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柏堰科技園:從“試驗田”到“樣板間”安徽首個跨區域合作園區的十年蝶變
時間是一個時代變化的創造者,也是親歷者,更是記錄者。2005年,在合肥大發展、大建設的浪潮中,高新區和肥西縣順勢而為、優勢互補,共建了安徽省首個跨區域合作園區——柏堰科技園。時光如梭,又一個十年過去,這十年,柏堰科技園緊跟時代步伐,應勢而動、乘勢而上,邁入了從產業園區向科技新城轉變的新階段,成為全省首家且*一一家達到收支平衡、收益分享的合作園區,實現了從“試驗田”到“樣板間”的蝶變,交出了一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答卷。
?。▓@區柏堰湖周邊正在迎來新面貌)
乘風而起,區縣合作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這場“大考”始于2005年,新世紀的春風正盛,時代發展浪潮滾滾,作為一個“弄潮兒”,柏堰科技園通過建立前瞻性的合作共贏、利益共享合作機制,持續發揮區縣各自優勢,以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勁頭和勇往直前的勢頭,奮力開新局,經濟發展、規劃建設雙雙跑出了“加速度”。
2006年,園區*一條道路開工建設,拉開了大建設序幕;同年,格力電器合肥生產基地破土動工;一年后,隨著合肥美的工業園建成投產,家電行業兩大巨頭聚首園區。2009年,園區規上企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到了2011年,“百億”變成了“四百億”。從2005年到2011年,柏堰科技園用短短幾年時間,厚積薄發,用一個又一個“*一”和“突破”不斷刷新紀錄,展示了“柏堰速度”,完成了量變的積累。
2012年,量變開始轉向質變,園區稅收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2018年,稅收收入突破20億元,園區實現收支平衡,2019年區縣雙方收益分成,柏堰科技園由此成為全省首家且*一一家達到收支平衡、實現收益分享的合作園區,為區縣經濟發展貢獻了“柏堰力量”。從2012到2022,這個十年,園區砥礪前行,招商引資下真功,為企服務出真招,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引得源頭活水來,讓企業愿意來,來了大有可為。
有心引水,水也未負人!如今,園區企業突破700家,其中世界五百強投資企業4家、中國五百強投資企業5家,外資企業9家,規上工業企業97家。一個個亮眼的數字,構筑起了產業柏堰、活力柏堰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芭眱骸痹跁r代發展的浪潮中,闖出了一番天地。也用實踐證明了柏堰科技園在“統一領導、分工合作、收益分享”的區縣合作模式下,探索走出的特色發展道路是一條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符合區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發展之路、創新之路和幸福之路。
長風破浪,創新驅動打造“科創柏堰”
科學技術是*一生產力,在“科里科氣”的合肥,科技創新已成為這座大湖名城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作為冠以“科技”之名的園區,柏堰科技園肩負經濟發展先行先試示范區的使命,也深知要在轉型升級、追趕超越中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就必須把創新驅動作為引領發展的*一動力,為此,園區堅持創新驅動,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深化科技創新體系,將創新活力化作前行動力。
在此過程中,園區充分整合資源,建設科技實業園、明珠產業園、星夢園三大孵化平臺,為創客打造真實的“造夢空間”。其中,星夢園科技企業孵化器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喜添“國字號”名片。作為科技成果的“催化劑”和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孵化器的發展,不僅為企業成長提供了搖籃,也助力園區形成了更加濃厚的科創氛圍。
“十三五”期間,園區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252.78億元,年均增長6.8%。園區創新水平也實現了新突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25家,較“十二五”末增加4倍以上,產業園區逐步向科技新城轉變。2020年,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掛牌上市,這也是園區自主培育的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也頻頻“閃亮登場”。2020年,在疫情發生后,位于明珠產業園的安徽深藍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團隊聯合安徽省疾控中心科技攻關團隊,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快速檢測試紙條,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并獲得大批國際市場訂單,讓“安徽造”再次登上國際舞臺。
2021年,坐落于園區的工投高新智谷開工建設,大數據產業園項目竣工投用。圍繞柏堰湖周邊的科研、生態等業態正在全力規劃、建設中。2022年北京冬奧會,園區合肥全色光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色激光投影顯示系統,讓科技感滿滿的“雪屏幕”在賽場上“驚艷亮相”,也讓“合肥智造”在這場全球矚目的運動盛宴中“大顯身手”。
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和創新動力,也推動園區高位謀劃科創高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科創柏堰”正在款款走來。
春風化雨,發展有“溫度”民生有“厚度”
在聚力打造由“產業柏堰”邁向“科創柏堰”的同時,柏堰科技園還在著力打造“幸福柏堰”,一手抓經濟發展提檔升級,一手抓民生保障提質增效,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宜居宜業的活力園區、幸福園區。
2006年,園區落下征地拆遷*一錘,首批安置小區香樟花園、柏堰雅苑一期開工建設。香樟花園社區征遷安置1400余戶,戶籍人口4215人;柏堰雅苑社區首批安置392戶、1128人,圓了群眾“安居夢”。
?。▓@區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陸續動工)
在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同時,園區教育、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按下了“加速鍵”。園區加快補齊民生事業短板,城市閱讀空間、綜合性體育健身公園、綜合文化活動中心,以及商業綜合體等生活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并基本形成城鄉醫療網絡格局,覆蓋群眾衣食住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在教育方面,園區完成了一所中心校、五所幼兒園“一小五幼”的建設布局。作為科技產業園區,為解決企業人才后顧之憂,柏堰科技園為企服務持續在線“不打烊”,積極與上級教育部門對接溝通,開辟企業員工子女入學“綠色通道”。從2010年至今,已累計為1100余名企業員工解決了子女入學問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破難點、解痛點,打造安心、舒心的就業氛圍。2021年,園區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強力推進中心校改擴建項目,年增加學位近300人,有效緩解區域就學供需緊張矛盾,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城市功能品質在提升,園區基層治理也在不斷完善。2021年,園區柏堰湖社區正式成立,進一步完善了園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2022年,園區智慧城管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下“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實現高效的跨部門協同,迎來了“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為園區基層治理注入了“智慧力量”。
由產業園區邁向科技新城,既是向“新”而行,也是由“新”到“興”。在園區黨工委*、管委會主任范成貴看來,這個“興”既包含經濟發展興,也包括民生服務興,“我們要不斷為企優環境,圍繞企業發展需求,主動靠前服務,當好‘金牌店小二’,還要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做好‘百姓貼心人’?!痹趫@區2022年工作部署座談會上,范成貴如此勉勵各部門和四個社區。
十余年間,柏堰科技園由設園之初的城市邊緣漸漸融入城市中心,新的面貌、新的使命,轉型升級大勢所趨,產城融合勢在必行。為此,園區多管齊下,一方面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并立足實際,推進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讓“活水長流”;另一方面,持續開展“畝均論英雄”行動,盤活閑置低效用地,讓“底子”厚起來。同時打響“碧水保衛戰”,成立派河流域河長制專項行動專班,全力守護綠水青山,讓“面子”靚起來,為園區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面向“十四五”,園區將搶抓安徽自貿區建設優勢,圍繞千億產值“一個目標”;緊抓一體化、高質量“兩大關鍵詞”,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產業創新向高端引領轉變、功能布局向產城融合轉變、發展方式向低碳綠色可持續轉變的“三大轉變”;明確區縣合作發展重要增長極、產城融合發展樣板區、安徽省合作園區改革創新試驗區、長三角產業升級新標桿“四大定位”。持續優化存量,狠抓傳統家電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高端化、智能化;做大增量,聚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高端、打造終端、形成集群。并進一步深入細化,補齊民生事業短板,完善園區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一張網”的基礎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構建區域融合發展新格局、樹立國際化科創社區新坐標。
?。搫撾娮榆囕d光學產業園項目開工奠基)
過去的十年,柏堰科技園迎改革春風、借發展東風,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如今,園區秉承著“柏堰一家人、發展一盤棋、干事一條心”的理念,上下一心,再次揚帆起航。2022年,總投資2億元的順開電氣智能電源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和計劃總投資30億元的聯創電子車載光學產業園項目先后在園區破土動工,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正在這片創業的熱土和“養人”的沃土拔地而起,園區也在圍繞生產、生活和生態,探索全方位打造“產業+創新+生態”的城市型生態科技園區,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個十年。(韓喻、余經曉)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