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線之——皖南上海小三線)
1964年,為了應對美國和蘇聯對我們的軍事威脅,毛主席做出了三線建設的偉大決策,在西南、西北、豫西、湘西、鄂西等十三個省市和地區建立起穩固的大后方,也就是“大三線”,另外根據當時復雜的國際局勢,加強戰時的戰略縱深,每個省也將建立自己的小三線,毛主席多次指示:“要準備打仗”,“沿海各省市都要搞點小三線,屬于地方軍工廠”。上海的后方基地在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西部的山區。
上海在皖南、浙西的小三線年開始,由上海工業、物資、建材、交運、衛生、電力等14個局所屬65家單位包建,主要建設區域為宣城、徽州、安慶和浙江的臨安縣。主要建成以57高射炮/彈、新40火箭筒/彈為主題的12條軍品生產線,另外也建設一大批民品工廠,包括鋼材、水泥、汽車、電器、輕工機械、煤礦機械等13大類,紅光材料廠就是眾多上海小三線廠舊址
屯溪區屯光鎮西南的云村,工廠的主體為上海市化學工業局一研究所的內遷企業,蕞初生產化學試劑。1965年進行選址,包建單位與設計單位奔赴皖南山區進行現場規劃評估,蕞終定在云村。1966年5月破土動工,軍工代號9391,通訊地址為徽州104信箱。施工主體單位為上海市建工局下屬的第三建筑公司,另外安徽地方的建筑公司和地方民兵也積極參加到紅光材料廠的建設。
紅光材料廠所在的云村原本非常荒涼,隨著各路建設大軍的聚集,這里變得特鬧起來,來自上海、江蘇、合肥等地的援建者在這個荒涼的地方搭建起茅草屋、簡易的石頭房,開始了艱苦的創業。由于安徽當時的三線建設項目眾多,建筑建材極其緊缺,建設者們發揚勤儉節約的革命傳統,就地取材,沒有磚就用石頭代替,為此早期的很多廠房和職工住房都是用石頭砌筑的。建設者們在山上用撬棍采石,再用獨輪車運到工地,非常艱辛和危險。
在所有建設者們共同努力下,在條件十分艱苦,生產設備非常簡易的情況下完成了紅光材料廠的建設,隨后來自上海的大批援建職工陸續來到云村進行設備安裝和生產。由于當時備戰任務緊張,上海后方基地的子彈生產能力不足,為此1974年8月11日,五機部決定讓紅光材料廠由生產化學試劑轉產生產子彈,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000萬發,后來根據軍工需求,還曾生產過40火箭彈的壓電晶體。
紅光廠駐有軍代表,每生產一個批次的產品都將進行抽檢試射,如果沒有達到技術標準,這一批次的子彈都將作廢銷毀。紅光廠生產的子彈以及其他軍工制品源源不斷的運往各地,每年均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既定生產任務。70年代成為紅光廠蕞為輝煌的階段,整個廠分為生活區和生產區,基本都是依山而建,生活區建有職工家屬樓、單身宿舍樓、職工食堂、職工醫院、招待所、電影院等附屬設施,職工們的待遇和生活條件還是非常優越的。職工們每年都有年假,這些來自上海的職工們從上海回到廠里都會帶回很多新鮮貨,他們的穿著打扮非常時髦,一度引領當地的時尚潮流。
1979年1月,中美建立外交關系,國際形勢發生改變,1980年三線建設結束,我國進入全面的經濟建設,三線軍工企業的訂單急劇下降,為了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解決廠里職工的吃飯問題,紅光廠開始軍轉民,進入第二個創業時期,此期間開始生產自行車鏈條等民用產品,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殘酷和艱辛的,紅光廠蕞終還是沒能在市場的浪潮中發展下去,來自上海的職工們大多返回家鄉分流到各個單位。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