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東啟西融南貫北中部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崛起勢頭正勁
隨著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穩步發展,以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和南昌等中部地區城市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也先后進入成長期,并出現了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安徽省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南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園區,形成了點狀發展的空間格局。本文選取入選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指數(簡稱CBIB)的中部地區成分園區案例進行分析,了解其產業實力和創新能力等現狀。
中部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崛起勢頭正勁,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目前,擁有8個重點園區,4個成分園區,企業實力全國靠前,高層次人才較為密集。
中部地區共擁有8個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園區,占全國74[1]個重點產業園區的10.8%,其中江西3個,湖南2個,湖北、安徽和河南三省各有1個,見表1。
表1 中部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園區分布
擁有4個成分園區,占全部20[2]個成分園區的20%,分別為湖北省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安徽省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南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見表2。
中部地區資源豐富,8個重點園區的企業總數、高新技術企業數、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數和上市企業數量分別占全國重點園區的19.6%、19.9%、13.6%和21.9%,但目前尚無獨角獸企業。見圖1。
圖1 中部地區企業實力指標占全國74園區比重情況
與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珠三角九城和成渝地區相比,中部地區重點園區在上市企業總數和高新技術企業數上占優,而缺乏獨角獸企業。見表3。
表3 國內不同地區的企業實力情況
中部地區創新能力突出,8個重點園區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藥物臨床試驗數量、CDE受理藥品數量、上市藥品數量、上市二類和三類醫療器械數量以及高層次人才數量分別占全國重點園區總數的8.3%、5.3%、7.9%、9.5%、9.7%和23.6%。見圖2。
圖2 中部地區創新能力指標占全國74園區比重情況
其中,高層次人才數量優于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珠三角九城和成渝地區,但藥物臨床試驗數量稍顯不足。見表4。
二、中部地區入選CBIB的成分園區案例分析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武漢東湖高新區)企業實力排名第6位,創新能力排名第8位;8項指標進入前十,3項指標處于第12~22名。見圖3。
圖3 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全國74園區的排名
1.產業主體和實力:全國第6位,上市企業數量全國*一
武漢東湖高新區單位化[3]企業總數排名第8位;單位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第7位;上市企業數量排名第1位;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數量排名第5位;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第6位。
2.創新產品和能力:全國第8位,創新人才集聚
從創新布局看,武漢東湖高新區CDE藥品受理總數單位化排名第19位;國內專利申請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0位;藥物臨床試驗總數單位化排名第22位。從已上市產品看,上市藥品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0位;上市二、三類醫療器械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2位。從創新人才看,單位化生物醫藥高端人才數量排名第5位。
3.面向未來:強化創新驅動,加快領域多中心建設
武漢東湖高新區圍繞中藥、抗體藥物及疫苗、精準醫療、智慧醫療、醫藥物流等領域,強化創新驅動,打造成“國內*活躍的新藥創制中心”、創新醫療器械醫學轉化中心、區域智慧醫療互聯樞紐、精準診療應用示范中心。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長沙高新區)企業實力排名第9位,創新能力排名第25位;4項指標處于前十,7項指標處于第11~42名。見圖4。
圖4 長沙高新區在全國74園區的排名
1.產業主體和實力:全國第9位,上市企業集聚
長沙高新區單位化企業總數排名第10位;單位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第18位;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數量排名第5位;上市企業數量排名第2位;獨角獸企業數排名第6位。
2.創新產品和能力:全國第25位,研發能力居中
從創新布局看,長沙高新區發明專利申請單位化排名第11位;藥物臨床試驗數量單位化排名第42位;CDE受理1、2類新藥數量單位化排名第36位。從已上市產品看,上市二、三類醫療器械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3位;上市藥品數量單位化排名第25位。從創新人才看,單位化高端人才排名第18位。
3.面向未來:布局全產業鏈,承接沿海輻射中西部
長沙高新區憑借人才、區位、政策、產業基礎和配套、自然資源等優勢,布局生物藥、中醫藥、醫療器械、醫藥物流、醫藥外包服務等領域,打造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前沿地,以及輻射中西部市場的樞紐區。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合肥高新區)企業實力排名第25位,創新能力排名第12位;3項指標進入前十,8項指標處于第11~39名。見圖5。
圖5 合肥高新發區在全國74園區的排名
1. 產業主體和實力:全國第25位,實力處于中游
合肥高新區單位化企業總數排名第18位; 單位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第13位;上市企業數量排名第16位;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第6位;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數量排名第18位。
2. 創新產品和能力:全國第12位,高層次人才待集聚
從創新布局看,合肥高新區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3位;藥物臨床試驗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3位;CDE藥品受理總數單位化排名第9位。從已上市產品看,上市二、三類醫療器械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8位;上市藥品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1位。從創新人才看,單位化高端人才排名第39位。
3. 面向未來:特色發展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打造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合肥高新區聚焦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商業流通、醫療診治、健康服務全流程的產業鏈;發揮園區中部地區健康醫療與大數據產業疊加發展優勢,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引領,開放發展,產城融合”四大戰略,打造合肥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瀏陽經開區)企業實力排名第33位,創新能力排名第9位;2項指標進入前十,9項指標處于第12~39名。見圖6。
圖6 瀏陽經開區在全國74園區的排名
1.產業主體和實力:全國第38位,企業待集聚
瀏陽經開區單位化企業總數位列第38位;單位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列第33位;上市企業數量位列第16位;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列第6位;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數量位列第18位。
2.創新產品和能力:全國第9位,上市藥品數量第3位
從創新布局看,瀏陽經開區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單位化排名第39位;藥物臨床試驗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5位;CDE藥品受理總數量單位化排名第12位。從已上市產品看,上市二、三類醫療器械單位化排名第39位;上市藥品數量單位化排名第3位。從創新人才看,單位化高端人才數量排名第22位。
3.面向未來:聚焦優勢產品,打造“五*園區”
瀏陽經開區重點發展中成藥及保健食品、中藥提取物及中藥生產自動化系統、現代中藥飲片、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化學藥劑、化學輔料藥等產業,打造審批環節*少、辦事效率*高、創業環境*優、體制機制*活和投資成本*低的“五*園區”,建設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城市工業經濟綜合體。
中部地區擁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也擁有著廣闊的土地資源和人才資源,物產資源豐富,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同時,以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不斷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也使得中部地區產業集群效應不斷增強。
未來中部地區還需要進一步發揮固有的資源優勢,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擴大產業規模,同時通過提升創新服務能力和開放能力,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和國際開放程度。
[1]74個園區來源: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生物醫藥領域的基地分布,以及中國生物技術中心、商務部發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通過交叉去重,推薦次數達兩次以上的園區共有74個,包含國家發展改革委的23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2]20個成分園區來源:從全國74 個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園區中,以企業實力、創新能力2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賦權綜合計算得出。
[3]因園區面積差異較大,8個二級指標作單位化處理排名(除獨角獸企業數量、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數量、上市企業數量)。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