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醫藥健康產業園開花結果
以往一些優秀科研成果流落到外地“開花結果”,本地醫藥企業難以發展壯大,如今眾多企業卻爭相前來。記者昨天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合肥市通過“合肥醫藥健康產業園”,將科研成果就地產業化,并通過招商引進醫藥企業,僅今年上半年,作為合肥市八大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同比就增長了89.7%。但記者也發現,規模不大仍制約合肥市醫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由于受產業基礎、政策機制和資金短缺等方面的限制,近年來,合肥醫藥產業的大量優秀成果流落外地實現產業化,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藥經濟的跨越發展。為推進醫藥產業化,不斷培育醫藥經濟新的增長極,合肥市積極引進國內外的醫藥企業。
今年以來,合肥市已先后吸引國藥集團、九州通、南京醫藥等國內醫藥流通大型龍頭企業來肥投資。其中,國藥集團在合肥市投資達1.2億元,建設國藥控股安徽物流中心和國藥控股安徽分銷中心,總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計劃2010年投入使用,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形成30億~50億元的銷售規模。
一方面引進大企業,一方面培育本土的小企業,合肥市逐步形成了以“合肥醫藥健康產業園”為牽導,以高新區和蜀山區兩大醫藥板塊為兩翼的醫藥經濟格局。合肥市對于進入園區的醫藥企業,在土地價格、稅收、銀行貸款等方面進行幫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定期協調機制,加強對醫藥產業園項目建設服務,讓他們規范運作,降低生產成本。
在此優惠政策的鼓勵下,合肥醫藥健康產業園目前已建成7萬平方米的辦公和倉儲用房,引進藥品批發企業16家,今年年底二期還有12家企業入住。屆時,該園區將形成40億元的銷售規模。蜀山產業園初步建立了集醫藥研發生產、醫療材料器械生產、醫藥物流經營為一體的綜合性醫藥產業基地,目前園區擁有各類醫藥企業12家。
但是,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合肥市藥品生產企業中上億元產值的只有5家,5000萬元以上11家,其他企業一般在1000萬元以下,其中有近10家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藥品經營企業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1家,5億元以上5家,1億元以上29家,其他企業一般在幾千萬元左右徘徊。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員告訴記者,在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合肥市藥品生產企業要繼續發展,必須引進優勢項目,擴大企業規模,提升總量。而且大企業競爭力強,生產容易規范,藥品安全容易得到保證。目前保健產業商機大,合肥市正鼓勵企業大力發展保健食品,實施深度開發,延伸藥品產業鏈條,爭取打造一批“小巨人”和“大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丁啟發、楊耀東)
版權申明:①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中安在線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如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