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經開區:推進新興產業大布局 打造先進制造主引擎
“開發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要全面把握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積極適應發展新形勢,努力開拓發展新境界。”在安徽省開發區創新升級推進大會上,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對全省開發區發展做出了部署。
他指出,要著力增強開發區創新動能,推進高能級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全面加強創新鏈建設,推動發展動能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完善產業鏈布局,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優化產業生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大力實施穩企強企增企行動,狠抓政策落實,穩定企業發展,培育一批制造業“單打冠軍”和行業龍頭企業,依托“雙創”和招商引資,培育集聚更多市場主體。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綠色園區建設。
轉型升級是擺在開發園區面前的共性命題,作為老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開區在“三創新、兩提升”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實踐,并取得顯著成效。
在全省開發區創新升級推進大會上,安徽省政府通報了2018年度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結果,合肥經開區繼續位居*一。近年來,合肥經開區在創新升級、高質量發展上積極開展探索實踐,在安徽推進制造強省、合肥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戰略機遇中,著力增強創新動能,優化產業生態,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勇當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主引擎。
數九隆冬,合肥經開區的南艷湖畔一個以機器人為特色的現代小鎮正在蓄勢崛起,整個經開區創新迸發出的發展熱情,早已溫暖了這個冬天。
在這里,蔚來汽車ES8的整車裝配車間,來自不同廠區的不同部件,正在通過全自動生產線,即刻組裝成一輛新能源汽車。
在這里,哈工大研究院設立了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等6大研究所,參與組建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集聚有66家上下游企業。
同樣在這里,清華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檢測大廳如同智能“天眼”,密切注視著橋梁、燃氣、供水等城市生命線的運行狀態,這是世界上*一個實現城市級多類型基礎設施的整體檢測。研究院里,還建有國家級巨災科學中心,承擔了國家重點課題11項,打造城市安全云和消防云,“清華方案·合肥模式”應用到50多個城市并輻射海外,近三年營收年均增長35%,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公共安全產業集群。
創新是安徽寶貴的基因,創新也是合肥經開區牽動轉型升級全局的牛鼻子。“我們既要打造’頂天立地’的支柱型企業,也要孕育‘鋪天蓋地’的配套型科技中小企業。”合肥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圍繞質量變革,全區今年培育了2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以及10家以上“隱形冠軍”“配套專家”和“行業小巨人”。合肥經開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了“雙倍增”,分別達307家、830家。
合肥經開區通過搭建“大平臺”,與清華、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安大、38所、通用所等大院大所的協同創新,推進“七大創新平臺”產業化,推動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聚焦集成電路、智能裝備、公共安全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速了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如今,合肥經開區“4231”的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4個千億元產業、2個500億元產業、3個300億元產業、1個100億元產業)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令人欣喜的是,合肥經開區里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如今,智能出行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出行方式,電動汽車在帶來環保便捷的同時,也會因為性能受制于電池而帶來出行不便,電池管理系統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安徽優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電池管理系統采用了雙向無線數據傳輸技術和云平臺數據處理手段,提供自終端至云端完整電池管理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電池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的在線管理。該系統利用強大的遠程數據云平臺,可以很好地解決傳統BMS在電池狀態估計、故障預警等方面的短板。“我們的系統可以高精度估算電池剩余電量和健康度,并實時對電池進行充放電管理、熱管理、均衡管理等,確保汽車電池安全高效運行。”優旦科技董事長彭勇俊介紹說,優旦智能管理電池系統能將電池剩余電量(SOC)估計誤差由8%下降到3%,并有效提高電池均衡效率,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類似優旦科技這樣的中小企業在合肥經開區比比皆是,為此,合肥經開區在今年5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培育工程實施方案》,以“研發*流技術、制造*流產品、培育*流企業家、實施*流管理”為目標,培育一大批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優、經濟效益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一批技術服務出色、在國內細分市場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和較高市場份額的“隱形冠軍”。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合肥經開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到規上工業的67.1%和75.8%,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
在今年的世界制造業大會上,合肥長鑫存儲宣布DRAM生產線投產,這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DRAM芯片。這標志著我國在內存芯片領域實現量產技術突破,并擁有了這一關鍵戰略性元器件的自助產能。總投資1500億元的長鑫12吋存儲晶圓制造項目的簽約落戶,讓合肥經開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建設提速加碼。
在長鑫存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一明看來,芯片行業屬于高技術行業,也是高壁壘行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不會受制于人。加快發展芯片事業是決勝未來的必然要求。
隨著長鑫存儲的量產,芯片正在成為合肥經開區發展的重大機遇之一。在高標準引入芯片企業之后,經開區無疑將成為上下游產業鏈*有力的整合者。
近年來,合肥經開區以長鑫存儲為龍頭,瞄準高端芯片制造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助力打造中國“新芯之都”,集聚格易、康佳等8家設計企業,通富、三菱等5家封裝測試企業,北方華創、至純等21家裝備材料企業,成為全國*受關注的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之一。
“目前,合肥經開區有集成電路相關企業約35家,形成了以格易、龍迅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以長鑫存儲為代表的晶圓制造產業,以通富微電、三菱捷敏、泰瑞達為代表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產業,以日本荏原、上海至純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裝備產業,以美國空氣化工、臺灣漢民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材料產業,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合肥經開區招商局副局長馮磊表示,經開區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千億規模、世界級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僅合肥市家用電器、面板顯示、汽車電子和綠色能源的需求就比較大,每年芯片采購需求超過300億元。與此同時,以合肥為中心,半徑500公里范圍內覆蓋中國東中部地區7省1市102萬平方公里面積5億多人口。面對中國50%的GDP和40%的消費市場,加上合肥經開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網、航空航線非常便利,這些都將為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帶來重大利好。
據馮磊透露,合肥經開區正以長鑫12吋存儲器開發項目為核心,推進一批晶圓上下游配套項目落戶,引進大硅片、內存封測、半導體制造設備及關鍵材料類項目。產業基地建成后,預計合肥經開區將形成產值規模超2000億元、集聚上下游龍頭企業超200家、吸引各類人才超過20萬人。
芯片研發設計集聚區位于合肥經開區正在打造的“科創走廊”地帶,這條“科創走廊”上擁有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清華啟迪科技城、聯想研發中心、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等眾多創新平臺。“我們將依托現有高校、平臺重點引進培育IC設計和研發。”馮磊表示,“一園一基地”將相互倚重和支撐,形成園區內企業的良性互動。
依托合肥長鑫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經開區將助推集成電路產業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形成創新驅動、高端引領、國際合作的產業發展格局。
風起長三角,揚帆正當時。日前,長三角地區人力資源一體化發展論壇暨2019年高校畢業生秋季招聘會在合肥經開區舉行,吸引了滬、蘇、浙、皖四省(市)的500家企業及近200家人力資源機構到場參加。
活動期間,安徽省首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揭牌運行。據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園將重點引入全球500強、全國100強、安徽省50強及2A以上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進駐,計劃未來1-2年內將實現各行業各層次就業30萬人次。目前已有26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約入駐,其中不乏人力資源服務品牌百強企業。產業園的運行推動了安徽“高層次人才”和“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雙聚集,使得安徽在長三角人力資源一體化發展、互聯共享上有了更多“話語權”。
融入長三角,合肥經開區一直在主動作為。乘著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東風,經開區向長三角先發地區要技術、學理念,推動開發區創新升級,推動傳統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重塑產業競爭新優勢。同時,積極發揮安徽對外開放主平臺作用,全方位構造融入長三角對外開放的“高速”通道。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優化提升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功能、打造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合肥經開區順勢而為,著力打造航空港及口岸、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跨境電子商務港、派河國際綜合物流園“五大開放平臺”,實施全省*一的海天鐵聯運工程及服務、貿易便利化措施。
依托合肥都市圈,合肥經開區統籌合肥、淮南、六安三市,規劃研究面積約805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約190平方公里。計劃將空港經濟示范區打造為長三角西翼門戶樞紐、科創型臨空產業集聚區、國際生態宜居精英航城。
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新橋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931.3萬人次,同比增長13.7%;貨郵吞吐量6.45萬噸,同比增長34.8%,其中國際貨運吞吐量1.4萬噸,同比增長478%。計劃至2025年旅客吞吐量達2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25萬噸;2035年旅客吞吐量為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為60萬噸。與此同時,空港進境指定口岸已建成運營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進境指定口岸,目前已累計完成生鮮航班53班,進口高端生鮮產品約3000噸,進口額約1.1億美元。
在空港經濟示范區內,中德(安徽)智慧產業園建設正有序推進。該項目規劃面積約1平方公里,將依托國際小鎮優先發展臨空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打造國際合作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典范園區。
不僅如此,占地約2811畝的派河國際綜合物流園對內整合疏運網絡,搭建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構建門到門接取送達網絡,提供全程物流解決方案。對外則利用上海、寧波兩大港口,打通了“河海聯運”“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作為經商務部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合肥經開區也積極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復制自貿試驗區66項改革經驗,設立36支總規模1600億元的產業基金,配套1.2萬余套人才公寓,加快構建等高對接長三角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數據顯示,創新引領轉型升級,合肥經開區經濟效益有明顯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5.6個百分點和3.6個百分點,增長態勢穩中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24個百分點和13.1個百分點。
8月26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部署在我國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的重點探井——順北44X井,于近日試獲油氣當量超千噸。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日前發布《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設定的目標,2023年前,北京將力爭建成37座加氫站,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
一種新方法可將木質纖維素等生物質資源在較溫和條件下高選擇性轉化為生物甲烷。
華東師范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海斌教授課題組在光學腔內超冷簡并費米氣體超輻射量子相變的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由美國、德國和中國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數據。
記者從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獲悉,今年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試種的15畝巨型稻獲得成功,預計畝產達800公斤以上。
服貿會純線年服貿會媒體通氣會獲悉,2021年服貿會數字平臺將圍繞五大場景提升用戶體驗,共改進升級近40個功能點,充分利用線上空間無限、可拓展特性,打造永不落幕的服貿會。
8月29日,記者從東南大學獲悉,該校自主研發的“東南大學東禾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軟件”正式發布,這是我國*一款輕量化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專用軟件。
日前,貴州省貴陽市專門印發實施方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科技創新主體集聚、創新創業服務優化等“六大”行動,提出準確把握貴陽貴安全省科技創新中心定位,。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碳酸酐酶IX(CAIX)的關鍵性酶的弱點。
研究人員稱,邁向基于量子物理的技術時代,首先必須掌握光與物質之間甚至更嚴格地說是光與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番思想斗爭后,楊帆惜別原團隊——國家天文臺紅外天體物理團組,加入鄧李才負責的恒星與恒星系統團組。
通威太陽能(眉山)有限公司安全環境部負責人張培介紹,整個生產過程都由智能化生產線上的各類機器人完成。
作為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的板塊之一,2021網上絲綢之路大會數字新基建與全民數字素養提升論壇20日在寧夏銀川市舉辦。
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年中低端光電子芯片的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芯片國產化率突破20%。
人工智能(AI)看上去雖好,但它也貴得離譜。該招標公告顯示,這個落地在河南許昌的項目總投資估算近5.3億元,項目圍繞“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計劃建設102P Flops FP16的算力。在各地如火如荼上馬人工智能算力項目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的價格亂象開始出現。
熊牙樣本中抗生素耐藥性標記隨時間推移發生了顯著變化。圖片來源:STAFFAN WIDSTRAND本報訊現在,棕熊牙齒DNA顯示,在20世紀50年代抗生素被引入后,這種藥物幾乎立刻就滲透到瑞典*偏遠的森林。樣本分析結果令研究人員十分震驚:1951年引入抗生素后,瑞典各地的抗菌素耐藥性似乎出現了爆炸式增長。
通過比較與這名女性同一時期生活在華萊西亞群島西部狩獵采集者的基因組數據,結果發現,狩獵采集者沒有丹尼索瓦人DNA的痕跡。
氧化鋯粉末的傳統生產工藝,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特別是數量較大又難以處理的低濃度堿性廢水,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晶陶鋯業實施的“彩色稀土氧化鋯納米粉體”項目,采用高能球磨固相反應法制備氧化鋯納米粉體。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