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受哪些外部環境影響?
企業外部環境是指企業范圍之外且有能力影響企業的一切因素。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是對總體環境和產業環境分析,典型的方法就是PEST分析。從而發現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外部環境影響因素。
PEST 為一種企業所處總體宏觀環境分析的模型,所謂PEST,即P是政治法律(Politics),E是經濟(Economy),S是社會文化(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這些是企業的總體外部環境,通常是通過這四個因素來進行分析企業所面臨的不受企業掌控的狀況。
建筑企業外部環境因素主要由建筑產業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國家政策環境、經濟發展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技術創新環境的影響。
2021年3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第五篇 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全篇針對國家數字化建設思路進行了闡述,明確提出了“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要求。
2020年7月3日,住建部等十三部委發布《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到202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初步建立,產業基礎、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環境保護效應顯著。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到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的建設目標。
這其中,布置了加快建筑工業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產業體系、積極推行綠色建造、開放拓展應用場景、創新行業監管與服務模式等七項重點任務。
2020年8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明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和舉措,就推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做出全面部署,自上而下積極引導國有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這將為包括建筑產業在內的產業格局優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帶來深刻影響。
1)2020年我國經濟總體保持了穩定運行,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2020年我國經濟總體保持了穩定運行,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2020年在疫情大考下,我國建筑業攻堅克難,率先復工復產,為快速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強大的基礎設施保障,為全國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重大貢獻,保證了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全國建筑業企業(指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建筑業企業,下同)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63947.04億元,同比增長6.24%;完成竣工產值122156.77億元,同比下降1.35%;簽訂合同總額595576.76億元,同比增長9.27%,其中新簽合同額325174.42億元,同比增長12.43%;房屋施工面積149.4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68%;房屋竣工面積38.4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4.37%;實現利潤8303億元,同比增長0.30%。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施工活動的建筑業企業116716個,同比增長12.43%;從業人數5366.92萬人,同比下降1.11%;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為422906元/人,同比增長5.82%。
2020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8303億元,比上年增加23.45億元,增速為0.28%,增速比上年降低2.63個百分點。
近10年來,建筑業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一直在3.5%上下徘徊。2020年,建筑業產值利潤率為3.15%,比上年降低了0.18個百分點,連續四年下降。
“十四五”期間,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我國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進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加強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承受力脆弱地區影響的觀測。
建筑行業是我國碳排放較大的行業之一,采取切實有力措施,全力推進碳減排工作,提前實現碳達峰,為國家總體實現碳達峰預定目標和碳中和愿景做出積極貢獻,是建筑行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隨著建筑行業碳減排快速推進和綠色建造水平的提升,勢必將對與碳減排密切相關的能耗、環境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指標進行控制,必然將帶來建筑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2018年5月1日起實施的建筑“營改增”改革以來,一方面,國家層面“辦稅實名制“、”自然人稅號“、”多證合一“、”納稅信用體系”、“營改增”、”金稅三期”、“國地稅合并”等多項稅務改革舉措的出臺,針對建筑企業的外部涉稅閉環監管鏈已經逐漸形成;另一方面信息化不僅能夠大大提高業務操作工作效率,還可以幫助企業稅務統籌,同時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法律風險和管控力度。更主要的是稅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范企業行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益、規避稅務風險、提高企業稅務管理能力和效率變得越來越關鍵,重視稅務管理將會給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
近年來,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蓬勃發展,國家及各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新基建投資計劃及措施,與傳統基建“鐵公機”相比,新基建有明顯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導向;其本質是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改變原有建筑行業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基礎設施及硬件網絡瓶頸,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掃清障礙;而新技術的發展伴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迭代優化,現如今智能化空中“造樓機”、混凝土整平抹平機器人、外墻噴涂機器人等已經走進施工現場。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