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巢湖“五年之變”: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
巢湖市云海金屬工廠內,自動機械臂正在加工
巢湖本土企業彎道超車成國內PVA行業龍頭
心無旁騖抓工業、壯士斷腕抓環保、持續發力抓鄉村……近年來,巢湖市主動接受合肥輻射和帶動,將“依靠之力”轉變為“發展之勢”,率先打造優質宜居宜業生態高地。看巢湖“五年之變”,看得見的不僅是“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更是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動人畫卷。
歷經52年發展,本土企業彎道超車成國內PVA行業龍頭
南下廣西收購廣維,建成全球首條生物質聚乙烯醇生產線;北上內蒙古建設蒙維,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建成全球單體*大的PVA生產基地……
提及本土企業安徽皖維,巢湖居民幾乎都能道出一段歷史。
這家始建于1969年前身為安徽省維尼綸廠的企業,歷經52年的發展,已從建廠之初“石頭變棉花”的一座小工廠“蛻變”成如今地域橫跨南北,產品涵蓋化工、化纖、建材、新材料的聯合制造企業。
“從2018年開始,皖維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聚乙烯醇新材料聯合實驗室’,以提高新材料的性能。”站在一條全智能化的生產線前,安徽皖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董事長吳福勝舉起一塊“偏光片”介紹,目前在國內小型偏光片市場上除了進口產品就屬皖維所占市場份額*大,但對于龐大的市場需求來說國產偏光片的性能和產量依舊不足。“這一聯合實驗室就是為了研發原材料內部的分子結構,目前已取得很大進展,將在力學性能方面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向進口產品的靠近甚至趕超。”
不斷延伸產業鏈、拓寬產業面,在嚴峻復雜的市場形勢下,如今的皖維集團逆勢上揚,從行業中游彎道超車成為國內PVA行業龍頭,書寫了鳳凰涅槃的傳奇。
皖維,僅僅只是巢湖市近年來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處縮影。
五年來累計招引5億元以上大項目33個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
巢湖的五年之變,在于產業“增實力”與“添動力”的同步推進。
近年來,巢湖市大力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堅持以工業大發展推動經濟大提速,以產業大提升實現巢湖大跨越,圍繞“穩存量、抓增量、提質量”,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壯大、產業層次持續提升、動力活力更加充沛。
據統計,僅“十三五”期間,巢湖市累計招引5億元以上大項目33個,總投資101億元的歐菲光光學光電產業園項目亮燈投產,實現巢湖史上百億工業項目零的突破,寶武、皖維、云海等一批大項目、新項目先后落地,新型功能材料、鎂基輕合金、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加速集聚,“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等一批“國字號”榮譽紛至沓來。
現如今,放眼巢湖大地,塔吊林立的歐菲光建設工地、日新月異的居巢經開區、規模初顯的夏閣鎂基新材料基地以及落地生根的皖維重大項目,處處涌動著蓬勃朝氣,一幅夯實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礎的“工筆畫”徐徐展開。
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巢湖*美的底色。
巢湖的五年之變,在于生態“看得見”與“管得住”同步發力。
近年來,巢湖市切實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普惠的民生福祉,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圍繞“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三項任務,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不斷增強。
一連串數據也足以佐證這一變化:“十三五”期間,巢湖市完成環巢湖綜合治理工程項目31個、投資52.8億元,累計完成6.5平方公里礦山生態治理修復;PM2.5、PM10均值濃度連續五年“雙下降”,空氣質量優良率較“十二五”末上升8.8個百分點;境內主要入湖河流水質穩定達標,雙橋河成功創建省級示范河湖,河湖長制工作先后獲水利部、省政府通報表彰;巢湖禁捕退捕推進有力有效,1790艘持證漁船全部拆解到位,1137戶、3039名漁民全部上岸;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鄉村2個、省級森林城鎮5個、省級森林村莊49個,城區新增綠化面積459.2萬平方米;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槐林、柘皋河省級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順利通過驗收,獲評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宜居生態示范城市……
如今,環顧巢湖區域,四季皆景的沿湖濕地、覆蓋全城的污水處理、綠葉茂密的山地叢林以及波光粼粼的巢湖湖岸,處處彰顯著生態魅力,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動人畫卷躍然紙上。
曾經污水橫流的汪橋村蝶變成“畫中美景”
夏末秋初,走進巢湖市柘皋鎮的汪橋村,村口綠木成蔭、植被茂盛,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山下的村落相映成趣,板汪路、雙河口水庫泄洪渠穿村而過,構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園風光圖。
“過去我們的汪橋村可沒有這般美麗,河道邊都是居民生活垃圾,溝渠里也流淌著污水。”據汪橋村黨總支*兼村委會主任錢國生介紹,近年來,在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由村黨總支牽頭,村里13名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村“五老”鄉賢人員組成各類理事會,嚴格按照議事制度,對美麗鄉村建設建言獻策,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通過對屋場下水道進行建設,實現雨污分流、“廁所革命”,建成四通八達、阡陌交通的鄉村道路網,開展“五清整治”(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清溝渠)行動,實現了垃圾及時清掃、分類收集、日產日清。
如今,原來河道邊垃圾堆放場也清理出來并平整了土地,栽種了綠植,結合村莊地理特色打造了小公園及文化廣場,添置了健身器材和休憩桌椅,成為村民休閑健身的河畔公園。
依托產業,鄉村發展才有“生命力”。
近年來,汪橋村因地制宜探索適合的發展新模式,讓鄉村農業、旅游觀光、生態、文化等協同發展,利用“美麗顏值”產生“經濟價值”,構建鄉村治理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美麗鄉村發展進入高質量的“快車道”。
1562個自然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美麗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巢湖的五年之變,在于鄉村“外在美”與“內在美”同步提升。
近年來,巢湖市堅持內外兼修,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打造全省整縣(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市),形成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頭并進的美麗鄉村建設新局面。
目前,已高標準規劃建設美麗鄉村中心村115個,1562個自然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現場會在我市順利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獲國務院激勵表彰,獲評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市)等。
如今,邁步巢湖鄉村,“依山親水·大美汪橋”“水鄉風情·柔美陳泗灣”,以及“九龍攢珠”洪家疃、“畫里鄉村”南湖方,處處充滿著鄉村韻味,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圖景沁人心扉。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