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芯”承載夢想打造“中國IC之都”
在芯片研發制造的舞臺之上,合肥是“后起之秀”卻發展勢頭猛勁——2021年實現全產業鏈產值近400億元,同比增長約30%。近年來,合肥圍繞“合肥芯”“合肥產”“合肥用”全鏈條,形成產業發展澎湃合力。如今的合肥“芯”光璀璨,初步完成了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快、成效*顯著的城市之一。
半導體用靶材及薄膜材料是生產芯片的前端關鍵材料。2017年,集生產、研發、銷售為一體的全球頂尖高性能薄膜材料企業——先導薄膜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薄膜”)落戶合肥,主要向京東方、晶合等芯片半導體公司提供材料,為合肥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合肥“芯”提供了材料保障。
回憶起與合肥的“緣起”,先導薄膜的副總經理劉洪浩直言,對合肥的“鐘情”源于這塊土地的滿滿誠意。
“無論是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完善程度,還是這里對人才、產業的扶持力度,都讓我們對合肥芯片產業的發展信心十足。”在合肥5年,先導薄膜先后推進ITO靶材及其他薄膜材料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半導體用高純金屬及合金靶材項目等多個核心產業化項目,不斷為芯片前端市場注入鮮活的創新活力。劉洪浩興奮地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們獲得了安徽省“三重一創”重大工程項目的3000萬元補助,這為他們專注芯片材料的生產、研發提供了充實的保障資金,幫助他們能夠更好服務于芯片產業。
合肥芯片產業方興未艾,先導薄膜迎來了增量擴產。今年,他們將在合肥上線億元的生產線。“目前,我們的半導體用靶材生產線正在建設中,廠房已經建好,設備也在陸續安裝中,預計今年就能投產。”劉洪浩透露,生產線投產后,預計每年能夠生產10000片半導體用靶材,滿產后可帶來15億元的年產值。
前端材料市場的蓬勃得益于后端集成電路市場的欣榮。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合”)專注半導體晶圓生產代工服務,一片晶圓可以切割成若干個芯片,安裝在手機、電腦、家電、汽車等電子產品里面,堪稱高端制造產業的“大腦”。
在合肥成立6年,晶合經歷了半導體行業從高速發展到低谷期,再到市場逐漸升溫的整個周期。盡管如此,晶合的產能不斷攀升,從2018年的月產能1萬片到2021年底的10萬片,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產能的飛躍,成為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產能第三大的純晶圓代工企業(不含外資控股企業)。
晶合總經理蔡輝嘉坦言,晶合落地合肥的初衷十分明確,就是為了配套新型顯示產業,加入“芯屏汽合”戰略。
“近幾年安徽省產業升級和創新速度非常快,晶合結合合肥新型顯示、家電及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千億級產業規劃,構建驅動IC、MCU、CIS、PMIC、AIOT五大主軸,扎根加快先進制程研發,55納米的量產可以為合肥產業騰飛貢獻力量。”
以參與者的身份見證著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蔡輝嘉表示,晶合一直在推進、加入產業本土化,讓較完善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發揮出更多的協同作用。無論是生產設備領域、硅片領域抑或是材料領域,他們都積極與本土企業構建合作關系。“我們非常愿意與產業鏈上的企業共同成長。”
2013年,合肥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多年來,合肥圍繞集成電路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集成電路與本地新型顯示、裝備制造、家電等主導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驅動、存儲、電源管理等特色芯片,打造了存儲、顯示驅動、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等4個特色芯片產業板塊,并分別在高新區(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經開區(存儲、裝備)、新站高新區(顯示驅動、材料)形成產業集聚。
記者從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合肥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現已有企業超300家,聚集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2021年,合肥市實現全產業鏈產值近400億元,同比增長約30%,先后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列為集成電路產業全國重點發展城市,獲批全國首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和國家首批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目前,合肥已經成為全國少數幾個擁有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設備材料全產業鏈的城市之一,集聚了晶合集成、通富微電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企業蓬勃發展,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的名片也頻頻亮相高端制造:晶合晶圓產能供不應求,實現在液晶面板驅動芯片領域代工市占率全球*一;杰發科技、伏達半導體等龍頭企業在車規級、手機快充芯片領域實現國產突破;芯碁微裝成功登陸科創板,雙臺面激光直接成像設備打破國外壟斷;至純科技國內首個12英寸晶圓再生基地順利量產……
在這些佳績背后,是大批創新成果的加速涌現:杰發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座艙芯片客戶覆蓋通用、大眾、吉利等國內外*流整車廠,君正科技T02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國際領先,全芯智造制造類EDA填補制造核心支撐工具空白等。2021年,合肥集成電路企業新增授權專利279件,總數達5556件;新增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家,共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7家。
敢于“無中生有”,善于“小題大做”,從空白格、零基礎起步,合肥在探索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路上走出了一條“趕超之路”。
合肥市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產業處四級主任科員周若瓊介紹,在探索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過程中,合肥市先后成立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領導小組等。2020年正式啟動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統籌推進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同時,合肥出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從支持基金投資、貸款貼息、企業上臺階、新建項目建設、流片、購買IP等方面,全流程支撐企業發展。為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合肥加快推進合肥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合肥微電子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結合集成電路企業資金需求量大、需求方式多樣等特點,合肥聚焦金融支撐,創新投資方式,先后成立市級芯屏產業基金(總規模25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總規模300億元)、經開區石溪產恒集成電路基金(總規模10億元)等,重點投向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環節和重大項目。
在營造產業發展環境方面,合肥已連續舉辦6屆的“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合肥)高峰論壇”持續提升合肥在集成電路產業界的影響力;“真金白銀”的招商政策吸引著實力企業紛至沓來;出臺一系列人才政策,讓一批批懷揣夢想的人才來肥安居……
周若瓊介紹,下一步,合肥市將依托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在做大做強存儲、顯示驅動、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等特色芯片的基礎上,聚焦材料和裝備、寬禁帶半導體和高端通用芯片等重點領域開展布局,全面提升戰新集群能級,力爭2025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小容/文 楊鋒/圖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