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區規劃公示合肥未來科技城或2025年全面開建!
近日,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的一則規劃信息,吸引了廣泛關注。該規劃聚焦高新區 GX11、12 單元,其范圍東至將軍嶺路,南至銘傳路,西至規劃道路,北臨蜀山大道與江淮運河。
這一規劃信息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高新區 GX11、12 單元正處于規劃中的合肥未來科技城范圍之內。依據新區規劃建設的常規思路,這片區域有望成為合肥未來科技城的先行啟動區,率先開啟開發建設的征程,為未來科技城后續的大規模發展探路,自然吸引了眾多目光聚焦。
高新區GX11、12單元規劃有居住、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商業服務、商住混合、工業、交通運輸、公用設施、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與預留部分留白用地,規劃范圍面積11.89平方公里(約17835畝),其中居住用地面積約266.55畝,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約1760.4畝,人口規模約1.3萬人。
按總體規劃,預計將打造江淮集電港、集電設計園、集電智造園、韌性產業社區和智慧天蓬村等。
合肥未來科技城位于合肥市高新區西部,長江西路以南、小廟鎮鎮界以北、南崗鎮鎮界以西圍合區域,規劃面積約64平方公里,是繼北京、天津、武漢、杭州之后, 全國第五座未來科技城。
規劃區總用地面積64.1Km2,城市開發邊界面積21.3Km2,城鎮建設用地面積(集建區)19.0Km2。本次規劃居住人口共計17.8萬人。
此次合肥未來科技城概念總體規劃設計,以“大國創新脊,科技未來城”為設計愿景,提出 支撐大國科技趕超引領的創新脊梁, 場景驅動、包容共生、無限鏈接的科技未來城市兩大目標。
可以看出合肥未來科技城將科創資源更好地結合在運河新城,進一步激發城市價值、板塊價值,成為面向世界,輻射全國,引領未來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研發中心。
未來科技城將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載體,合肥城市空間也將進入3.0江淮時代。
隨著未來科技城的開發,高新區全域空間結構也將重整,打造“四軸并進連四片、運河引廊融組團”,望江西路、江淮大道與創新大道、將軍嶺路組成兩橫兩縱發展軸,高新區主片區打造中優片,北提片定位汽車產業提升區,東整片老城整合煥新區,西拓片則為未來科技城拓展區。
未來科技城目標定位“江淮智城”,功能定位為“前沿科技策源地、未來產業引領區、智慧低碳公園城”,規劃為“園城耦合、產城融合、人城融合”的城鄉野有機共生體。
按開發先后分為東組團、中心緊湊三組團和西組團,規劃建設科技智享岸、生命健康谷、人工智能灣、集成電路港和未來科技洲運河引廊融組群。
五個產城組團模式發展,技術創新街區+新型產業社區+科技研發聚落,以人的步行舒適度為標尺,創造尺度適宜,鏈群完整的產城組團。
除產業規劃外,環境也是未來科技城規劃核心部分,圍繞江淮運河“一河清泉水、一條經濟帶、一道風景線”建設目標,塑造主題鮮明的谷綠碳匯濕地公園、蒲河趣園和江淮之眼3大運河景觀。
依托自然條件建設自然公園、城市公園及社區公園三級公共空間,構建“藍綠交織,林田湖城共融”的全域公園體系,同時以三級公共空間為基礎構建零碳公園體系,將綠色低碳發展與公園建設相結合。
交通方面,六大通道快聯交通樞紐,雙環七路強化區域聯動,窄路密網塑造街道空間,集建區路網密度8.2km/km2,軌交引導組團高效布局,水鐵聯運港城一體,功能復合多元街區。
總體來看,合肥未來科技城并不屬于傳統造城模式,是根據高新區發展現狀而迫切需要建設的片區,目前高新區戰略新興產業拓展需求強烈,存量產業發展空間嚴重受限,亟待新的發展空間。
未來科技城將構建三大戰略新型產業、四項前沿未來產業、一大服務產業體系的建”3+4+1”核心產業體系,主導優勢產業拓展升級,預期未來產業集中突破。
未來科技城將構建全新開發模式,實現公共資源的高效整合、開發單元的多元適配以及土地供應的精準投放。期待未來科技城加快開發建設的步伐,成為合肥產業騰飛的強勁引擎,在新時代的經濟浪潮中,推動合肥產業駛向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