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年城脈可閱讀、可體驗、可消費——合肥廬陽區“文科商旅”融合發展觀察
合肥廬陽區風光(央廣網發 何剛攝)
央廣網合肥3月5日消息(記者 徐秋韻)老城,是歷史的饋贈,也是發展創新珍貴的資源稟賦。從淮河路步行街的霓虹璀璨到逍遙津畔的漢服快閃,從拱辰街的煙火市井到長江和集的文藝腔調,從合肥城市記憶館的懷舊之旅到三十崗鄉的科普研學……合肥廬陽區,這座承載著千年廬州城脈文脈的老城區,正以一場靜水深流的城市更新實踐,探索出一條文化、科技、商業、旅游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
目前,合肥廬陽區正實施“走讀老城”文科商旅融合創意提升項目,開展文化“溯源、活化、傳播”三年行動,將文化與產業升級、民生服務、商業發展等有機融合。央廣網記者近日走進合肥廬陽,探尋千年城脈的“文科商旅”融合發展故事。
街巷是城市變遷的見證,是城市歷史的風景,也是居民的記憶鄉愁。那些耳熟能詳的地名地標,收藏著歲月的痕跡,蘊藏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人文。
穿行于廬陽老城街巷,猶如翻閱一本立體的江淮歷史文化典籍。淮河路步行街東段的李鴻章故居,青磚黛瓦間藏著晚清風云。淮河路步行街街北的撮造山巷,雖僅僅只有280米,卻歷經千年滄桑,講述著三國英雄將相的故事……
更具煙火氣的文化密碼藏在市井深處,拱辰街的早市里,糯米油香、廬州烤鴨、雷家綠豆圓、四灣大腸的香氣中飄蕩著合肥方言的抑揚頓挫,構成“蕞合肥”的生活圖景。
改造后的四灣菜市(央廣網發 合肥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老舊”并不是一個落后的貶義詞,而恰恰反映著蕞真實、貼地的市井煙火氣。近年來,合肥廬陽區持續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挖掘地方文化內涵,彰顯街區文化底蘊,改造提升一批老街老巷,使之兼具煙火氣與新活力。
淮河路步行街,歷經數次改造,首店落地,人頭攢動,如今已是全國示范步行街。
改造后的撮造山巷,融入大量三國文化元素,不僅提升了街區文化氣質、居民生活品質,更增強了商業氛圍。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在撮造山巷找到了連接點。
走進拱辰街四灣菜市,古色古香的門匾、木質明黃的燈籠,一家家原先“老字號”商鋪舊貌換新顏,蔬菜、肉類、水產等農副產品功能分區一目了然。二樓供零散性、季節性商戶使用的“露水集市”在方便流動商戶經營的同時,也保留了廬州風情。“智慧菜市場系統”的引入,讓市場地圖、商品公示、商戶信息、食品安全、客流數據、美食菜譜等信息均可一鍵查詢。
位于廬陽區拱辰街的“廬寓”青年社區(央廣網發 合肥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距四灣菜市不遠處的“廬寓”青年社區,則是另一幅生活圖景。這座由老紡織廠改造的人才公寓,用“居住+社交+創業”的復合模式,破解老城區人才住房難題,讓年輕人走的進來。
蕞傳統的市集可以很先鋒,蕞年輕的創客需要老味道。站在公寓房間的窗戶向外望去,對面就是“原住民”的家,雙方都達成一股平衡,而正體現了廬陽“包容融合”的城市更新法則。
每個合肥人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時光位置”
合肥城市記憶館的開放,是廬陽區在城市更新中實現“二次生長”的又一生動案例。去年10月1日,位于淮河路上的老合肥市政府大樓經過改造后成為合肥城市記憶館對外開放,這是合肥又一重要的文旅新地標。
步入展館大廳,水磨石地面、老式琉璃燈、平行雙分式主樓梯,讓人仿佛回到上個世紀。合肥城市記憶館的工作人員高娟介紹,改造過程中,合肥城市記憶館采取了修而不拆的做法,外部保留了建筑原貌,內部則保留主體樓梯,重新優化布局,讓場館更具歷史韻味。
合肥城市記憶館(央廣網發 合肥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場館聚焦1949年至今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從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生活、教育和科創等維度,全方位展示合肥如何乘勢起飛發展成長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堅實發展印記。
“我們希望通過對歷史建筑進行有機更新,以點位帶動片區的風貌提升。同時,以人文記憶為脈絡,串聯起合肥主城的人文風貌與發展成就,從而實現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為廬陽打造‘都市文博區’注入新動能。”廬陽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城市記憶館還創新運用新技術留住舊時光。游客不僅可以騎著“格朗車”慢行在金寨路上,還可以乘坐20世紀70年代風格的老公交車,開啟一次老合肥的城市穿行之旅。游客通過互動游戲裝置,身臨其境體驗合肥經典文藝作品、廬劇,學習合肥方言、非遺項目等。高娟介紹,館內引入了前沿的數字化展陳技術,如沉浸式光影技術、數字化交互系統、VR視覺等,共計58個展項,37部視頻短片。
新技術、新設計的加持,賦予文化展品新的魅力,將觀展變得更加新鮮有趣,也進一步推動了文旅深度融合。
不只合肥城市記憶館,在合肥廬陽,數字技術的運用正不斷打開文化消費新空間。
今年1月,機遇時空X-META·全感VR樂園安徽首店在淮河路步行街火爆開業,這也是全省首個元宇宙主題體驗館。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佩戴一副頭戴式VR眼鏡,便能置身于一個“幻境實感”的世界之中。“太震撼了!雕梁畫棟的殿宇,車水馬龍的街道等等場景唯美,充滿奇趣,體感真實,仿佛真的穿越至大唐一覽盛世美景。”游客張女士說。
游客體驗機遇時空X-META·全感VR樂園項目(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機遇時空x-meta全感VR樂園負責人魏毅介紹,5D體感、全景聲光、動態捕捉等技術交織,讓游客能體驗到水感、風感、熱感、失重感、漂浮感、飛翔感、撞擊感等多重感官刺激。目前,該店已圍繞國潮文化推出《風起洛陽》《大唐奇遇記》《火星營救》等系列全感VR產品,已接待游客超4萬人。
距離步行街不遠的逍遙津公園內,飛騎橋的石痕、威震逍遙津的雕塑群與數字化光影劇場交織,游客可通過AR技術“穿越”至古戰場,感受“鼓角爭鳴聲猶在,狼煙散盡見新城”的歷史輪回。
科技的賦能,打破時空限制,為受眾帶來全新文化體驗,也催生更多新業態、新場景,釋放更多的消費新動能。
淮河路步行街夜景(央廣網發 何剛攝)
在廬陽,商業綜合體也在尋求轉型,開辟發展新路徑。位于淮河路步行街的“百盛潮品樂購中心”原是一家老牌商場,如今,將目光瞄準年輕人,通過店鋪品類混搭,突出項目差異化和辨識度,實現一店一色,同時常態化開展各種主題打卡、快閃店等活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帶動商場的整體客流量和消費額。該商場也成功入選“2024年度百佳皖美消費新場景”。
依托淮河路步行街、老城更新片區等載體,合肥廬陽區正不斷打造“首店+街區”“首店+新業態”“首店+文旅”融合場景,持續釋放消費乘數效應。
科創+科普讓“硬核”與“趣味”交織
從歷史的沉淀到科技的脈動,合肥廬陽不僅承載著合肥老城的人文底蘊,更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創新,以“科創+科普”的獨特魅力成為青少年探索科學、家庭親子研學、市民感受科技魅力的理想目的地。
作為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主要承載地,廬陽區集聚了諸如以BEST、CRAFT等大科學裝置為代表的“國之重器”,擁抱著科學島、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級科研院所……匯聚了一股“塔尖”的科技力量。
大隱原鄉科普基地緊靠大科學裝置集群,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科技氛圍。基地對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合肥同步輻射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三個大科學裝置原型進行藝術化處理,打造奇趣裝置模型,設置科學主題實驗,以青少年兒童的角度,趣味探索大科學裝置的奧秘。
安徽首個深空探測場館——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央廣網發 合肥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去年11月,廬陽區還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合作打造了安徽首個深空探測場館——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場館以“太陽系漫游指南”為主題,立足廬陽區三十崗鄉獨特自然稟賦,采用“室內+室外”“科學+藝術”“動手+動腦”“星空+大地”“科技+文旅”立體聯動綜合空間模式,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探索宇宙奧秘。
記者了解到,合肥廬陽區目前已有10余個科普教育基地,開辟“科技創新科普游”“深空探測科普游”等多條科創科普游主題線路,成功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科普品牌和項目,吸引游客前往研學。
實驗室的燈光與鄉間田野的蟬鳴聲交相輝映,科學家的思索與孩童的好奇同頻共振……這就是今天的廬陽,一座讓歷史活在當下、讓商業浸潤文化、讓科技賦能文旅、讓旅游承載記憶的城市。在這里,每一處轉角都是過去與未來的對話,每一筆消費都在參與城市文明的傳承與創新。
展望未來,廬陽區將繼續堅持文化引領、科技賦能、商業迭代、旅游驅動,推深做實城市更新,做好三國文化、老城文化、科創文化IP品牌建設營銷,持續推動文科商旅深度融合發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賦予深厚底蘊、注入新鮮活力。
央廣網記者近日走進合肥廬陽,探尋千年城脈的“文科商旅”融合發展故事。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