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來潛力怎么樣?
16年的江蘇高考,學的理科,物化等級分卡得心痛,但是選了離家近的安徽的幾所211
當時就在想,哪所大學愿意稍微降低物化等級,收了我這么個機靈鬼,它一定很具備發展的眼光。
果不其然,上了大學后發現,學校環境很好,設施先進齊全,優秀的人很多。你只有在大學里走出去,才會發現,你之前吐槽的、鄙視的,其實是那個目光短淺又不愿有所作為的你。
學校的生源已經越來越優秀,我接觸到的安徽人也都很不錯。我喜歡合肥,我對她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我看到了她未來極速發展的新模樣。
聽到對合肥的不滿,一開始會覺得,啊真是這樣,她發展得不好。再向周圍看看,優秀的人仍在努力,優秀的老師、校友都在為合肥的發展供獻力量……
不可否認,合肥是一座很有接納性的城市。她寬容友善,真誠努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為我,為我們,為每個在合肥求學、生活、打拼的人擎起一片藍天
未來合肥要按經濟實力排,定會進入前20,且在2025年之前會實現這個目標。
目前看來,未來一二十年科技發展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
根據2018年的城市排名,人工智能方面,合肥排在前五,和深圳并列。以科大訊飛,合肥芯片為代表的中國聲谷迅速崛起。
量子信息不用說,以潘建偉,郭光燦為代表的中國科大的院士團隊,正站在國際前沿,以此帶來的一大批新興的量子信息產業將迅速崛起。
可控核聚變方面,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人造小太陽——托卡馬克是中國核聚變研究的總基地,同樣走在世界前沿。
當然,基礎科研不能立即的轉化為產業來發展,但是目前合肥市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正積極配合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化,積極配合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建設。始終定位工業立市的目標。這背后吸引而來的高端科研人才將是不可小覷的強大力量。
那我就認真回答下吧。今年是年二十九,祝大家豬年大吉 ,家庭美滿,事業順利,學習進步ω?)
合肥本身真的很像是全安徽的寫照,合肥的各個區真的各有特點。直接上一張合肥行政地圖吧
合肥地名,文字記載始見于司馬遷著《史記》,至今已逾二千二百年。地名的來歷,緣由淝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歸異出同曰肥,和大家說的土肥圓不太一樣的QAQ
廬陽區所在的這部分是傳統的市中心,也可以叫“老城區”。很多親覺得合肥作為省會不夠看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到了合肥市中心一看。哇(●—●)這么多破樓。
確實是這樣的,特別是在這淝河內,基本都叫做某某廳宿舍,某某局宿舍,還有一個省委一百多棟居民樓,雖然里面自然環境沒的說,但樓畢竟是80年代左右建成的,還有60年代建成的二層小樓。。。這里有很多這樣的廳局宿舍,這些樓基本是拆不掉的,老一代領導雖然很多都不住在里面了,但考慮老同志是不可能拆的,不如往外發展,外頭那么大片地不用白不用。
更糟糕的是合肥為數不多的歷史景點很多在這。逍遙津,張遼墓;步行街上走著走著,emmm?李鴻章故居?再走幾百米?emm?有寺廟。牌匾明教寺,臺上又書教弩臺。這是真內斗大省遺留的痕跡,曹操和孫權帶著皖北皖南人名在這邊干了一仗。。逍遙津離明教寺直線不過幾百米。然后往南一公里就是包公墓。這些古景點都在廬陽區,旅客們來玩一看。這城市真破。。。
但這邊畢竟市中心,知名初中本部基本都在這,學區房都不便宜。配套設施齊全,自家到醫院學校商圈地鐵公園都是五分鐘*多。
合肥有句老話。站在壽春路橋看,往東都是窮光蛋,往西都是貪污犯。。。。。。
瑤海區大部是工廠區,從壽春路橋坐車一路往東真的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越來越破,我家曾經住的花沖那邊,聽說拆了五年拆遷沒結束。有一次和媽媽去追憶,看到一個幽暗的燈下一個阿姨在做燒餅,我當時感覺回到了90年代我小時候。。。之后就是后怕,頭疼。。。當然對很多剛來合肥發展的人來說,這邊物價和租金是很友善的,房價也比較低,對應的是沒有什么好學校,瑤海萬達在合肥幾個萬達住宅房價是低的。
蜀山區應該得名于大蜀山,科學島,各種研究所及宿舍都在這邊,政務區也是其一部分。基礎建設的設計非常合理,街區基本是長方形的,路是直的,植被覆蓋率很高空氣很好,房價均價*高。。。
國家是宗族的話,安徽算是其中一家。解放時,幾個家住沿江的大兄弟互相爭著要做大哥。畢竟經濟發達,還能用長江發展航運,而且長江流域省份家的大哥都住在江邊,沒有道理不是這幾個經濟強力的兄弟當老大啊。
正當幾個哥們爭得正歡,大家長來了一句“合肥不錯,為皖之中。”幾個有錢的哥們虎軀一震,合肥放下了正在玩的泥巴,糊里糊涂當了大哥。這時候,不僅幾個家住江邊的大哥不干了,家里有礦的,有魚塘的都不干了。你個破合肥算什么東西要當我們大哥?去一邊吧。但大家長的話得聽啊,合肥拍拍身上泥巴,向四周瞧了瞧。西邊是鄭州,武漢,長沙,哪個不是工業重鎮?東邊就更不用說了,上海站在時代潮頭早就放眼世界,南京六朝古都還是自己以前老大哥。這個當時玩著泥巴,流著鼻涕,名字還被人嘲諷的小屁孩只能和南昌兄弟招招手,一起懵逼了。
決策者也頭疼啊,雖說大家長發話了,合肥是真的窮也沒有經驗。這樣吧,把辦事處設在你這,還是著重發展沿江城市吧,合肥點點頭。之后國家說中科大你要不要,旁邊一個不要,一個家沒那么大,合肥點點頭。東部省份的經濟領頭羊們得吃飯,得有人干活拼經濟,安徽主力發展農業貢獻勞動力吧,合肥點點頭,畢竟自古農業和勞動力還算行。你看看,你上游是工業重鎮,下游是東部省份,受點委屈,你們接納下洪水,合肥點點頭。
家里其他兄弟不干了,怎么好事你都搶不來,壞事全往家里攬呢?你怕是個傻子吧,跟你玩個屁,兄弟們我們走,至少也得去徽京。合肥沒辦法,家里的錢得給沿江兄弟們用,然后看他們走向東部。合肥說,唉我也和你們一起去吧,去要飯,去拉人力車,去當保姆,去干苦力。安徽人窮,一時間傳遍全國。
日子就這樣一點點過,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流行發展雙子城,*終選蕪湖。兩個兄弟一起發展吧,蕪湖畢竟不是大哥,讓著點,這一讓就是20年。到了千禧年合肥也做了幾十年的大哥了,卻還是沒怎么長個子。被其他兄弟嘲諷,你看看中原幾家大哥哪個不是身形彪悍。皖南的各兄弟嫌棄了合肥幾十年更愿意和南京大哥一起玩。
時間推移到2005年,合肥突然發現一個問題。不對啊,沿江幾個弟兄吃了幾十年糧,家里都想往外跑。蕪湖集中發展了20年,起色也沒多少?我好像才是大哥吧?這時也遇到了兩條金龍一座金山:死命發展合肥市。大拆違大建設開始。之后十年成為世界發展速度*快的城市。大家伙都好奇,有的來合肥看了。拆的面目全非的就是個大縣城,還不如我們家,于是又開始說合肥的不是,這一說法到合肥破路修地鐵達到*盛。
接著合肥那年房價是世界增長*快的。呸,泡沫經濟,賣地賺錢。卻都不看合肥經濟發展速度,*對值也不看全國水平。合肥算逑,自己發展不和弟兄們分享,TMD吸血鬼,霸占我們資源,NND霸都。大家都這么說,網上傳來了,全國知道了。霸都?居然敢自稱霸都?你個弱二線居然不把帝都,魔都看在眼里?躺***。全國傳銷重災區覆蓋了中部好幾個省。合肥說我們得努力打傳銷,打著打著竟然成了傳銷之都?就對打擊傳銷宣傳多了,emmmm?躺***+1。公眾號上開始把合肥和濟南,西安,福州對標,當也喜歡南京對比,總之對合肥感覺,唉不行啊,你看人家幾個都不錯啊,你啊追上難。和南京對比時候基本就是你算個球。合肥:really nigger?但好歹能和中上游開始比了啊。然后網上,合肥不行啊這幾個城市都比不過,估計不行了,也就這樣了。合肥:行吧(?_ _)?。學乖以后默默弄吧,小太陽早就搞起來了,京東方也發展得不錯,濱湖也差不多了,把省立醫院給科大,吸引優質教育資源來。加入長三角城市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默默發展吧。
臥槽?你憑什么帶著自己弟兄加入長三角?你安徽是長三角嗎?。奇怪了,你合肥加入什么中游城市群?這時候家里兄弟們終于團結在了一起。你下游再BB就把你們當泄洪區,我們不干了。有的默默走向電站,要不我拉你們電閘?還有的拿起電話,回來吧,不用去外面做勞動力了。也有人開始慢慢看清楚,這個大哥發展不好,全家都得餓肚子,出去打工,倍受歧視。當然現在還有精神南京人一直說合肥是個土嗨。在合肥經濟總量到達南京前,他們會一直這么說,當合肥持平南京他們會說合肥沒文化底蘊,當合肥超過南京,他們會變成其它城市的精神人,當合肥能上海肩并肩。那時候全球差不多已經達到了世界。
合肥吃苦吃了這么多年了,不怕窮不怕累了。城市定位,這兩個經濟帶,城市群已經定了,米字高鐵網建設完畢。幾條地鐵線一起在建,爭取五年內把地鐵網鋪展好。做好城市群的銜接,科技成果萌發。
作為合肥土著,我驚訝于2017年合肥春節空城率全國第三,仔細想想除了在菜市場和超市很少聽見合肥話了。更多從五湖四海來的新市民來到了合肥,帶來了活力,當然也有一些小問題,這些小問題就讓合肥來背鍋吧。至于吐槽合肥工資低,房價高的小伙伴,你們說的都對。想來搞傳銷的,emmm,這邊JC對你們下手很黑的,自己掂量一下吧。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一大經濟區。北起通揚運河,南抵錢塘江、杭州灣,西至南京,東到海邊,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國家定位的我國綜合實力*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我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現已是國際公認的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設成為世界*一大都市圈。面積約為九萬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約7500萬,是一片坦蕩的大平原,目前國務院擴容后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共有30個城市,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1.59億。這里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千米到幾十千米的潮間帶淺灘。(?′?`?)*??*來自百度
,清朝的行政區制為省、(道、府、州)、縣三級,北洋政府繼承清朝的行政區制,袁世凱曾一度想推動“廢省改道”,但至死未遂愿。直到民國才廢道廢府,改省、縣(含市)、鄉三級。共和國建國后,基本繼承了民國時期的行政規劃,為三級制。直到70年代,由于出現一些大型城市,市轄縣的情況,又增設了地級,形成今天的省、地、縣、鄉四級別。
這也就是今天為什么會有地級市,縣級市,之分,比如江蘇無錫下轄市,江陰,就是縣級市,而無錫,則是地級市。
清末以來,這撤府留縣,再從縣轉市的百年里,演化過程多有隨意和人為干涉的成份,但是依然有一些跡象可以總結,如:
徽州府,歙縣是徽州府府城,府城做下轄縣,屯溪鎮作區,屯溪做市名,后又改為黃山。
你會發現,是否被人說“由一個小縣城演變而來”,完全取決于你是否保留了縣名做市名,比如蕪湖也同樣保留了縣名做市名,你也可以說,蕪湖是個小縣城發展而來的,同樣的,如果合肥稱廬州市或者廬陽市,下轄合肥區,你就沒法說合肥是小縣城發展而來的,說到這你也應該明白,這一類的說法是多么無聊又無知,無非就是出于一些人貶損他人或者其他城市的心理,從而獲得的情緒上的滿足感。說白了,這種段子不過是市井沒什么文化的人圖嘴爽的談資,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盡量不要去學舌,因為講出來真的是相當掉價。
從小到大灌輸的思想就是周邊江浙滬富庶,安徽窮鄉僻壤。高中老師曾說過安徽是個出生入死的地方,出去生。老一輩就有句話叫寧往南走一天,不往北走一千。一個漳州的同學說“要飯的”這個詞用閩南話說是“安徽”,好吧,無語。也確實,我們窮,我們的父老鄉親在家謀生困難得去外地做苦力打工。出去讀書之后覺得南方發達地區確實好啊!繁華啊!交通便捷啊!假期回家都是從南京轉高鐵飛機。說實話以前從沒想過畢業后要回安徽,本能的覺得回去了就是沒出息。但是!
年前參加了2019安徽省定向選調招錄考試,對合肥以及安徽又有了新的認識。當時許多外省的都很想考去合肥,開始還挺納悶的,后來覺得合肥確實還不錯。而且考試省委組織部包吃包住包路費安排的十分妥當,全國各省份定向選調招錄有此態度只此一家!去合肥考試看到了合肥城建和幾年前相比差別巨大,省里面想要引進高學歷人才的態度也十分令人傾佩!作為安徽人,真心欣慰!也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我們經濟基礎薄弱,一口吃不成個胖子。我們安徽人不比別人差在哪,連年輸送大量青壯勞動力到東部省份,可安徽高壓高考走出去的大學生許多也都不愿意回安徽了。其實*可悲的是普通打工的,背井離鄉真的很辛苦。小的時候我也是留守兒童,父母辛苦工作辛苦攢錢,一家人很難聚到一起。可是過年回家發現初中時的許多好朋友結了婚生了小孩又把孩子丟給爸媽,自己成了廠哥廠妹,孩子再繼續跟著爺爺奶奶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可怕的是代際循環。深圳的小學教師招的都是雙985,拿著年薪28萬的工資了,我們的下一代憑什么能趕上人家?以前我總覺得我們有山有水各方面資源都不錯,怎么就那么窮呢?
只能寄希望于未來。真心希望合肥乃至安徽能有一個全新的發展!正式加入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行列
從現在的表現來看,安徽這些年做大合肥的措施是正確的。近期已經從無錫和徐州有一些企業總部搬到了合肥,好趨勢。
萬里長征*一步,以后的路還很長。與江浙滬差距還是巨大,既然加入了長三角,必須對得起這個定位。繼續努力。
再補充一點,合肥縣當年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小,合肥的城墻17華里(西安城墻13公里),是安徽*長。太平天國對皖南傷害太大,安慶1850年640萬人,1865年只有240萬,到去年安慶+樅陽人口也沒有超過640萬。寧國府人口則直接從400萬減少到20多萬。
安徽當年有條件做省會的除了合肥也就是蚌埠,安慶蕪湖地理位置太偏,不適合做省會。廬州府明清時期賦稅及糧食產量就處于安徽前列。既然選擇合肥做省會,就不要再糾結誰做省會的問題。
安徽窮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一個大城市。沒有拿的出手的城市,政策什么的都不要想分一杯羹。合肥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有一些國家級的政策落地,比如國家科學中心,衛計委的中部醫療預防中心,中國食品安全研究院,世界制造業大會以及半導體產業基金對長鑫的投資。這些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沒有當年不惜一切代價接受中科大,半導體行業積累,這些不會輪到合肥。
說合肥吸血,看看現在合肥的主導產業哪個是吸血來的。京東方是當年砸鍋賣鐵賭上合肥家產投資了一百多億招來的,然后良性循環,彩虹,康寧等等全產業鏈搞定;聯想電腦是老鄉愿意投資,從談判到開工十幾天效率讓楊元慶震驚;江淮汽車是合肥拖拉機廠發展來的,自身積累雄厚,才能得到與大眾合資的機會,;家電是把自己的美菱榮事達賣掉之后招來的,惠而浦總部研發中心從上海搬到合肥是合肥把榮事達合肥三洋賣給惠而浦換來的;中鐵四局是從其他省份搬來的;人民銀行工農中建交人保等20幾個銀行保險的后臺中心是招商來的;半導體是面板產業上大賺(合肥政府是京東方第三大股東)以及土地增值賺的錢投資的。這些主導產業哪一個是吸兄弟城市的血?
沒有大城市什么后果?被外省城市吸血。省內城市消費都去外省,多少資金外流?合肥房價上漲都是害處?不一定。房價不動的話省內購房資金流向南京杭州,進一步資金外流。并且給合肥政府提供豐富的資金進行進一步的產業投資以及市政建設。而且,合肥市區房價不過2萬,與南京杭州的4-5萬還是低不少。當然房價高卻有許多問題就不贅述。
合肥發展到現在是抓住了兩次重大的機遇,一是接受善待科大,一是當年大刀闊斧的改革與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做大省會現在是趨勢,成都武漢不說,強省山東江蘇現在也在積極做大省會首位度。
合肥發展也對得起全省的支持。基本上各項經濟指標都在20名左右,比21世紀初的七八十名進位不少。合肥發展好了,自然可以反哺安徽其他城市。科技中心帶上蕪湖蚌埠,前不久400多億的OLED項目有一部分放在了六安,合肥在阜陽的產業園提供資金技術干部,帶動了阜陽的發展。
安徽現在的發展進入了比較良性的循環。合肥可以反哺安徽,有一些國家級的政策開始給了安徽,高新企業數量全國第七,遠遠高于GDP,量子通信核聚變這樣的未來戰略地位的研究與產業安徽也能分一杯羹。希望家鄉越來越好。
自從畢業后經歷工作,買房開始關注經濟,關注和工作相關的產業,對家鄉有了更客觀的了解,自己也從原來的心比天高,崇洋(江浙滬)黑肥,變得客觀理性。
我覺得五到十年合肥綜合實力在全國二十左右是沒什么問題的,其實現在各種榜單中合肥已經在二十左右了,少數前十。gdp是在25,三四年左右過萬億應該也沒問題,五到十年差不多也有可能二十左右,如果所謂的高端產業能變現,能進前二十?
畢業做的碼農,合肥互聯網產業不行,但是畢竟省會,敲個代碼找個工作還是沒問題的,工資在合肥中等偏上,互聯網產業應該不會為合肥貢獻多少潛力了,其實互聯網紅利也差不多結束了,這也是我轉行的一個原因,訊飛應該不能算互聯網公司,ToC做的太垃圾。
去年轉的汽車,了解到合肥經常宣傳的江淮也不咋樣,期待江淮大眾做起來能回家,希望也是渺茫,合肥在互聯網和汽車行業有點類似,有不小的公司,但都不大不強,但是相對互聯網,應該汽車行業能為合肥貢獻一點潛力,江淮是死不了的,死不了合肥這個產業還是有可能做大的,畢竟合肥工業立市,宣傳語里也有新能源產業。其實每年汽車產量合肥也能排個十幾名的,有些城市連汽車產業都沒有,但是汽車行業利潤率不高,做不大活得不會很好,合肥汽車產業以后也不會做的多好。對了,合肥還有家做能源電池的,國軒,好像不錯。
然后是人工智能,背靠科大,有訊飛,還有各種科研機構,合肥這塊挺強的,科教城市嘛,各種榜單前十差不多,這塊潛力不知道能不能變現,如果能變現,合肥天花板能高一點,沖到前二十?
這兩年家鄉讓我感受*深的還是制造業做的比較好,顯示器半導體產業布局的不錯,能容納很多就業人口,以后去江浙滬打工的安徽老鄉就不用背井離鄉了,這也是做大省會的一個原因。長鑫*近也量產了,半導體行業潛力開始變現。
綜上,合肥目前看來比較靠譜的潛力變現牌就是制造業,顯示器,半導體,家電等,人工智能,新能源有布局,能不能發展起來不好說,但是優于部分省會,還有金融,醫藥,軌道交通什么的都有布局,但是應該都不大,主要的省會應該都有這些產業,合肥沒有優勢。隨著做大省會,合肥各方面肯定都會發展一點,補一些短板,做好一些優勢產業,所以我覺得合肥可見的潛力就是綜合實力二十左右,能不能突破前二十就看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了,或者人口持續流入,能有一千萬人口,不過我覺得不可能,合肥不是鄭州也不是杭州。
吐槽一下說合肥房價高的,我畢業那會也覺得合肥工資低房價高,然后和我媽說合肥真窮,然后就跑南京杭州期待月薪過萬了。但是走了一遍杭州南京,發現合肥房價只有杭州南京的一半甚至不到,工資也高不到哪去,高五千可能有,但我覺得只有一部分行業,但是對于房價和生活成本來說,很容易就抵消了,難道對大城市的美好憧憬了能當飯吃,能給妻兒安全感?但是在這些城市發展的上限可能高點,但也只屬于金字塔上面那一小部分人吧。
其實對于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在一個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生活成本不太高,有工作機會,交通便利,環境不錯,教育醫療也不錯,就比較適合生活了,省會基本上能平衡上面的每個指標,對于我來說,合肥20左右的可見潛力,加上合肥對自己城市的定位,工業和科教,工作機會和教育資源相對友好,算是既能安放肉身又能安放理想。這個回答里有很多以偏概全,主觀偏見的回答,其實我寫這個回答的目的是想讓一些身在異鄉的安徽人能客觀的了解下自己的省會,江浙滬固然有好的地方,但是打拼的太累的時候不妨回頭看看,有個適合的地方能讓自己過得舒適的時候就去接納她。客觀點,合肥綜合實力長三角前六,全國二十是可以有的。
大蚌埠的來回答一下,合肥在我以前的的印象里就是安徽的省會,從小也都知道安徽是個窮省,并沒有對合肥有多大的興趣。
上了大學以后由于我爸單位搬遷,我們家也定在這里了。比起蚌埠合肥當然是高大上的,*主要的是,南邊人確實比北邊人愛干凈多了,街道,馬路公交車確實挺干凈整潔的,城市綠化也可以,這是沒得黑。由于我對這里還不怎么熟悉,也不是在這長大的,所以不算有什么感情。年初沒事帶大學同學逛了逛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博物館,地質博物館什么的,突然覺得合肥有點大城市的樣子。畢竟都是新館,規模宏大,建筑也大氣,那一片靠近巢湖環境也好。作為安徽人帶著外地的同學在合肥旅游,覺得我們省會也不是很差。如果不是房價飛漲,幸福城市的名頭*對當得。
*近發現蕪湖啦,安慶啦,包括我大蚌埠,阜陽的孩紙對合肥確實印象不好吧,可能很多人都沒有來過合肥,只是聽家里的長輩或者學校的老師有意無意的吐槽了一下合肥。其實就跟我們初中高中喜歡做憤青噴政府差不多,作為一個大省,如果說出去連一個別人能叫出名字的城市都沒有,那是整個省的失敗。合肥不說發展有多么好,起碼*近明顯的明星來的多了,演唱會也多了,不是說適不適合追星,而是意味著起碼有人覺得在安徽這一塊需要宣傳,其他地方追星的粉絲也會覺得合肥是有存在感的。一個城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是需要存在感的吧,不然沒人才愿意來,沒企業愿意來。合肥確實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要想整個安徽發展起來,還要每個安徽人團結一心。我覺得每個城市都有在發展,城際鐵路不久都要在省內的城市連起來了,大家不要做無謂的爭斗。盡量在省內貢獻力量吧,安徽人才很多很多但是沒有幾個愿意留在這的。這是*大的遺憾!*一次回答,也算啰啰嗦嗦一大堆,見諒了!
我個人本科在合肥念書,畢業后在合肥工作,念書時讀的商科,畢業后做的投資,對合肥本地經濟的發展是比較關注和比較了解的。
首先來說為什么合肥潛力很大,這方面有很多原因,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幾點:1、科大、中科院、中電科三十八所、十六所、八所等優質的教學與科研單位,他們為合肥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技與智力支持;2、合肥在高科技關鍵產業的布局較為領先,比如半導體、顯示產業等。這點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但是我說出企業的名字可能大家都會很清楚,比如京東方為代表的顯示產業;以聯發科、長鑫、晶合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以及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智能語音產業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產業布局目前來看仍然是非常超前的,而且現在的產業集聚效應非常明顯,一旦集聚起來,留給其他城市的機會基本就沒有了。3、政策。目前安徽省集中力量發展合肥,所以省內的優惠政策不必多說,全國來看,安徽作為中部省份,得到的優惠政策也相當豐厚,舉一個*近剛發生的例子,合肥高新區剛被國家認定為世界級高新技術開發區,而國內其他的世界級高科技園區包括上海張江和北京中關村。4、較低的房價。相較于南京,合肥的房價也是很低的,這對于吸引人才回流非常重要。
15年年中,幾個在外地讀研,浪了一圈的的同學紛紛表示合肥還是挺不錯的,都有畢業后回合肥的打算。然后15年末16年初,合肥房價直接翻了一倍,漲幅全球*一。。。。
這也是我為什么會說以后存在很多變數,就目前而言,合肥發展前景挺好,但如果一旦房價再次啟動上漲,我很難說合肥有什么潛力能支撐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發展。之前投資時曾遇到一個科大留美畢業后回合肥創業的博士,向我們哭訴,合肥房價過高導致企業成本居高不下,跟成都那邊相比已經沒什么優勢,不是考慮到這邊IC產業鏈比較完善的話他們可能會前往成都,這可是*不差錢的芯片設計領域的創業企業負責人對我親口說的,高房價對合肥發展潛力的透支可見一斑。
在合肥GDP沖刺萬億之時,合肥都市圈也迎來了新動向。3月13日,安徽省發改委發布了《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19-2025年)》,這是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下的一份具體規劃。
有人將這次規劃視為合肥向西,推動都市圈發展的一大進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六安的經濟發展不比蕪湖、馬鞍山等合肥東面城市,2019年六安GDP僅在一千億元量級。
為何合肥選擇向西邁步?即將步入萬億俱樂部的合肥,又會如何帶動都市圈發展?
2019年,全國實行地區生產總值(GDP)統一核算改革,一些城市在縮水,合肥反而上漲。修訂前,2018年合肥GDP尚未突破8000億,顯得不太起眼。而按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修訂,2018年合肥市GDP為8605.1億元,2019年更是達9409.4億元。
全國來看,目前已有17個萬億城市,另有7個城市2019年GDP達到9300億以上(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按照近年來城市GDP增速區間6%至8%計算,他們均有望在2020年突破萬億大關。這當中,合肥以微弱之勢高于福州、南通,以及西安。
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馮奎所言,GDP超過萬億,意味著城市的區域帶動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在此時討論以合肥為核心的都市圈協同,顯得更名正言順。
2019年年底,在審議《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時,安徽方面提出“加快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際化都市圈和支撐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今年2月,該行動計劃正式發布,代表合肥都市圈進入新的推進階段。其中,梳理謀劃了上百個重大項目和合作事項,總投資6242.1億元。
在都市圈的各方向上有合蕪、合馬、合滁、合六、合淮蚌等多條發展帶。3月13日,《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率先由安徽發改委發布,合肥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也因此向西面的六安市先跨出一步。
而此次規劃中還將進一步提升兩城間交通便利度。《規劃》中的綜合交通樞紐重點項目就包括了合肥—新橋機場—六安城際鐵路、合肥—六安—金寨市 域(郊)鐵路。
其中,合肥-六安-金寨市郊鐵路正式列入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預計2022年1月建成運營通車。未來,合肥與六安之間將可能形成類似于廣州和佛山、上海和昆山的軌交同城化格局。
目前,合六經濟走廊劃定的面積占六安、合肥兩市的43.5%,擁有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 3 家 、省級9家,包括合肥經開區、合肥高新區等等,匯聚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例如京東方、科大訊飛、晶澳太陽能。另外,還加持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合肥先進光源、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等已規劃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因此,合六經濟走廊的定位之一就是新興產業聚集地。目標是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10%左右,“打造一批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力爭建成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1-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實際上,西面的合六經濟走廊也被安徽視為合肥都市圈的發展引擎之一。《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合六經濟走廊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合肥都市圈平均水平”。
而合肥東面相鄰的三座城市蕪湖、滁州、馬鞍山經濟總量在省內分別居第2、3、6位,2019年蕪湖GDP已超3500億,滁州和馬鞍山也都超過2000億。為何合肥不率先在交通同城化上進一步推動與以上三市的接軌?
從合肥內部來看,合肥是小馬拉大車,市轄區較小,四面基本由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巢湖市(縣級市)包圍。而肥西縣不僅是全省經濟*強縣,其地形相較而言呈東西窄的長條型,橫穿肥西修建軌道的成本更可控。同時,合肥市區內部的經濟重心,如高新區也在西面板塊。
從合肥外部來看,蕪湖、滁州、馬鞍山夾在南京與合肥之間。盡管,蕪滁馬都是合肥都市圈成員,但早在2001年,蕪滁馬三市就曾與江蘇南京、鎮江、揚州一起首度就“南京都市圈”建立和發展問題進行研討,是南京都市圈的首批成員。
當下,南京在新建的軌交S4號線(寧滁線)將延伸至滁州,馬鞍山、蕪湖也在推動與南京地鐵對接。就在3月,馬鞍山宣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加大力度推進“寧馬都市圈城際鐵路(馬鞍山段)PPP項目”。同時,馬鞍山2020年重點任務10條措施中,有9條都和緊密對接南京有關。
一句老話是“人靠腳投票”,在都市圈協同中,城市靠實際項目投票。合肥都市圈東部蕪滁馬三市明顯更被南京吸引。合肥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有明曾表示:
與周邊的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等相比,合肥都市圈還有很大差距,……發展不足、 發展不均衡、內部聯系不緊密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接下來,合肥都市圈建設的一大重點正是“強化創新引領,推進產業升級”。楊有明表示,將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大創新主平臺為載體,發揮合肥輻射帶動作用。
合六經濟走廊之外,合滁、 合蕪馬、合淮等產業發展帶仍是合肥都市圈產業鏈聯動的重要抓手。眼下,合肥到滁州、馬鞍山、蕪湖尚未開通高鐵動車直達,但都已在路上。
城市間的發展不能簡單地靠劃定區域,通過“拉郎配”的方式建立。未來幾年,隨著合肥都市圈內交通脈搏連通,各項要素加速流動,合肥是否可能讓東部“小弟”收心?
不請自來,在我看來如何定義一個城市未來的潛力,也許應該考慮一點,人們對這個城市未來的期許是什么。如果合肥要對標同區域的南京,對標中部的兩大國家中心城市武漢,鄭州,或者中部強省會長沙,那么我想,這個期許在可見的將來沒有可能兌現;但如果合肥的目標是讓自己變得更好,在國家的產業布局里發揮出自己的相應優勢,那么合肥已經做得很好了
知乎是一個尋求知識分享的地方,因此在對一個城市進行評價的時候還是要力求客觀,有些不中聽的話該說還是要說。所以我還是以潑冷水開始我的答案吧
。國家在前一陣剛剛通過了江蘇省營建高鐵的一系列計劃,其中包括了寧滁蚌亳城際(滁州,蚌埠,亳州),包括了寧宣黃高鐵(宣城,黃山),也包括了寧淮城際(過安徽天長市);除此之外,南京地鐵的寧滁線已經開工,寧馬(入馬鞍山),寧和(入和縣)也是未來的規劃——如果包括已有的京滬高鐵安徽段(宿州,蚌埠,滁州)以及寧安高鐵(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安慶),甚至已有的寧合客運專線,整個安徽(包括合肥自己)其實都已經處于南京高鐵網的放射下,而不是合肥。同樣的,南京都市圈是包括滁馬蕪宣的,如果不明白可以自行搜索資料>
說得直白一點,對于滁州,天長,馬鞍山,和縣,蕪湖,宣城等地的市民來說,他們要去坐飛機,看病,進行消費等等,選擇地理上更近,相應資源更加豐富的南京,也許本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對于有高鐵通到南京,卻尚無高鐵入合肥的銅池安等地來說亦然,對于蚌埠和宿州來說,去南京和去合肥差不多方便,但考慮到南京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機會和選擇更多,去南京是更優選擇當然也是自然而然的。一言以蔽之,合肥的上限,在中國城市格局已經日益清晰的情況下,已經被南京鎖死了(或者說,被滬蘇寧杭,武漢,鄭州鎖死了)
在對于省內人口的吸引上,合肥要面對的直接競爭,來自于長三角的五大強市滬蘇寧杭甬(或許還應該加上無錫),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都是合肥無法去擊敗的對手,其中包括中華*一城,包括七大強新一線(蘇寧杭津漢渝蓉)里的三個,和另兩座新一線城市寧波和無錫——上述城市,都是2018年萬億俱樂部,及人均gdp2萬美元俱樂部成員。上海區域內流動人口來源前五的城市包括合肥和蕪湖;蘇州包括亳州及合肥;南京包括馬鞍山以及亳州,安慶;杭州包括亳州和安慶;寧波則包括亳州。相反,合肥的流動人口,3/4都是來自地級市本身的下轄縣,甚至在吸引皖北亳州地區的人口方面,都遠不如滬蘇寧杭甬(要知道合肥距離亳州比上述城市都近)
某種程度上合肥-南京,與長沙-武漢存在某種類似性,但又不完全如此。在同一區位里,前者的實力都不足以同后者(均為強新一線)分庭抗禮,然而,
長沙的實力雖然沒有強到同武漢分庭抗禮,但是卻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留住省內的資源,從而不至于淪為武漢的附庸,尤其是,長沙能夠緊緊擁抱湘潭和株洲,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都市圈——相比之下,合肥既沒有同南京分庭抗禮的實力,亦難以阻止省內人才和資源流向南京(或者說長三角現在的幾大強市),因此在生態位上,長沙還是要遠遠優于合肥
。不過話說回來了,如果滁馬蕪宣,銅池安,包括蚌埠宿州等地,跟著南京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他們作出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
要討論合肥的潛力,就要考慮這座城市在產業結構布局里的優劣,因為如前所述,在地緣上其實廬州城已經是處于明顯下風了(高鐵相比南京其實也是劣勢,機場18年將將過1100萬的客流量在全國省會里也是排名很低的之一),但是在產業領域,合肥的確有獨到之處,這也保證城市本身能夠發揮獨特的價值
1.作為國家三大科學中心之一,具備較為出色的科技研發能力,主要是兩塊,一塊是基礎科學的研究,另一塊則是應用科技的研發,而互聯網科技則相對較為短板
2.合肥的制造業占經濟比重較高,目前是一個二產主導的城市,二產占gdp比重約占一半,這也意味著在國內省會及以上城市里,合肥的三產是相對不夠發達的(當然,安徽衛視很不錯,是四大衛視之外*優秀的衛視之一了)
3.相比同區位(長三角,中部)的其他主要城市,合肥的商業相比之下不夠發達,也似乎缺乏一些能夠宣傳城市形象的爆點(對比下能夠輕易找到爆點的滬蘇寧杭,武漢長沙),或許在未來合肥不斷涌現科技成就的時候,這會成為一種爆點,但是這種爆點可能更多只能吸引一類人群(科學研究,科技研發從業者)
凡是綜合型大城,不僅要保證人口的數量,同時也要有人口的多元化程度,即能否吸引全國各地的,不同行業的大量人口(甚至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短期旅行,長期就業生活。上海不必多說,蘇寧杭也是這方面非常優秀的綜合型大城——相比之下,合肥具備吸納國內和國際優秀科研人才的能力,因此因此合肥在科學中心方面的前景我非常看好,但是合肥卻缺乏吸納全國范圍內其他產業人才的能力(甚至如前所述,對省內的吸引力都顯得不夠),因此在多元化發展,這個早就綜合型大城的必要條件上,合肥的短板很難補齊
在全國各大城市的經濟總量排行榜上,合肥從一度全國將近100名,上升到如今的全國25名左右,躥升速度在改革開放以來僅次于改開的旗幟城市深圳,合肥在諸多先天不足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已經殊為不易。可以說,從這30年來說,合肥已經成為中國城市格局的某種破局者,如今的經濟體量,已經與福州,濟南(未并吞萊蕪前),大連和煙臺等城市等量齊觀
不過在我看來,合肥目前的狀態,或許已經是其在城市格局里的極限位置了,未來可能也會隨著其他一些城市的復蘇和快速發展,而在經濟體量上逐漸退回到30名左右,但廬州城有基礎科學和高科技研發這兩張具有獨特優勢的牌打,也不會在城市格局里真的有多么大的倒退。合肥因為某些先天不足而很難同一些強市攀比,但是如果能夠做好自己,而不是一味追求綜合型大城的定位,相信在不斷自我優化的前提下也會逐漸比自己現在更好
合肥目前主要的產業基本是政府引導,而且都處于制造業的前沿。比如面板產業,比如半導體產業。面板產業基本是京東方主要的幾條產線代線已經投產,這個為合肥大大小小帶來很多下游供應商及其他產業配套的支持,(比如供應商康寧員工基本把合肥幾個傳統的五星酒店套房或者其他房間給包了)再比如半導體,荷蘭阿斯麥也在合肥有分公司,主要服務半導體母公司。反正南京前沿產業也就一個臺積電跟合肥類比,所以之前雖然很落后,但是往后幾年應該起來很快。
合肥的短板,人口素質(這個比較很簡單,來南京開車跟合肥開車就能體驗的出來,只是舉個例,其他不贅述)。
城市規劃及人文底蘊,一個省會,你會發現竟然找不到什么好的景點(不要拿三河古鎮來忽悠外地人,太水了)
城市規劃是我見過的*差的一個城市,根本看不出規劃者的想法,為了城際線,把小區樓建設成超高層真是很“土”的一種操作。(天鵝湖周邊稍微好些)
還有就是南京對合肥及皖南地區的吸虹作用(有點看不起南京,一個江南城市做著北京做的事情)
反正相比合肥之前,5年之后,合肥的區位度及知名度會提高很多。個人觀點,理性討論。
這個帖子前前后后看了好多次都沒評論,實在忍不住了,我要開始罵人了。就有人那么喜歡舔南京,舔蘇南,舔浙江,舔上海,人家歧視你安徽人都到什么地步了還在舔,無話可說,一句話,這幾個地區除了極少部分高素質群體,提起安徽多多少少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40歲以上的人更嚴重。部分人一有這類帖子就以黑合肥為樂,這些人一半省內人,一半省外人。先說省內人,我直接說結論,省會放在合肥是*好的決定,其次是蚌埠和安慶,其他城市*無可能,而恰巧當年決策的領導們基于多方綜合考慮,選擇了合肥,我就不明白就有那么多人覺得自己比政策制定者看的高看的遠,你不服你找他們去,天天黑合肥跟無腦噴有什么區別。再說省外人,省外黑合肥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你窮,還有隨之而來的素質低,可不是嗎,綜合素質跟受教育程度關系密切,受教育程度又跟經濟水平直接掛鉤,而你們*喜歡的就是到那幾個經濟水平全國前列的地方去,你素質不低誰低,合肥窮,安徽窮,哪里都窮,安徽人都是打工的小偷要飯的,看不起你還需要理由嗎。試想一下,當年把省會放在皖南,皖北只會比現在更差,安徽人在外的名聲就是更窮,更被人看不起,你皖南經濟好點能好到哪兒去?你出來身上的標簽就是安徽人,別人管你是皖南嗎?魯東湘北經濟好過省內一大截,你說你是山東人湖南人,別人會問你是魯東人還是湘北人嗎?你以為你是蘇南粵南嗎?
這個帖子里有兩個觀點我非常贊同,*一個觀點說安徽就是縮略版的中國,說的太對了,東西南北文化差異極大,窮成那樣了還窩里橫,出省就像出國,一邊吃著外地飯一邊罵自己祖國辣雞,祖國的首府更垃圾,別人會同情你可憐你嗎,做夢吧別人只會覺得安徽人沙幣,是的,不是覺得你煞筆,是覺得安徽人沙幣。在外地上學,發現*搞不起來老鄉會的就是安徽江蘇,為啥我不說江蘇是縮略版中國?因為人家*差勁的地方拎出來也不差,這不是中國,而安徽*差的地方直逼全國*差,*好的合肥出了省也是被輪的命,這才是過去幾十年*真實的中國。
第二個我非常認同的觀點是關于本帖主旨的,合肥潛力*近15年上限長沙,鄭州武漢南京就別想了,認清自己*重要,但是更長時間的事誰也說不準,你問我合肥未來有沒有可能超過南京?我會告訴你,有,怎么沒有可能?100多年前我們的祖輩還留著辮子呢,科技爆發的年代,萬事皆有可能,合肥在經濟上超過南京*不是不可想象的事,但你要是天天出去說合肥好厲害,要超過南京了,我會罵你一聲沙幣。有人噴三家分巢,我就奇了怪了,合肥這個城市,沒景觀,沒美食,沒特色,拼了老命搞濱湖城市給自己弄點特色,就那么遭人恨?三家分巢哪家不是笑彎了腰?你跟我說巢湖人不開心,說實話我只在網上看到過巢湖人不開心,現實中沒見到,含山人無所謂,人家本來也都是去南京,你并不并沒一毛錢影響,廬江人民被并到合肥睡覺都要偷著笑,巢湖市區現在所有工資制度標準按照合肥的來,你跟我說巢湖人民不開心?
再說城市對比,現在合肥市GDP全國排24,為什么我感覺提起合肥就仿佛是來到了老少邊窮地區?要我說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歷史積淀不夠,底蘊差,再加上輻射人口少,導致了很多人對合肥的印象都停留在十年二十年之前,這個沒辦法,國人就這么點見識,認識一個城市都是靠名聲,不看名聲的也不會上網跟你吵架。真正能夠客觀評價的人少之又少,合肥就是一個慢慢發展的小城,是我和我身邊人的基本共識,吹合肥怎么怎么樣的人我只在網上見過,多大能耐干多大的事,清醒的人不會天天出去招黑,自己搞自己的得了唄,你要問合肥有沒有夢想,那肯定是有的,但是說了沒人信吧,沒準別人還要罵你沙幣,說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所以我特別喜歡《中國合伙人》里面孟曉駿的話:只有你站在納斯達克敲鐘的那一刻,別人長久以來的成見才會松動。只有你強大了,別人才會看到到你。
還有*受不了的就是天天說合肥耽誤了科大,說了多少遍科大是撿的,轉了一大圈沒人要才來合肥的,這么多年可著勁兒養活,合肥從沒虧待過科大,人科大都沒說什么,你們倒嫌棄這個嫌棄那個了?當年是誰拖累誰這么快就忘了,歷史就不能給愿意付出的城市一點善意嗎?真要借助發達地區資源那蘇州深圳研究院不都搞起來了嗎?要我說百分之七十是嫉妒,我還真信了你有家國情懷國仇民恨,見不得一所*級學府被一個辣雞城市拖累?中科大搬去北京就是中科院大學水平,搬去上海就是交大水平,還真能成了加州理工?
利益相關,安徽人,非皖南非皖北,打小合肥上學,國內一二線基本都去過,長期待過武漢南京成都和上海,這些城市都比合肥強,但都不是我的家。
非合肥人,老家安徽淮南壽縣,在一個小鎮上,靠近長豐縣,目前在魔都,工作已有三年。
10年到合肥讀的高中,在科學島。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下,那個小島靠近董鋪水庫,大小科研機構林立,國際有名的人造小太陽誕生地就在那里,每天有科大的固定班車來回接送來這上班的人。看到很多人談論合肥互聯網行業不多,不重視科技,銷售偏多,相較于北上廣深、成都來說確實。但是互聯網不完全等于科技。說實話我覺得合肥對于科技的重視程度不亞于其他任何城市,本人目前專注網絡安全這塊,隨便百度了合肥&&網絡安全,就看到了政府的相關支持頁面。近些年也聽到很多合肥對科技發展的大力支持相關政策。我只能說,給合肥一定時間,相關的產業布局完善成熟之后,我們再重新評論合肥到底是不是打科技牌的。
房價確實是漲的很快。我記得在我讀初一的時候,那時候我家在明發商業廣場訂的房,3200左右。高中時*多聽到也就是漲到8000,但是到了近幾年,漲的不是一般的迅速。我一度認為這不太合理,但是高一看到的學校外的世界和高三看到的,變化太大,到處都在建設。我就明白,合肥這是真的要發展了,就包括離開大學到上海這些年,經常也能聽到上海的同事聊到合肥。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不會在上海買房,就算有錢也不會在這買。為什么?因為我覺得這的房價已經完全超出了人們對房子的需求。說白了,不值。我也不再相信上海的房價還能往哪里再漲上去。相對的來說,*近合肥建地鐵,拉人才,搞建設非常迅速,我反而相信合肥的房價還有升值空間,對我們將來要回合肥的人來說再好不過。但是*近幾年是不會回去的,因為畢竟還是需要在魔都繼續學習,這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等機會成熟,我會回合肥發展的,只是時間問題。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