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康佳A(000016)
深康佳A(000016)業績預告
預計2025年1-6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95,000萬元至110,000萬元。
-1100000000.00~-950000000.00
2025年上半年,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聚焦主業發展,堅持長期價值主義,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穩步推動營銷改革、制造提效、一號產品工程、資產盤活等專班工作,專業化能力穩步提升,成本費用持續壓降,整體經營穩步改善,但受以下因素影響,公司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消費電子業務所處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疊加新品上市進度不及預期,產品結構未能有效匹配國補政策,同時清理部分非一級能效產品導致產生一定的毛利損失,雖整體費用同比有所壓降,但毛利獲取仍未有效覆蓋費用支出,消費電子業務仍處虧損狀態。(二)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導體業務盡管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一定突破,但目前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公司半導體業務整體經營處于虧損狀態。(三)2025年上半年,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四)2025年上半年,公司目前整體有息負債較高,企業經營財務成本負擔較重。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4.5-7.0億元,主要為公司對武漢天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會計核算方式變更和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等。
預計2025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6,000萬元至50,000萬元。
-500000000.00~-360000000.00
2025年上半年,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聚焦主業發展,堅持長期價值主義,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穩步推動營銷改革、制造提效、一號產品工程、資產盤活等專班工作,專業化能力穩步提升,成本費用持續壓降,整體經營穩步改善,但受以下因素影響,公司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消費電子業務所處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疊加新品上市進度不及預期,產品結構未能有效匹配國補政策,同時清理部分非一級能效產品導致產生一定的毛利損失,雖整體費用同比有所壓降,但毛利獲取仍未有效覆蓋費用支出,消費電子業務仍處虧損狀態。(二)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導體業務盡管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一定突破,但目前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公司半導體業務整體經營處于虧損狀態。(三)2025年上半年,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四)2025年上半年,公司目前整體有息負債較高,企業經營財務成本負擔較重。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4.5-7.0億元,主要為公司對武漢天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會計核算方式變更和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等。
預計2025年1-6月每股收益虧損:0.1495元至0.2076元。
2025年上半年,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聚焦主業發展,堅持長期價值主義,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穩步推動營銷改革、制造提效、一號產品工程、資產盤活等專班工作,專業化能力穩步提升,成本費用持續壓降,整體經營穩步改善,但受以下因素影響,公司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消費電子業務所處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疊加新品上市進度不及預期,產品結構未能有效匹配國補政策,同時清理部分非一級能效產品導致產生一定的毛利損失,雖整體費用同比有所壓降,但毛利獲取仍未有效覆蓋費用支出,消費電子業務仍處虧損狀態。(二)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導體業務盡管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一定突破,但目前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公司半導體業務整體經營處于虧損狀態。(三)2025年上半年,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四)2025年上半年,公司目前整體有息負債較高,企業經營財務成本負擔較重。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4.5-7.0億元,主要為公司對武漢天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會計核算方式變更和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等。
預計2024年1-12月扣除后營業收入:950,000萬元至1,150,000萬元。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輪主業,持續優化整合業務結構,主動退出非主業和對主業賦能不強且持續虧損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報告期內,本公司通過持續推進精益管理各項工作,2024年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間費用同比下降,經營性虧損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處置參股企業股票,將其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處置股票及改變核算方法產生約7.5億元收益,2024年無類似的大額非經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電業務生產效率有所提升,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受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持續波動以及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持續承壓,仍處于虧損狀態。2、2024年,為加速推進半導體業務產業化進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統稱)產業化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顯示產品銷售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2.5億元。
預計2024年1-12月營業收入:1,000,000萬元至1,200,000萬元。
100.00億~120.00億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輪主業,持續優化整合業務結構,主動退出非主業和對主業賦能不強且持續虧損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報告期內,本公司通過持續推進精益管理各項工作,2024年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間費用同比下降,經營性虧損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處置參股企業股票,將其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處置股票及改變核算方法產生約7.5億元收益,2024年無類似的大額非經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電業務生產效率有所提升,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受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持續波動以及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持續承壓,仍處于虧損狀態。2、2024年,為加速推進半導體業務產業化進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統稱)產業化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顯示產品銷售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2.5億元。
預計2024年1-12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260,000萬元至290,000萬元。
-2900000000.00~-2600000000.00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輪主業,持續優化整合業務結構,主動退出非主業和對主業賦能不強且持續虧損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報告期內,本公司通過持續推進精益管理各項工作,2024年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間費用同比下降,經營性虧損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處置參股企業股票,將其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處置股票及改變核算方法產生約7.5億元收益,2024年無類似的大額非經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電業務生產效率有所提升,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受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持續波動以及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持續承壓,仍處于虧損狀態。2、2024年,為加速推進半導體業務產業化進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統稱)產業化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顯示產品銷售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2.5億元。
預計2024年1-12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65,000萬元至295,000萬元。
-2950000000.00~-2650000000.00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輪主業,持續優化整合業務結構,主動退出非主業和對主業賦能不強且持續虧損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報告期內,本公司通過持續推進精益管理各項工作,2024年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間費用同比下降,經營性虧損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處置參股企業股票,將其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處置股票及改變核算方法產生約7.5億元收益,2024年無類似的大額非經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電業務生產效率有所提升,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受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持續波動以及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持續承壓,仍處于虧損狀態。2、2024年,為加速推進半導體業務產業化進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統稱)產業化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顯示產品銷售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2.5億元。
預計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虧損:1.1005元至1.2251元。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輪主業,持續優化整合業務結構,主動退出非主業和對主業賦能不強且持續虧損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報告期內,本公司通過持續推進精益管理各項工作,2024年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間費用同比下降,經營性虧損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處置參股企業股票,將其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處置股票及改變核算方法產生約7.5億元收益,2024年無類似的大額非經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電業務生產效率有所提升,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受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持續波動以及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持續承壓,仍處于虧損狀態。2、2024年,為加速推進半導體業務產業化進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統稱)產業化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顯示產品銷售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2.5億元。
預計2024年1-6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88,000萬元至120,000萬元。
-1200000000.00~-880000000.00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以“一軸兩輪三驅動”新發展戰略為指引,堅持長期價值主義,堅持立足長遠、先專后強的經營策略,深化專業化整合,實施精益化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但受以下因素影響本公司2024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2024年上半年,在內銷彩電市場規模下滑的情況下,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收入規模及毛利總額同比均有所提升,但是受到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以及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二)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1.71億元,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三)2024年上半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四)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
預計2024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0,000萬元至118,000萬元。
-1180000000.00~-900000000.00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以“一軸兩輪三驅動”新發展戰略為指引,堅持長期價值主義,堅持立足長遠、先專后強的經營策略,深化專業化整合,實施精益化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但受以下因素影響本公司2024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2024年上半年,在內銷彩電市場規模下滑的情況下,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收入規模及毛利總額同比均有所提升,但是受到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以及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二)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1.71億元,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三)2024年上半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四)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
預計2024年1-6月每股收益虧損:0.3738元至0.49元。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以“一軸兩輪三驅動”新發展戰略為指引,堅持長期價值主義,堅持立足長遠、先專后強的經營策略,深化專業化整合,實施精益化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但受以下因素影響本公司2024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2024年上半年,在內銷彩電市場規模下滑的情況下,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收入規模及毛利總額同比均有所提升,但是受到剛性費用壓降空間有限以及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二)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本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1.71億元,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三)2024年上半年,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四)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
預計2023年1-12月扣除后營業收入:1,550,000萬元至1,850,000萬元。
155.00億~185.00億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主業賦能不強、毛利水平較低的工貿和環保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受產品策略調整和供應鏈持續波動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虧損。在內銷彩電方面,本公司對當期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進行了系統性調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電新品的導入及銷量爬坡周期相對滯后,未能全面彌補老品退市產生的清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在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應鏈成本持續震蕩,導致公司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偏低,雖然通過戰略調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經營質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無法完全覆蓋剛性費用。2、報告期內,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堅持“園區服務保障戰略主業”的原則,持續收縮園區業務,2023年基本無新增大型產業園區項目,相關收益同比下降。3、報告期內,雖然本公司半導體業務在多項產業鏈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于產業化初期,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未能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4、報告期內,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5、報告期內,本公司策略性優化工貿及環保等非主業業務,利潤獲取來源有所收窄,相關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6-9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12月非經常性損益:60,000萬元至90,000萬元。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主業賦能不強、毛利水平較低的工貿和環保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受產品策略調整和供應鏈持續波動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虧損。在內銷彩電方面,本公司對當期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進行了系統性調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電新品的導入及銷量爬坡周期相對滯后,未能全面彌補老品退市產生的清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在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應鏈成本持續震蕩,導致公司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偏低,雖然通過戰略調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經營質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無法完全覆蓋剛性費用。2、報告期內,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堅持“園區服務保障戰略主業”的原則,持續收縮園區業務,2023年基本無新增大型產業園區項目,相關收益同比下降。3、報告期內,雖然本公司半導體業務在多項產業鏈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于產業化初期,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未能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4、報告期內,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5、報告期內,本公司策略性優化工貿及環保等非主業業務,利潤獲取來源有所收窄,相關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6-9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12月營業收入:1,600,000萬元至1,900,000萬元。
160.00億~190.00億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主業賦能不強、毛利水平較低的工貿和環保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受產品策略調整和供應鏈持續波動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虧損。在內銷彩電方面,本公司對當期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進行了系統性調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電新品的導入及銷量爬坡周期相對滯后,未能全面彌補老品退市產生的清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在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應鏈成本持續震蕩,導致公司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偏低,雖然通過戰略調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經營質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無法完全覆蓋剛性費用。2、報告期內,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堅持“園區服務保障戰略主業”的原則,持續收縮園區業務,2023年基本無新增大型產業園區項目,相關收益同比下降。3、報告期內,雖然本公司半導體業務在多項產業鏈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于產業化初期,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未能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4、報告期內,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5、報告期內,本公司策略性優化工貿及環保等非主業業務,利潤獲取來源有所收窄,相關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6-9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12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249,000萬元至322,000萬元。
-3220000000.00~-2490000000.00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主業賦能不強、毛利水平較低的工貿和環保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受產品策略調整和供應鏈持續波動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虧損。在內銷彩電方面,本公司對當期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進行了系統性調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電新品的導入及銷量爬坡周期相對滯后,未能全面彌補老品退市產生的清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在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應鏈成本持續震蕩,導致公司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偏低,雖然通過戰略調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經營質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無法完全覆蓋剛性費用。2、報告期內,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堅持“園區服務保障戰略主業”的原則,持續收縮園區業務,2023年基本無新增大型產業園區項目,相關收益同比下降。3、報告期內,雖然本公司半導體業務在多項產業鏈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于產業化初期,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未能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4、報告期內,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5、報告期內,本公司策略性優化工貿及環保等非主業業務,利潤獲取來源有所收窄,相關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6-9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12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81,000萬元至234,000萬元。
-2340000000.00~-1810000000.00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主業賦能不強、毛利水平較低的工貿和環保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受產品策略調整和供應鏈持續波動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虧損。在內銷彩電方面,本公司對當期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進行了系統性調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電新品的導入及銷量爬坡周期相對滯后,未能全面彌補老品退市產生的清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在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應鏈成本持續震蕩,導致公司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偏低,雖然通過戰略調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經營質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無法完全覆蓋剛性費用。2、報告期內,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堅持“園區服務保障戰略主業”的原則,持續收縮園區業務,2023年基本無新增大型產業園區項目,相關收益同比下降。3、報告期內,雖然本公司半導體業務在多項產業鏈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于產業化初期,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未能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4、報告期內,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5、報告期內,本公司策略性優化工貿及環保等非主業業務,利潤獲取來源有所收窄,相關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6-9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虧損:0.7517元至0.9718元。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主業賦能不強、毛利水平較低的工貿和環保業務,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受產品策略調整和供應鏈持續波動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彩電業務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虧損。在內銷彩電方面,本公司對當期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進行了系統性調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電新品的導入及銷量爬坡周期相對滯后,未能全面彌補老品退市產生的清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公司內銷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總額;在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應鏈成本持續震蕩,導致公司彩電外銷及代工業務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偏低,雖然通過戰略調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經營質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無法完全覆蓋剛性費用。2、報告期內,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堅持“園區服務保障戰略主業”的原則,持續收縮園區業務,2023年基本無新增大型產業園區項目,相關收益同比下降。3、報告期內,雖然本公司半導體業務在多項產業鏈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于產業化初期,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未能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4、報告期內,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利潤減少。5、報告期內,本公司策略性優化工貿及環保等非主業業務,利潤獲取來源有所收窄,相關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6-9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6月非經常性損益:60,000萬元至80,000萬元。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發展主線,堅持平臺專業化經營,實施精益管理,倡導長期價值,著力效益提升,向“市”爭優,加快“康佳電子”向“康佳科技”轉型。但受以下因素影響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彩電業務受行業規模下降、供應鏈成本上升、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等因素影響,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電行業國內規模持續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電國內市場規模恢復不及預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彩電國內市場規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額為486億元,同比下降8.8%。受市場規模下滑影響,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國內業務收入規模及毛利總額同比下降。2、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導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收入規模有所增長,但由于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造成當期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下滑,進而導致本公司代工業務毛利總額同比有所下降。3、彩電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本公司彩電業務緊跟市場需求,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向著大板、高刷、新型顯示(大板是指規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電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顯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等高頻需求逐步調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電新品仍處于導入期,營銷策略處于調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及毛利總額。(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饒、浙江紹興和四川宜賓等地園區項目實現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主動收縮園區業務,相關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6-8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6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78,200萬元至101,400萬元。
-1014000000.00~-782000000.00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發展主線,堅持平臺專業化經營,實施精益管理,倡導長期價值,著力效益提升,向“市”爭優,加快“康佳電子”向“康佳科技”轉型。但受以下因素影響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彩電業務受行業規模下降、供應鏈成本上升、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等因素影響,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電行業國內規模持續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電國內市場規模恢復不及預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彩電國內市場規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額為486億元,同比下降8.8%。受市場規模下滑影響,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國內業務收入規模及毛利總額同比下降。2、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導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收入規模有所增長,但由于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造成當期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下滑,進而導致本公司代工業務毛利總額同比有所下降。3、彩電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本公司彩電業務緊跟市場需求,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向著大板、高刷、新型顯示(大板是指規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電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顯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等高頻需求逐步調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電新品仍處于導入期,營銷策略處于調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及毛利總額。(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饒、浙江紹興和四川宜賓等地園區項目實現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主動收縮園區業務,相關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6-8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7,000萬元至22,000萬元。
-220000000.00~-170000000.00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發展主線,堅持平臺專業化經營,實施精益管理,倡導長期價值,著力效益提升,向“市”爭優,加快“康佳電子”向“康佳科技”轉型。但受以下因素影響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彩電業務受行業規模下降、供應鏈成本上升、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等因素影響,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電行業國內規模持續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電國內市場規模恢復不及預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彩電國內市場規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額為486億元,同比下降8.8%。受市場規模下滑影響,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國內業務收入規模及毛利總額同比下降。2、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導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收入規模有所增長,但由于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造成當期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下滑,進而導致本公司代工業務毛利總額同比有所下降。3、彩電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本公司彩電業務緊跟市場需求,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向著大板、高刷、新型顯示(大板是指規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電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顯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等高頻需求逐步調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電新品仍處于導入期,營銷策略處于調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及毛利總額。(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饒、浙江紹興和四川宜賓等地園區項目實現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主動收縮園區業務,相關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6-8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3年1-6月每股收益虧損:0.0706元至0.0914元。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發展主線,堅持平臺專業化經營,實施精益管理,倡導長期價值,著力效益提升,向“市”爭優,加快“康佳電子”向“康佳科技”轉型。但受以下因素影響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一)彩電業務受行業規模下降、供應鏈成本上升、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等因素影響,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電行業國內規模持續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電國內市場規模恢復不及預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彩電國內市場規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額為486億元,同比下降8.8%。受市場規模下滑影響,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國內業務收入規模及毛利總額同比下降。2、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導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電代工業務收入規模有所增長,但由于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造成當期交付的訂單毛利水平下滑,進而導致本公司代工業務毛利總額同比有所下降。3、彩電產品銷售結構處于調整期。本公司彩電業務緊跟市場需求,產品規劃及銷售策略向著大板、高刷、新型顯示(大板是指規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電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顯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等高頻需求逐步調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電新品仍處于導入期,營銷策略處于調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彩電業務的銷售規模及毛利總額。(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經營利潤。(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饒、浙江紹興和四川宜賓等地園區項目實現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本公司主動收縮園區業務,相關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6-8億元,主要為股權處置收益和政府補貼收入等。
預計2022年1-12月扣除后營業收入:2,700,000萬元至3,050,000萬元。
270.00億~305.00億
報告期內,圍繞本公司的戰略規劃,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報告期內,本公司圍繞精益管理理念,以強身健體、穩健發展為經營總基調,通過開展降本控費,推進應收款項回收,退出虧損和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下屬參控股企業等多種方式,推動精益管理工作,為本公司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2、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強化“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持續加大在半導體、大數據、顯示技術、健康冷鮮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強本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在獎項獲取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榮獲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4項,其中《參數分離方法智能電視及存儲介質》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康佳雙15天生態原鮮冰箱獲得2022中國冰箱行業超長保鮮領先產品獎等。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加速推進技術產業化進程。在半導體領域,本公司自主開發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轉移技術”修復后的三色轉移良率達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達到99%,并落地MLED直顯量產線等產業化項目。在白電領域,本公司開展了《基于逆布雷頓制冷技術的深冷冰箱技術開發》項目的應用基礎研究,在研發出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后,進一步實現制冷溫度突破-120℃,開拓了本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機構實驗室、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開發的15天生態原鮮技術通過多場耦合保鮮技術,提升了冰箱內食品保鮮期。3、報告期內,本公司立足于電子科技主業,推進聚攏式高質量發展,明確聚焦“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積極提升專業化能力,持續深化產業結構優化。首先,本公司通過加強對白電產品投入,全力推動白電業務“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陜西康佳產業園進入量產階段,實現“冰洗冷空廚”全品類的制造能力構建。其次,本公司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綠色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交付驗收,生產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并獲得了“國家綠色智能工廠”稱號,實現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轉變。(二)本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銷產品中主業相關的存儲半導體產品份額較大,根據Gartner公司的初步統計結果,2022年全球存儲半導體銷量同比下降約10.4%。為降低經營風險,本公司主動調整收縮該部分業務規模,導致工貿業務中存儲芯片等產品的銷售規模較2021年大幅下滑。2、報告期內,因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市場消費疲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與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相關的國內行業規模同比下降約10%,本公司2022年消費類電子業務內銷規模與2021年相比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3、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堅持“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與主業協同性不強的非核心業務。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在消費類電子業務規模下降的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海運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并產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2、報告期內,本公司半導體業務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因仍處于小批量產業化階段,未能在2022年實現相應的收入和利潤,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盈利表現。3、報告期內,為有效盤活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本公司主動剝離及出清了對主業發展賦能不強、對產業鏈拓展貢獻較低的資產,同時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對部分可能發生信用、資產減值的應收賬款及庫存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本公司在2022年主動收縮了產業園及投資業務,導致相關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處置部分下屬控股企業股權,產生40.47億元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022年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同比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2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1-14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轉讓所持控股或者參股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12月非經常性損益:110,000萬元至140,000萬元。
報告期內,圍繞本公司的戰略規劃,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報告期內,本公司圍繞精益管理理念,以強身健體、穩健發展為經營總基調,通過開展降本控費,推進應收款項回收,退出虧損和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下屬參控股企業等多種方式,推動精益管理工作,為本公司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2、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強化“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持續加大在半導體、大數據、顯示技術、健康冷鮮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強本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在獎項獲取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榮獲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4項,其中《參數分離方法智能電視及存儲介質》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康佳雙15天生態原鮮冰箱獲得2022中國冰箱行業超長保鮮領先產品獎等。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加速推進技術產業化進程。在半導體領域,本公司自主開發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轉移技術”修復后的三色轉移良率達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達到99%,并落地MLED直顯量產線等產業化項目。在白電領域,本公司開展了《基于逆布雷頓制冷技術的深冷冰箱技術開發》項目的應用基礎研究,在研發出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后,進一步實現制冷溫度突破-120℃,開拓了本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機構實驗室、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開發的15天生態原鮮技術通過多場耦合保鮮技術,提升了冰箱內食品保鮮期。3、報告期內,本公司立足于電子科技主業,推進聚攏式高質量發展,明確聚焦“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積極提升專業化能力,持續深化產業結構優化。首先,本公司通過加強對白電產品投入,全力推動白電業務“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陜西康佳產業園進入量產階段,實現“冰洗冷空廚”全品類的制造能力構建。其次,本公司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綠色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交付驗收,生產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并獲得了“國家綠色智能工廠”稱號,實現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轉變。(二)本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銷產品中主業相關的存儲半導體產品份額較大,根據Gartner公司的初步統計結果,2022年全球存儲半導體銷量同比下降約10.4%。為降低經營風險,本公司主動調整收縮該部分業務規模,導致工貿業務中存儲芯片等產品的銷售規模較2***年大幅下滑。2、報告期內,因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市場消費疲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與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相關的國內行業規模同比下降約10%,本公司2022年消費類電子業務內銷規模與2021年相比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3、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堅持“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與主業協同性不強的非核心業務。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在消費類電子業務規模下降的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海運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并產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2、報告期內,本公司半導體業務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因仍處于小批量產業化階段,未能在2022年實現相應的收入和利潤,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盈利表現。3、報告期內,為有效盤活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本公司主動剝離及出清了對主業發展賦能不強、對產業鏈拓展貢獻較低的資產,同時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對部分可能發生信用、資產減值的應收賬款及庫存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本公司在2022年主動收縮了產業園及投資業務,導致相關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處置部分下屬控股企業股權,產生40.47億元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022年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同比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2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1-14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轉讓所持控股或者參股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12月營業收入:2,800,000萬元至3,150,000萬元。
280.00億~315.00億
報告期內,圍繞本公司的戰略規劃,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報告期內,本公司圍繞精益管理理念,以強身健體、穩健發展為經營總基調,通過開展降本控費,推進應收款項回收,退出虧損和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下屬參控股企業等多種方式,推動精益管理工作,為本公司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2、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強化“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持續加大在半導體、大數據、顯示技術、健康冷鮮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強本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在獎項獲取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榮獲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4項,其中《參數分離方法智能電視及存儲介質》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康佳雙15天生態原鮮冰箱獲得2022中國冰箱行業超長保鮮領先產品獎等。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加速推進技術產業化進程。在半導體領域,本公司自主開發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轉移技術”修復后的三色轉移良率達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達到99%,并落地MLED直顯量產線等產業化項目。在白電領域,本公司開展了《基于逆布雷頓制冷技術的深冷冰箱技術開發》項目的應用基礎研究,在研發出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后,進一步實現制冷溫度突破-120℃,開拓了本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機構實驗室、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開發的15天生態原鮮技術通過多場耦合保鮮技術,提升了冰箱內食品保鮮期。3、報告期內,本公司立足于電子科技主業,推進聚攏式高質量發展,明確聚焦“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積極提升專業化能力,持續深化產業結構優化。首先,本公司通過加強對白電產品投入,全力推動白電業務“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陜西康佳產業園進入量產階段,實現“冰洗冷空廚”全品類的制造能力構建。其次,本公司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綠色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交付驗收,生產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并獲得了“國家綠色智能工廠”稱號,實現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轉變。(二)本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銷產品中主業相關的存儲半導體產品份額較大,根據Gartner公司的初步統計結果,2022年全球存儲半導體銷量同比下降約10.4%。為降低經營風險,本公司主動調整收縮該部分業務規模,導致工貿業務中存儲芯片等產品的銷售規模較2021年大幅下滑。2、報告期內,因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市場消費疲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與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相關的國內行業規模同比下降約10%,本公司2022年消費類電子業務內銷規模與2021年相比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3、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堅持“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與主業協同性不強的非核心業務。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在消費類電子業務規模下降的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海運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并產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2、報告期內,本公司半導體業務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因仍處于小批量產業化階段,未能在2022年實現相應的收入和利潤,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盈利表現。3、報告期內,為有效盤活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本公司主動剝離及出清了對主業發展賦能不強、對產業鏈拓展貢獻較低的資產,同時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對部分可能發生信用、資產減值的應收賬款及庫存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本公司在2022年主動收縮了產業園及投資業務,導致相關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處置部分下屬控股企業股權,產生40.47億元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022年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同比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2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1-14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轉讓所持控股或者參股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12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230,000萬元至285,000萬元。
-2850000000.00~-2300000000.00
報告期內,圍繞本公司的戰略規劃,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報告期內,本公司圍繞精益管理理念,以強身健體、穩健發展為經營總基調,通過開展降本控費,推進應收款項回收,退出虧損和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下屬參控股企業等多種方式,推動精益管理工作,為本公司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2、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強化“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持續加大在半導體、大數據、顯示技術、健康冷鮮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強本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在獎項獲取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榮獲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4項,其中《參數分離方法智能電視及存儲介質》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康佳雙15天生態原鮮冰箱獲得2022中國冰箱行業超長保鮮領先產品獎等。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加速推進技術產業化進程。在半導體領域,本公司自主開發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轉移技術”修復后的三色轉移良率達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達到99%,并落地MLED直顯量產線等產業化項目。在白電領域,本公司開展了《基于逆布雷頓制冷技術的深冷冰箱技術開發》項目的應用基礎研究,在研發出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后,進一步實現制冷溫度突破-120℃,開拓了本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機構實驗室、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開發的15天生態原鮮技術通過多場耦合保鮮技術,提升了冰箱內食品保鮮期。3、報告期內,本公司立足于電子科技主業,推進聚攏式高質量發展,明確聚焦“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積極提升專業化能力,持續深化產業結構優化。首先,本公司通過加強對白電產品投入,全力推動白電業務“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陜西康佳產業園進入量產階段,實現“冰洗冷空廚”全品類的制造能力構建。其次,本公司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綠色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交付驗收,生產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并獲得了“國家綠色智能工廠”稱號,實現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轉變。(二)本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銷產品中主業相關的存儲半導體產品份額較大,根據Gartner公司的初步統計結果,2022年全球存儲半導體銷量同比下降約10.4%。為降低經營風險,本公司主動調整收縮該部分業務規模,導致工貿業務中存儲芯片等產品的銷售規模較2021年大幅下滑。2、報告期內,因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市場消費疲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與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相關的國內行業規模同比下降約10%,本公司2022年消費類電子業務內銷規模與2021年相比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3、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堅持“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與主業協同性不強的非核心業務。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在消費類電子業務規模下降的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海運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并產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2、報告期內,本公司半導體業務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因仍處于小批量產業化階段,未能在2022年實現相應的收入和利潤,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盈利表現。3、報告期內,為有效盤活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本公司主動剝離及出清了對主業發展賦能不強、對產業鏈拓展貢獻較低的資產,同時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對部分可能發生信用、資產減值的應收賬款及庫存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本公司在2022年主動收縮了產業園及投資業務,導致相關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處置部分下屬控股企業股權,產生40.47億元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022年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同比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2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1-14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轉讓所持控股或者參股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12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20,000萬元至155,000萬元。
-1550000000.00~-1200000000.00
報告期內,圍繞本公司的戰略規劃,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報告期內,本公司圍繞精益管理理念,以強身健體、穩健發展為經營總基調,通過開展降本控費,推進應收款項回收,退出虧損和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下屬參控股企業等多種方式,推動精益管理工作,為本公司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2、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強化“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持續加大在半導體、大數據、顯示技術、健康冷鮮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強本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在獎項獲取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榮獲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4項,其中《參數分離方法智能電視及存儲介質》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康佳雙15天生態原鮮冰箱獲得2022中國冰箱行業超長保鮮領先產品獎等。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加速推進技術產業化進程。在半導體領域,本公司自主開發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轉移技術”修復后的三色轉移良率達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達到99%,并落地MLED直顯量產線等產業化項目。在白電領域,本公司開展了《基于逆布雷頓制冷技術的深冷冰箱技術開發》項目的應用基礎研究,在研發出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后,進一步實現制冷溫度突破-120℃,開拓了本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機構實驗室、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開發的15天生態原鮮技術通過多場耦合保鮮技術,提升了冰箱內食品保鮮期。3、報告期內,本公司立足于電子科技主業,推進聚攏式高質量發展,明確聚焦“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積極提升專業化能力,持續深化產業結構優化。首先,本公司通過加強對白電產品投入,全力推動白電業務“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陜西康佳產業園進入量產階段,實現“冰洗冷空廚”全品類的制造能力構建。其次,本公司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綠色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交付驗收,生產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并獲得了“國家綠色智能工廠”稱號,實現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轉變。(二)本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銷產品中主業相關的存儲半導體產品份額較大,根據Gartner公司的初步統計結果,2022年全球存儲半導體銷量同比下降約10.4%。為降低經營風險,本公司主動調整收縮該部分業務規模,導致工貿業務中存儲芯片等產品的銷售規模較2021年大幅下滑。2、報告期內,因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市場消費疲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與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相關的國內行業規模同比下降約10%,本公司2022年消費類電子業務內銷規模與2021年相比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3、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堅持“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與主業協同性不強的非核心業務。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在消費類電子業務規模下降的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海運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并產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2、報告期內,本公司半導體業務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因仍處于小批量產業化階段,未能在2022年實現相應的收入和利潤,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盈利表現。3、報告期內,為有效盤活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本公司主動剝離及出清了對主業發展賦能不強、對產業鏈拓展貢獻較低的資產,同時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對部分可能發生信用、資產減值的應收賬款及庫存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本公司在2022年主動收縮了產業園及投資業務,導致相關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處置部分下屬控股企業股權,產生40.47億元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022年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同比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2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1-14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轉讓所持控股或者參股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虧損:0.4984元至0.6437元。
報告期內,圍繞本公司的戰略規劃,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報告期內,本公司圍繞精益管理理念,以強身健體、穩健發展為經營總基調,通過開展降本控費,推進應收款項回收,退出虧損和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下屬參控股企業等多種方式,推動精益管理工作,為本公司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2、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強化“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持續加大在半導體、大數據、顯示技術、健康冷鮮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強本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在獎項獲取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榮獲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4項,其中《參數分離方法智能電視及存儲介質》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康佳雙15天生態原鮮冰箱獲得2022中國冰箱行業超長保鮮領先產品獎等。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報告期內,本公司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加速推進技術產業化進程。在半導體領域,本公司自主開發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轉移技術”修復后的三色轉移良率達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達到99%,并落地MLED直顯量產線等產業化項目。在白電領域,本公司開展了《基于逆布雷頓制冷技術的深冷冰箱技術開發》項目的應用基礎研究,在研發出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后,進一步實現制冷溫度突破-120℃,開拓了本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機構實驗室、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開發的15天生態原鮮技術通過多場耦合保鮮技術,提升了冰箱內食品保鮮期。3、報告期內,本公司立足于電子科技主業,推進聚攏式高質量發展,明確聚焦“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積極提升專業化能力,持續深化產業結構優化。首先,本公司通過加強對白電產品投入,全力推動白電業務“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陜西康佳產業園進入量產階段,實現“冰洗冷空廚”全品類的制造能力構建。其次,本公司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綠色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交付驗收,生產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并獲得了“國家綠色智能工廠”稱號,實現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轉變。(二)本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銷產品中主業相關的存儲半導體產品份額較大,根據Gartner公司的初步統計結果,2022年全球存儲半導體銷量同比下降約10.4%。為降低經營風險,本公司主動調整收縮該部分業務規模,導致工貿業務中存儲芯片等產品的銷售規模較2021年大幅下滑。2、報告期內,因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市場消費疲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與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相關的國內行業規模同比下降約10%,本公司2022年消費類電子業務內銷規模與2021年相比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3、報告期內,本公司聚焦主業,堅持“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主線,推進業務結構調整,主動優化了部分與主業協同性不強的非核心業務。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在消費類電子業務規模下降的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海運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本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并產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2、報告期內,本公司半導體業務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因仍處于小批量產業化階段,未能在2022年實現相應的收入和利潤,影響了本公司整體盈利表現。3、報告期內,為有效盤活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本公司主動剝離及出清了對主業發展賦能不強、對產業鏈拓展貢獻較低的資產,同時基于謹慎性原則,本公司對部分可能發生信用、資產減值的應收賬款及庫存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本公司在2022年主動收縮了產業園及投資業務,導致相關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處置部分下屬控股企業股權,產生40.47億元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022年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同比下降。(四)預計本公司2022年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1-14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轉讓所持控股或者參股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6月非經常性損益:80,000萬元至100,000萬元。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堅持“科技+產業+園區”的發展戰略,聚焦“新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導產業和“園區+投資”兩大支撐產業,推動公司聚攏化穩健式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本公司夯實“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通過自主創新、外部合作和技術引進等方式,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在多媒體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新推出的智慧場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種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種操控方式,滿足了用戶對跨生態場景的需求。在白電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新研發出的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開拓了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在半導體業務方面,本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產業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發生產線,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試產,開始進入量產驗證階段;鹽城半導體封測基地已實現批量出貨。(二)報告期內,本公司白電業務通過“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及“冰洗空冷廚”全品類布局的新產業格局,收入規模實現逆勢增長。受市場需求下滑、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多媒體業務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預計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8-10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處置所持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6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65,000萬元至84,000萬元。
-840000000.00~-650000000.00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堅持“科技+產業+園區”的發展戰略,聚焦“新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導產業和“園區+投資”兩大支撐產業,推動公司聚攏化穩健式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本公司夯實“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通過自主創新、外部合作和技術引進等方式,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在多媒體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新推出的智慧場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種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種操控方式,滿足了用戶對跨生態場景的需求。在白電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新研發出的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開拓了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在半導體業務方面,本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產業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發生產線,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試產,開始進入量產驗證階段;鹽城半導體封測基地已實現批量出貨。(二)報告期內,本公司白電業務通過“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及“冰洗空冷廚”全品類布局的新產業格局,收入規模實現逆勢增長。受市場需求下滑、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多媒體業務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預計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8-10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處置所持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5,000萬元至19,500萬元,同比上年增長:75.54%至128.2%。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堅持“科技+產業+園區”的發展戰略,聚焦“新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導產業和“園區+投資”兩大支撐產業,推動公司聚攏化穩健式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本公司夯實“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通過自主創新、外部合作和技術引進等方式,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在多媒體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新推出的智慧場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種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種操控方式,滿足了用戶對跨生態場景的需求。在白電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新研發出的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開拓了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在半導體業務方面,本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產業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發生產線,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試產,開始進入量產驗證階段;鹽城半導體封測基地已實現批量出貨。(二)報告期內,本公司白電業務通過“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及“冰洗空冷廚”全品類布局的新產業格局,收入規模實現逆勢增長。受市場需求下滑、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多媒體業務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預計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8-10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處置所持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2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0623元至0.081元。
(一)報告期內,本公司堅持“科技+產業+園區”的發展戰略,聚焦“新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導產業和“園區+投資”兩大支撐產業,推動公司聚攏化穩健式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本公司夯實“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品研發中心”三級研發體系,通過自主創新、外部合作和技術引進等方式,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在多媒體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融合信息設備和信標協同互聯的智慧終端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新推出的智慧場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種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種操控方式,滿足了用戶對跨生態場景的需求。在白電業務方面,本公司申報的《風冷冰箱的溫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新研發出的民用空氣制冷深低溫-86℃冰箱,開拓了公司超低溫制冷產品在醫療、軍工、科研、運輸等領域的市場空間。在半導體業務方面,本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產業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發生產線,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試產,開始進入量產驗證階段;鹽城半導體封測基地已實現批量出貨。(二)報告期內,本公司白電業務通過“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及“冰洗空冷廚”全品類布局的新產業格局,收入規模實現逆勢增長。受市場需求下滑、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本公司多媒體業務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預計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8-10億元,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處置所持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預計2021年1-12月非經常性損益:400,000萬元至440,000萬元。
(一)報告期,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經營發展,踐行“科技+產業+園區”發展戰略,持續完善“科技+產業+資本”發展模式,聚焦“半導體科技+新消費電子+新能源”產業主線,穩步推進公司從“康佳電子”向“康佳科技”轉型。報告期內,圍繞公司的戰略規劃,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本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深入落實“自主創新+技術引進”原則,持續強化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報告期內,本公司獲得多項獎勵。本公司聯合完成的《新一代智能視頻業務系統及產業化》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聯合完成的《基于多場耦合的新型保鮮冰箱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申報的《一種LED顯示屏多功能控制系統》獲得2020年深圳市專利獎。報告期內,本公司在持續開展MicroLED相關技術研發的同時,積極推進MiniLED芯片等技術的產業。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