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區向高!向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成為中國經濟的高頻詞。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堅持向“高”向“新”發展定位,聚焦源頭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從而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
時至今日,合肥高新區連續9年均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十名,實現人均GDP約7萬美元、規上工業畝均稅收近90萬元,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一條條新賽道上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這場面向未來的生產力變革,合肥高新區搶先開局、優勢盡顯。
——聚焦源頭創新 推動原始成果“從0到1”
新質生產力是高水平的現代化生產力,依托的是重要基礎研究的跨越和戰略性原始創新。推動原始成果“從0到1”,以科技為頭部動力加速引領產業發力,是撬動生產力向“新”而行的不二法門。
長期以來,合肥高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為主導,不斷為生產力增添科技內涵,真正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一方面,這里集聚了一大批高能級創新平臺。“目前,高新區擁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超400家,在全國高新區中數量僅次于北京中關村,位居第二。”合肥高新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隨著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立柱架梁”,合肥高新區推動國家量子實驗室、國家深空探測實驗室等一批國字號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壯大的同時,接續積極爭取其他“國字號”平臺落戶,努力構建“國家實驗室+省級綜合性研究院+大科學裝置+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目前已引進包括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領銜創辦的新型研發機構20多家。科大訊飛、陽光電源在內的數百家企業,擁有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約160個。
一個個重大科創平臺,持續增強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能力,從而強化靶向攻堅,夯實技術突破新優勢。集成電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取得關鍵突破;引領顛覆創新,掌握關鍵領域線月,合肥高新區有效發明專利累計達20830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299件,位居全國前列。
另一方面,創新平臺的建成投用,也為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合肥高新區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越來越多“從0到1”“從1到N”的核心技術成果走出實驗室,讓更多科技創新迸發涌流。
“緊抓國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賦權試點契機,我們啟動實施了‘淘金計劃’。”合肥高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合肥高新區率先成立“科大硅谷”工作專班,面向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常態化開展項目發現、挖掘、轉化和服務,支持一批前沿性、顛覆性科技項目在合肥高新區轉化、孵化,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近期新設立成果轉化企業110家,落地高質量全球合伙人14個、新型研發機構3個。
走進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五代量子保密通信設備一字排開,從“大柜子”變成“小盒子”,體積越來越小,功能卻越來越強。“經過五代技術的迭代,我們的核心設備已經可以完全商用化,服務多種具有量子信息保密需求的場景。”國盾量子技術專家介紹。截至目前,科大國盾量子擁有國內外授權專利550項,量子通信領域同族專利數位居全球頭部。
從孕育自量子實驗室的保密通信設備到脫胎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車交警……像這樣讓成果落地生“金”的故事在合肥高新區隨處可見。近年來,合肥高新區持續推進場景應用創新,鏈接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以場景應用“小切口”做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的“大文章”;積極推進專利產業化,申報獲批全省首批知識產權產業運營中心,挖掘企業專利轉化運用需求141條,促成28家企業達成專利開放許可88件。
源頭創新,激活“新動力”,帶來“新風景”。在這里,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技術將從研發走向應用,形成更多具有新原理、新機理的新質生產力。
——瞄準未來產業 下好創新先手棋
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蕞活躍的先導力量,往往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全局性、引領性、顛覆性的變革,只有超前布局,才能搶占先機。
全速搶占新風口,加快培育未來產業,合肥高新區行動迅速。近年來,合肥高新區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打造以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人工智能、未來能源、合成生物等為重點的“2+3+N”未來產業培育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持續動能。
今年3月,“天都一號”“天都二號”成功啟航飛向深空。作為合肥高新區深空探測實驗室的首發星,它們將為架設地月“鵲橋網絡”提供先期技術驗證。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在加快布局空天產業的宏大藍圖中,合肥高新區不斷“騰空而上”,以產業“叩問蒼穹”——“海絲一號”“天都星”等研發成果密集升空,海天絲路、中科衛星、國電高科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產業帶動性強的重點企業相繼落戶。截至目前,區內已匯聚空天信息產業鏈企業120余家,累計招引空天信息產業重點項目超50個,協議投資額超400億元,初步形成集衛星、火箭智造,通、導、遙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
新賽道上千帆競發,合肥量子一路領跑。早在15年前,合肥高新區就已經前瞻布局量子產業。經過10多年的孕育、發展,高新區集聚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及中電信量子集團等產業鏈企業60余家,其中核心企業30家、占全國1/3。
在被稱作“量子大道”的合肥高新區云飛路上,一批量子領域骨干企業密布,一個新興量子產業集群正加速形成。蕞新發布的《全球未來產業指數報告》顯示,合肥在量子信息領域排名全球第2位、全國首位。未來,合肥高新區將加快建設量子信息未來產業園,聚力打造“量子科學”“量子產業”雙高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已經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擁有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的合肥高新區,正在元宇宙、新一代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等未來產業方向加快“生根”。
為了加快企業培育、加強技術成果轉化、超前布局高精尖未來產業,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立區宗旨,合肥高新區加速推動創新資源集聚,打通了“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鏈條,實現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推動無數科技成果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
在創新生態營造方面,高新區首創構建以“雛鷹—瞪羚培育—瞪羚—潛在獨角獸—獨角獸—科技領軍”企業為梯隊的高成長培育體系,同時,科創孵化載體面積超600萬平方米,擁有中國聲谷、中安創谷等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34家,孵化科創企業近萬家,均位居全國前列。
——加速產業集聚 培育“養人天地”
翻開合肥高新區的產業布局版圖,一個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一條條產業鏈延伸發展,一座座產業園區拔節生長……合肥高新區將加速產業集聚發展作為贏得發展先機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引育結合,以優質項目促進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打出“雙招雙引”新攻勢,按下集群發展“加速鍵”。今年以來,合肥高新區精準聚焦招大引強,“雙招雙引”碩果盈枝,新簽約項目近200個,協議投資額近700億元,同比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重大項目和高質量腰部項目量質齊升。其中重點產業鏈項目和戰新產業項目占比超95%,空天信息、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空天信息產業招引重點項目14個,協議投資額超150億元,產業集聚正在匯成生機勃勃的創新“森林”。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馳騁新賽道,鍛造新動力,須不斷培育一流的“新沃土”。優化營商環境,合肥高新區有一套自己的打法。
一流營商環境,靠什么來保障?首要是制度。
提速項目建設、加強產業培育、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9月18日,合肥高新區首次發布《高新區創優營商環境二十條(試行)》,圍繞六個方面出臺二十項舉措,以此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把握‘管’與‘服’的關系,全力打造親商、優商環境。”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園區堅持突出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創新創業“資金、人才、市場”三大痛點,“加法”“減法”并用,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為了給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營造創新沃土,高新區精準出臺“創九條”“金九條”等10余項專項政策,新增無形資產融資租賃、谷e貸等特色金融產品,打造企業成長全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匯聚基金200多只,總規模超2600億元,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帶頭投早投小投科技,推進資金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夏日已過,但合肥創新院的科創熱度依然不減,從技術到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超400家科創企業從這里出發。多年來,合肥創新院圍繞“技術孵化、技術轉化、企業孵化、創業投資”四位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機制,建立起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的“創新院模式”“合肥創新院提供的全方位精準化服務,為企業項目落地保駕護航。”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青松說。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蕞有感知力。“合肥高新區對企業真正做到了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就像我們的‘娘家人’。”網儀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梁新平感觸頗深。
以營商環境之優,蓄高質量發展之勢。合肥高新區不斷創新企業服務工作方式,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提供精準化跟蹤服務。科大硅谷高新片區成立兩周年來,聯動開展合創匯、創投匯等系列活動30余場,為100余家次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創業輔導服務、投融資對接、場景應用拓展等專業化服務。同時,合肥高新區還以“揭榜掛帥”等形式實施一批重大場景創新項目,為各方搭建協同創新的精準對接平臺。
“養人”環境的不斷優化,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走進園區,踏上創新征途。如今,合肥高新區全區從業人口55萬,大專及以上占比73.4%。
今天的合肥高新區,已經是創新力量澎湃激蕩、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城市日新月異、百姓宜居宜業的發展熱土,吸引著全球創新資源和人才的匯聚。
創新永無止境。未來,合肥高新區將持續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深科技”企業、聚焦“卡脖子”技術研發,加快發展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奮力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讓創新的源泉在合肥高新的沃土上涌流奔騰。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