鋼鐵廠被列為國家工業遺產,其核心區域面積4萬平方米保留了鋼鐵生產的整個工藝和流程,以及4座100立方米、314立方米、349立方米、380立方米的高爐。
高爐的殘渣雖已凝固,往昔鋼花四濺的榮耀只能在影像中留存,但它轉身而為工業遺存時,高聳的鐵塔、蜿蜒盤旋的管廊、貼著地面的鐵軌,都展現出不同于摩天大樓的歷史肌理與力量。保護遺產,就是保護每個人對城市的歸屬和認同,就是在社會發展的年輪上刻下新的印痕,夯實邁向新的夢想的基石。
這是一座外來人口多于原住民的城市,可以用“海納百川”來形容它的身份,但我們依然有必要歸納整理出它更多的本源特征,挖掘出它的資源稟賦,讓新老市民產生貼近感、親切感。
2014年,瑤海區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21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區之一。2020年12月,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與合肥舉行合作項目開工儀式。東部新中心,將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
合肥東部新中心污染地塊占地總面積約6000畝。工業生產特別是鋼鐵生產的復雜性決定了土壤污染的復雜性,每一塊土地都要先“診斷”后“會診”再“用藥”,東部新中心的建設者把這一切稱為“開盲盒”。
實際上,對中國來說,土壤修復治理也是一個全新的答卷,起步不到20年時間。
“開盲盒”不等于“盲開盒”。請來的大院大所大學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安徽大學等國內、省內權威科研單位。瑤海打造出的“1+1+4”土壤修復新模式得到國內專家的一致好評:兩個“1”分別指環境管家單位和第三方巡查單位,“4”是指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環境監理單位和修復效果評估單位,這一模式使我國的土壤修復治理一躍躋身世界水平。
東部新中心正以自身的創新實踐,緊鑼密鼓地籌備年中在合肥舉辦的全國土壤修復大會分會,屆時,全國土壤修復治理領域的名家大咖將齊聚合肥。
據預估,今年合肥東部新中心將出庫2400多畝修復土地,“新”土地,一定會描繪出后工業化時代城市的新圖畫,讓工業“銹帶”變生活“秀帶”,大地母親一定會回饋生于斯長于斯的百姓光輝的前景。
洪欣的爺爺和父親曾一直住在合肥鋼鐵廠工人生活區。計劃經濟時代“十里鋼廠十萬人”的盛景,走到今天,是城市高樓廣廈背后大片大片的城中村、棚戶區。統計表明,僅到1957年底,合肥市378家國營企業中,80%以上都在瑤海區,煙囪林立、機器轟鳴的瑤海區寫就了讓安徽人引以為驕的工業歷史篇章,也讓今天瑤海區舊城改造任務占到合肥市的60%。全區有112處城中村和老舊小區、約389.83萬平方米面積需要更新,體量及難度居全市之首。瑤海區提出,用5年時間實現全區老舊城中村及棚戶區基本清零。
舊城改造這一城市建設的“硬骨頭”和拆遷這一“天下*一難事”,不僅沒有成為虎年瑤海發展的“攔路虎”,反而成為瑤海“龍騰虎躍”的新起點。
3月2日,瑤海區召開老合鋼區域危險住房解危處置工作推進會,正式啟動這一合肥*大的舊城改造項目。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武斌說,老合鋼片區改造,涉及約4600多戶居民、16萬平方米的拆遷面積。
由于人、房情況復雜,管理主體多次變化,老合鋼片區改造困難重重。難道,要讓為共和國建設出力流汗的老一輩產業工人一直蝸居在這里?老合鋼片區大多數房屋被列為不適宜居住的D級危房。危舊改造項目立項之前,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虞愛華到現場調研三次,瑤海區也成立了專門的項目攻堅小組。
為實現“拆得穩、拆得掉”,合肥市人大通過了《關于城區危險住房解危處置工作的決定》,為這一項目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據。這,或許創了國內城中村改造的先例。
近兩年,瑤海每年的動遷、建設、安置3項數據均超百萬平方米,讓越來越多的百姓居住告別了陰暗破舊迎來寬敞明亮。
“安得廣廈千萬間”,安居,既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舉措,更是體現城市價值觀的途徑。如同一個人成長的*大動力來自于價值觀,一座城市的生機盎然也來自于它的價值觀。當這座城市把“安頓”好自己的老城區、老市民、困難群眾,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這座城市,也就樹起了價值的標桿。
瑤海在立志推進“老城區更新改造示范區”的進程中,還通過不斷實踐,摸索創新出一套“拆、建、安、管”一體化運行的新機制,把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城區改造難題,真正轉化為受到廣大居民衷心歡迎的生活新體驗。拆遷、建設、安置、小區管理,四位一體,無縫銜接。
位于大通路與東一環的通聯家園安置小區,是瑤海2021年“拆建安管”系統推出后,*一個實現當月交付當月安置的小區。小區于2021年7月15日完成規劃驗收,7月26日完成竣工驗收,7月30日完成消防驗收,7月31日啟動安置選房工作,8月1日335戶居民安置到位。隨后建成的裕興家園、廣德家園等12個安置房、累計建筑面積150.24萬平方米,相繼實現了“當月竣工當月安置”,使得12128戶回遷群眾*一時間入住新房。瑤海區住建局安置辦工作人員趙雙笑著告訴記者,過去總是居民追著我們問這問那、催著我們辦這辦那,現在常常倒過來了,居民省心我們開心。
機制從確立到運行通暢,除了推進城市更新的系統思維外,是把民心當真心的換位思考和真抓實干:記者看到,瑤海安置小區居民“上上下下”乘坐的是奧的斯等一線品牌電梯,小區的居民更是滿帶自豪的告訴記者,“我們這房子,用的鋼筋比商品房要多!”
在東部,“看得見”的行動與“看不見”的行動一直在同時進行,它們的目標,就是要使老城區的改造真正成為一個“良心工程”。
瑤海的城市河流匯入合肥母親河——南淝河,再流向巢湖、匯入滾滾長江。過去因為老舊小區多、工廠多,地下管網“合流”匯入河湖是常態,如今,雨污“分流”成為現實,流淌出瑤海河流水質的變奏曲。
“區里面4條河流、5處水質考核斷面,2018年達標0%,2019年達標40%,2020年80%,2021年100%,2021年12月月度考核全市*一名。”合肥生態環境瑤海分局工作人員姚健說,從倒數到前列,瑤海打了個翻身仗。
2020年12月開工的瑤海南淝河初期雨水調蓄工程,將在今年投運,它下面是調蓄池,上面是市民公園。新建的鐘油坊污水處理廠也是如此,今年投入運營,它將解決合肥東部新中心無處理廠、污水需要“跋山涉水”的問題。
今年春節,合肥一中瑤海校區建設項目的260多名工人沒有回家過年,施工從開工以來一天未停,目前已經完成6個節點的任務。
投資15.5億、建筑面積18.9萬平方米的合肥一中瑤海校區位于合肥東部新中心的核心啟動區,整個工程設置9個節點,每個節點航拍一張照片,擺在合肥一中南大門入口處,引得來來往往的路人圍觀。
“小區好不好,關鍵看學校。”教育正越來越成為衡量市民獲得感的“試金石”。合肥一中瑤海校區的“呱呱墜地”,曾經歷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原先的計劃是建分校,現在則是和本校同等級校區的引入,相關的討論曾幾次擺上市常委會的議題。優質教育資源的拔地而起,正為瑤海老城區的天空劃上一道亮麗的彩虹。
去年6月26日,合肥一中瑤海校區開工,雨天突然放晴,宣布開工的安徽省委常委、市委*虞愛華借景說情:我們人努力,老天都會來幫忙!“大干400天,喜迎新同學!”合肥一中瑤海校區的開工之日就立下了這樣的軍令狀。項目方負責人許萬龍說,就進度來看,項目交付的時間還會提前,區委區政府顯得比翹首以盼的學生還心急,按日抓工程進度,要給今年九月開學留出更多的準備時間。
合肥東部新中心作為瑤海轉型的主戰場,合肥市委市政府要求它“形成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日日有更新、月月有成果”,去年的元旦、五一、十一,今年的元旦,虞愛華都利用假日到瑤海實地督導,推動工作“快馬加鞭”,市里還成立專班,市領導牽頭,和區里一起每月進行項目和工作調度。
與合肥一中瑤海校區一路之隔的是正在建設中的合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這一項目將在今年投入使用。此外,今年在瑤海投建的還包括合肥市婦女兒童中心、合肥兒童醫院新區、合肥博物館等一批市級公共服務項目。
作為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管理辦公室首批工作人員,佘嚴舉見證了合肥東部新中心的點滴變化。從入駐滿是泥濘的辦公區,到下大力氣對危舊碼頭進行清理,再到廢舊廠房拆除、土地平整,然后是高爐區申報國家工業遺產成功、中小企業搬遷、城中村拆遷、地鐵4號線號線項目動遷、路網建設動遷、上海路跨南淝河大橋建成通車、郎溪路跨南淝河高架橋建成通車、廣德路跨南淝河大橋合龍、保障房建設和安置、合鋼高爐區修復、土壤修復……他掰著手指一一道來:“真的是累并興奮著。”
海航兵出身的朱益龍轉業到瑤海區,先后經歷多個工作崗位,動遷成了他的新“戰場”。他*滿意的是自己率隊7天就完成了紅光街道在郎溪路快速路高架承擔的動遷任務。如今每次路過正在緊張施工的郎溪路高架,他的心中,都會升騰起一股強烈的自豪感,這條合肥的新東二環,是全市重要的城市快速路,全程無紅燈,與多個主干路互聯互通,今年就可以全線天完成郎溪路快速路全線號線號線天完成鐵山路拆遷任務……這就是“瑤海速度”。
加快“辭舊”的同時,是瑤海越來越快、越來越多樣的城市交通路網“迎新”。4條高架快速路四通八達。記者開車親測,從瑤海中心地帶,20分鐘向東可達肥東縣城,向南15分鐘可達省級政務區,向西15分鐘可達市級政務區。合肥市6條地鐵線平方公里、全市各區縣面積*小的它,擁有全市*多、*密的地鐵交通站點。
長江東路是安徽*一路長江路的東段,上世紀是合肥著名的工業大道。如今經過改造的長江東路,下面跑著地鐵,上面橫著高架,路兩邊那些分布在高樓之間彰顯工業歷史的多層工廠宿舍樓或者紅磚矮樓同樣修整一新,讓歷史與當下有機融合。
地利決定方位,方位決定地位。當年,歷史之所以選擇東城,讓瑤海成為新中國新興工業開枝散葉之地,是因為這里是火車站、飛機場、碼頭匯集的交通樞紐,而如今,瑤海又有了“海闊天空”的新天地。
合肥躋身“萬億之都”和新一線城市,意味著展開在這座城市面前的舞臺更廣闊,未來開拓的空間更深遠。邁向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需要注入的時尚元素還有很多很多,而在這方面,老城區難道就不能“老樹開新花”?一座城市在跨進時尚之都的門檻時,首先應成為市民的生活之都,只有在生活的底座上,新老文化才能共存共榮繁茂滋生。
瑤海是安徽人口密度*大的城區,也是合肥商業的開埠之地。去年全年瑤海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2萬戶,同比增長27.7%,累計17.2萬戶,占全市總數的七分之一。
當年,合肥火車站站前路的服飾一條街人頭攢動,而現在,瑤海正沿著打造安徽時尚街區、中國服裝原創設計小鎮的路徑,實現瑤海傳統產業的提檔升級,不僅是業態和內涵的豐富,更是從商業點面向產業鏈的整合進軍。
安徽人章亮過去一直在深圳從事服裝設計開發,他的設計作品曾在國內時尚周榮獲時尚大獎。他得知瑤海正在打造服裝產業鏈平臺——中國服裝原創設計小鎮后,毅然背起行囊踏上返鄉之路。今年,他的新計劃是帶著自己創立的新品牌入駐,參與打造這里的*一批設計師工作室。“小鎮規劃建設合肥時尚中心,跟我企業的理念和方向完全耦合”。
曾支撐起瑤海商業“江湖地位”的33個專業市場,其“改頭換面”“涅槃重生”也值得期待。
在合肥這座城市的萬億新征程中,越來越多的城市新名片正呼之欲出,打上鮮明的創新烙印。是的,人們眷戀他們腳下的故土,但又并不能僅僅依靠“復原”就保持文化生命力,還需要更新,需要不斷注入新的功能,從而不斷生發當代人對家鄉的熱愛,同時讓新舊元素相遇、并行、碰撞,鍛造出新的火花。
位于長三角數字科技示范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華晶微電子(央廣網發 解琛攝)
位于東部新中心的中國網谷,是合肥產業集聚區“五谷”之一,包含有“一谷三基地”(中國網谷、長三角數字科技示范區、安徽尚榮醫療產業園、合肥物聯網產業園)的產業布局。其中入駐的企業和長三角一體化有著廣泛而緊密的協同聯系。合肥物聯網產業園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合肥*一個合作園區,牽手上海張江,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與溢出;安徽銀通物聯開啟合肥研發、深圳代工的協同發展模式;健康盒子科技把瑤海產抗疫產品推向全球抗疫一線,兩度現身奧運會賽場;云海量子在量子加密、密閉空間定位技術研發端發力,迅速打開海外市場。
“瑤海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源遠流長,在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前景輝煌。”瑤海區委*、合肥東部新中心黨工委*陸勤山對此信心滿懷: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上海等地112家企業內遷合肥,其中一半以上落戶瑤海,那一次的“長三角產業轉移”成就了瑤海,也奠定了合肥的城市工業基礎。
2021年9月,合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賦予瑤海新的定位,即“打造老工業區產業轉型示范區、老城區更新改造示范區,早日成為高質量發展千億城區”。
2022年新春上班伊始,瑤海召開“產業轉型突破年”“城市更新攻堅年”“環境質量提升年”三大行動動員會。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