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產業、科教”合肥:融入長三角科技支撐產業轉型
“中學時獲得安徽省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于是本科讀中科大物理系,后來在弗吉利亞讀文獻,了解到量子信息,從此選擇了這個行業。”
2021年6月18日,在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內的一間簡陋辦公室里,中國科技大學2020屆博士畢業生趙博文對澎湃新聞記者說,以量子測量領域為例,基于量子技術的傳感器是工業的五官,一旦上升到指標高度,就完全依賴國外。“我們希望自己能改變這些。”
畢業前的2019年11月,依托中國科技大學在量子信息領域的科研實力,趙博文創辦了將量子測量應用于工業生產的科技企業:安徽省國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盛量子)。
在合肥市委網信辦開展的“奮斗百年路 創新加速度”第四屆長三角新媒體觀察團合肥行活動中,國盛量子成為當日媒體觀察團的*一站。
合肥市委網信辦一名工作人員介紹,作為科技之城,合肥擁有的不僅僅是京東方、科大訊飛、蔚來和國軒高科這些知名企業,更有成長中的中小企業,它們寄托了這座城市對未來的期待。
在官方文宣中,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合肥希望憑借科技實力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并凸顯自己的位置。
什么是量子科技?對于這名研究量子信息技術的博士畢業生來說,讓眼前文科出身的新聞記者們厘清這個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趙博文介紹,2019年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起,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由基于量子現象的自然常數定義,它標志著我們已經進入量子時代。7個基本常量的全部量子化,將對高新技術產業帶來重大變化。
他說:“相比發達國家,國內量子科技部分領先,整體仍大面積落后。以量子測量領域為例,基于量子技術的傳感器是工業的五官,一旦上升到指標高度,就完全依賴國外。”
趙博文和他的國盛量子希望從底層改變這一現狀,他的產品并非消費者常見的“量子產品”。
2021年6月1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其官網發布消費警示:消費者常見的“量子產品”是“偽科技”。
該文指出,這些所謂的“量子產品”包括:量子護膚品、量子保健品、量子美容儀、量子鞋墊 、量子水杯、量子吊墜、量子內褲等,“量子產品”幾乎已經滲透到了所有常見的消費品領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等專家曾公開表示,當下量子科技主要應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以及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由于量子技術對試驗環境要求苛刻,經濟成本較高,目前仍難以普遍應用于民用領域。
國盛量子致力于量子科技在測量領域的產業化應用。趙博文說,量子精密測量是利用量子點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從而使得自身狀態發生變化,通過量子測量方式,讀取量子點的狀態,從而反推出外界環境場的性質。其優勢在于靈敏度高,位置探測精確。
目前常用的電氣設備質檢的手段主要有紅外測溫、紫外檢測、相對介質損耗因數測量、高頻局放等,對存在發熱或局放等現象的較大缺陷能夠靈敏檢測,但難以發現小范圍集中型或早期缺陷,而這類缺陷恰恰可能發展迅速并導致惡性故障。
趙博文稱,量子電力設備質檢儀將高精度的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和智能感知深度學習技術的進行優勢結合,用于電氣設備的質檢。利用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對電氣設備電場、磁場進行高精度測量,建立各類電氣設備場強分布數據庫,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完成對電氣設備狀態的智能感知,實現對設備缺陷的快速定性、精準定位和嚴重性判斷,能夠在缺陷形成的極早期進行預警,有效減少設備故障,避免因缺陷擴大而造成的設備故障,甚至、爆炸等嚴重事故。
在總結過去5年的產業創新路徑時,合肥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稱,合肥市政府堅持“科創+產業”和弦共振,一手抓科技創新策源,一手抓新興產業集聚。主要創新指標穩居省會城市前十,躋身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
合肥市政府希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引導土地、資本、人才、數據等向先進生產力集聚。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協同、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加速融合,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優等生”。
安徽純源鍍膜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純源科技)董事長張心鳳的答案是地方政府會找上門來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公司處在快速發展期,我們*大的問題是產能不足,辦公室和車間都是租的。現在政府已經劃撥了工業用地,給純源科技新建辦公和生產車間。”純源鍍膜董事長張心鳳:“地方政府不僅給我們找土地、廠房,還幫助企業對接下游潛在大客戶。”
1997年,出身于渦陽縣教師家庭的皖北少年張心鳳考入合肥工業大學真空技術及設備專業,主要學習線年后,他從新加坡回國,創建了如今的純源科技,主要從事真空納米鍍膜設備的設計、研發、加工制造。
創業3年后,純源鍍膜于2017年成功研發出首臺(套)設備,純離子鍍膜核心技術實現量產,業務快速增長。2020年12月,毅達資本領投純源鍍膜新一輪融資。
張心鳳說:“除了解決用地和廠房問題,地方政府主動幫助純源鍍膜對接下游客戶,特別是當地的潛在大客戶,擴大企業的朋友圈。”
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里,合肥市政府希望完善機制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大力發展科技服務型企業。
政府承諾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點領域,集中攻克核心技術,形成競爭新優勢。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行動、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00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匯聚,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造更多“獨門*技”。
融入長三角,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合肥的夙愿。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合肥市政府希望深化合肥與上海張江“兩心同創”,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進縣(市)區、開發區與長三角城市結對,加強創新發展、產業協同、公共服務等領域合作,引進高端創新資源、優質公共服務。
合肥以科技城的“人設”出現在長三角的經濟版圖中。在安徽職業技術學院鮑俊瑤教授看來,作為科技城的合肥有眾多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科技企業,但任何科技企業都無法離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
合肥市政府認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
2017年5月,合肥正式設立合肥市現代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簡稱職教實訓中心),旨在滿足合肥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共設置了現代制造業、現代電工電子業、現代信息業、現代汽車業、現代服務業、創新創業孵化等六大技術中心。現已建成有汽車車間、數控加工車間、工業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電子商務等多個單體實訓室。
職教實訓中心面向合肥市區域的職業院校、培訓機構、企業、社區開放,統籌組織實施專業實訓教學;開展師資培訓、技術交流;承擔社區、企業等人員技能培訓。
無論安徽職業技術學院,還是職教實訓中心都是針對企業實際需求,培訓高素質技術工種。
鮑俊瑤教授說:“高職院校的發展定位是為經濟社會服務。我們十幾年前開始轉型,近年才真正實現,基本完成了與企業的良性互動。”
2013年底,鮑俊瑤教授為常州一家知名汽配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后者成功獲得法國市場準入資格。“在與企業建立信任關系后,后來我們的畢業生也因此獲得企業的認可,成為他們的技術工人。”
2018年,鮑俊瑤團隊與安徽微威膠件集團建立校企“產、學、研”戰略合作。校方提供技術支撐,幫助該企業建立振動測試、消聲、動剛度測試、自動模擬測試等多個實驗室。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多個新產品,進而實現產業化。
2019年前后,鮑俊瑤的乘用車載智能減振器獲全國軍民兩用創新創業優勝獎、高阻尼隔聲板產業化后獲國家級環境技術進步二等獎。公開報道里,鮮有高職院校教師獲得此類獎項。
鮑俊瑤說,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源源不斷地進入長三角各城市的企業,他們的起薪往往不低于一些211高校的畢業生。“當年我們的職業教育是按照知識體系來教學。當下的職業教育需要高技能、可持續性,具體而言是把企業的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設計與實踐中,為企業提供他們需要的高級技工。”(記者:王去愚)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