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沙經開區如何“寸土”生“寸金”
長沙經開區推動畝均效益改革,倒逼企業“騰籠換鳥”、廠房“上天入地”、技改“見縫插針”——
產業園區“寸土”生“寸金”【改革主題】一邊是引入的新項目用地緊張,一邊是部分老廠房“沉睡”。如何盤活閑置或低效土地資源、實現園區土地效益蕞大化?2022年以來,長沙經開區學習借鑒浙江的經驗,在全省率先啟動工業企業畝均效益改革,在實踐中邊探索邊完善,向工業用地“存量運營”要效益,實現精明增長,讓“寸土”生“寸金”,為產業高端化、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改革故事】
8月21日,長沙經開區廣汽埃安長沙智能生態工廠項目竣工投產,可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并預留后續產能提升空間。
廣汽埃安長沙智能生態工廠總裝車間
此次竣工投產項目,僅用9個月就完成了對原有廠房及土地的升級改造,原有廠房實現100%高效利用,原有設備利用率達80%。
工業企業畝均效益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效益評價,引導資源要素向工業“高產田”集中,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2022年,通過調查摸底,長沙經開區相繼出臺《畝均效益改革試點工作三年行動方案》《畝均效益綜合評價辦法(試行)》《工業用地收回實施辦法》等。園區以畝均營業收入、畝均稅收、研發投入強度、就業貢獻率等指標打分,將企業分成A、B、C、D 4個檔次,每年公布“成績單”。誰干得好,誰干得差,一目了然。
A類企業索恩格汽車部件(中國)有限公司從畝均效益改革中嘗到了甜頭。索恩格是全球領先的起動機和發電機技術及服務供應商,落戶園區以來,以超過4000萬元的畝均產值和220萬元的畝均稅收,位居湖南省工業企業首位。憑此,索恩格優先獲得項目新增用地。
“之前的廠房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公司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二期項目和全球新能源研發中心。”該公司首席技術官龐晶宇介紹,長沙經開區給予全力支持,不到一年高標準完成項目建設。“園區職能部門聯點幫扶,提前介入,促使項目用地順利開建并達產。”
對于C、D類企業,長沙經開區根據不同情況,給予幫扶。
湖南漢升機器制造有限公司是2007年落戶園區的一家印刷設備制造企業,近年來受印刷行業深度調整影響,幾近停產。
得知園區出臺畝均效益改革試點方案后,該公司馬上行動。公司負責人肖擁政介紹,在園區幫助引導下,公司整改清退舊業態,引進新的企業。公司完成二次創業,32畝土地的效益得到巨大提升。
改革以來,園區加大低效用地集中整治。據統計,2022至2023年共處置低效用地1***.33畝,總體處置率76.59%,超過省里要求的指標;2023年新增閑置土地10宗539畝,截至目前也已全部處置到位。
探索“園中園”新模式,破解土地存量盤活難題
如何盤活低效工業用地,一直是困擾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園區一些老企業錯過發展機會,將大量閑置廠房出租給其他企業用于倉儲物流,導致寶貴的工業用地沒能產生應有效益。而一些處于“產業夾心層”的成長型企業,迫切需要一個集研發、中試和生產于一體的高品質產業空間,卻暫時還不具備拿地建廠的實力。
對此,2022年,長沙經開區依托湖南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制度創新優勢,創新性出臺加快特色產業園建設、提高畝均效益的系列政策,一體化統籌推進園區低效工業用地“存量運營”和企業產業轉型升級,不改變原有土地用途,統一規劃建設或提質改造,以提高土地的畝均效益。
在此基礎上,園區通過企業土地自持或分割轉讓,以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為目的,探索“園中園”——特色產業園開發新模式。
正在建設中的中電智造園,所在地過去曾是一家新型材料公司閑置數年的一塊工業用地,成為長沙經開區首個特色產業園項目。
“目前,項目11棟9.6萬平方米廠房,已建成并完成驗收,引進企業近20家,預計全面投入運營后年產值達6億元。”中電智造園運營方——中電光谷特色產業園公司總經理吳俊介紹,作為“園中園”試點項目,中電智造園通過創新實施“洽談即服務”,制定個性化審批清單,僅審批環節就節省了3個月時間。
長沙經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通過特色產業園建設,破解土地存量盤活難題,大力推動高品質產業空間建設和工業上樓,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和畝均效益提升,為產業高端化、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目前,已有9個小微園區項目實現準入,3個“園中園”項目開建。
企業“騰籠換鳥”,畝均產值上臺階
廣汽埃安長沙智能生態工廠,上料、裝配、噴漆、焊接……傳送帶緩緩轉動,一臺臺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線個月前,這里還是廣汽三菱關停的舊廠區。2023年10月,廣汽三菱完成重組后,舊廠區轉給廣汽埃安使用。
廣汽埃安長沙智能生態工廠建設智能生產線,建成數字化智能工廠。“項目首期將建成20萬輛年產能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這里下線的汽車,從‘千車一面’轉向‘千車千面’。”總裝車間工業工程經理楊濤介紹。
這僅是長沙經開區畝均效益改革中“二次招商”盤活低效土地資產的一個縮影。此外,還引進新項目成功盤活原長豐獵豹華湘工業園、創芯公司等;為比亞迪車窗事業部等20余個項目匹配生產廠房,盤活閑置廠房約14萬平方米。
在湖南維勝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企業添置的新設備——價值1000多萬元的智能化垂直連續電鍍線。“這條電鍍線已達國際一流智能化水平,能夠實時記錄生產狀況,全流程無人參與,生產效率相比以前提升了1.5倍,畝均產值上了一個新臺階。”公司總經理黃光明介紹,2023年全年營收增長12.2%,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降本增效。
長沙經開區以畝均效益為導向,倒逼企業“騰籠換鳥”、廠房“上天入地”、技改“見縫插針”,延伸產業轉型升級鏈條,提升生產效率。目前,園區大型企業研發周期平均縮短32.1%,產品不良率降低近5%;中小企業生產成本平均降低25.6%,提升生產效率達37.1%;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47個、省級試點示范項目306個;擁有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7家,占全省30%。
推動畝均效益改革立竿見影。2023年,長沙經開區用占長沙市7%的建設用地,創造了全市20%的規上工業產值;長沙經開區、長沙縣用占湖南省0.8%的土地,貢獻了全省4.8%的GDP。
據悉,長沙經開區還將開展深化畝均效益改革三年攻堅行動,力爭到2026年,園區畝均營業收入、畝均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提高30%以上。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園區建設用地需求不斷上升,而可供開發使用的土地資源日漸減少。一邊是新上項目“一地難求”,另一邊卻是部分廠房閑置“曬太陽”。
園區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土地要素供給與需求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如何實現土地效益蕞大化,已成為推進制造業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長沙經開區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畝均效益改革,在有限的土地上精打細算、精明增長,向存量要增量,向創新要效益,從單純追求“項目為王”轉變為追求項目和單位產出并重,讓“寸土”生“寸金”。
改革以來,以提高畝均效益為核心,通過畝均效益綜合評價、“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分類幫扶、完善地企匹配大數據平臺、建設特色產業園等創新舉措,把蕞好的資源用在蕞優的企業上,加速培育新動能、新增長點和新質生產力,助推制造業擴能升級,讓經營主體“鳳凰涅槃”。
加速優質企業引育,倒逼落后產能改造,助推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實現土地產出提升、產業結構優化、經營主體培育多重效益。
長沙經開區將圍繞打造制造業發展高地,堅持質量頭部、效益優先,繼續以改革創新為牽引,以實施“畝均效益提檔年”為抓手,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加快重塑招商引資新模式、產業發展新格局、園區發展新路子。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