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這種置業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一房MCN房產主播實探合肥萬科純新盤,該盤為競品質地塊,將打造低密社區。據悉,項目將于8月13日啟動驗資,詳情往下戳:
經歷了16年、20年兩輪房地產的大漲,置業時的恐慌蔓延到每一個購房者身上。雖然房子不太滿意,但是迫于上漲的壓力,還是選擇先上車再說。
等到想要置換的時候,才猛然發現,為什么相同的位置,隔壁小區門庭若市,一個月成交好幾套,自己的房子一再降價,反而無人問津。
房地產大勢在行情,中勢在地段,小勢在產品,買房要跟著勢走。之前人均GDP較低,大家手里都沒錢,購房者偏愛資金壓力較小的剛需小戶型。近幾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改善需求集中釋放,部分區域大戶型反而成為了香餑餑。
時代不同,人們的購房趨勢也是一直在變化。那么,現在大家喜歡的房子長什么樣?哪些房子具備高流通性?
今天,就這個問題,老孫來和大家聊一聊。
權威數據:多房、大面積需求被激發
根據克而瑞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總結與展望》,受疫情影響,客戶觀望情緒濃厚,多房、大面積需求被激發。
前幾年,80多㎡的兩房是熱銷產品,在不犧牲居住舒適度的情況下,可以低成本上車是很多年輕人的首選。
但隨著三胎政策的放開,購房者越發追求房子的實用性,三房、四房成為市場主流。即使是80多㎡的小戶型,開發商也是費盡心思打造,如保利紫云84㎡戶型、萬瑞林語光年89㎡戶型,皆是三房。
相關數據也顯示,2020年到2022年,一房產品幾乎*跡,二房產品比重持續下降,三房產品占比過半,四房產品的交易量占比,則持續攀升。
另外,上半年連續不斷的疫情,對客戶購房需求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在面積段上,“不夠用”、“太小了”、“壓抑感”不斷表達著大眾對居住面積的不滿足感,越發傾向于大面積段住宅。
CRIC調研數據,140㎡以上的改善戶型需求占比大幅上升。今年一季度,還有近5成客戶想要購買110㎡以下的房子。而在疫情之后的二季度,該比例降至不到4成。
靈魂拷問,什么樣的房子更具有流動性?
從前文的數據統計中,我們可以發現:三房為市場主流,四房占比不斷擴大,置業者越發青睞140㎡以上的改善大戶型。
那么,靈魂拷問來了,當下的市場大環境下,什么樣的房子更具有流動性?
根據CRIC調研數據,一線㎡,三四線㎡的戶型。
整體來看,全國大面積戶型已經成為置業主流。不同的是,不同城市能級,卻有不一樣的分化趨勢。一線城市購房難度更大,只能選擇功能性更新的戶型,二線城市由于購房難度較小,更加偏向于舒適性住宅。
至于合肥,相關數據顯示,受市場下行及供應不足影響,市場冷熱不均加劇。具體戶型面積段成交來看,125-144㎡改善產品成交占比增長2%,市場成交整體呈現出改善型趨勢。
當然,從合肥今年上半年各面積段成交套數占比來看,目前合肥市區的主流成交戶型為100-110㎡、110-125㎡、125-144㎡的面積段。
事實也確實如此,合肥市面上即將入市的純新盤,大多數都是在這個面積段之內。當然,可能濱湖的戶型設計會稍微大點,如置地就做了200㎡以上的大平層作品,高速競品質地塊據說也是主打158㎡的大戶型。
至于北城、肥東、新站等區域,戶型則相對下沉。為了降低門檻,沖刺更多銷量,很多房企都做了80多㎡的小三房。
監測什么樣的房子更具有流動性,其根本目的無非是資產配置時,自身所持有的房產更容易出手。
那么,除了戶型之外,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其一:房企的安全性和品牌溢價,如萬科、華潤、中海、龍湖、保利等,所開發的樓盤,交付二手房價格普遍要高出周邊不少。
其二,樓盤所在片區,是否有足夠的人口支撐,這決定了后期房屋買賣時,是否容易能找到人接盤。
其三,樓市所在片區,是否有大型商業、地鐵、學校等規劃配套。一般來說,所占有的規劃配套越大,相應的樓盤價值越高。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