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底線 讓群眾幸福可見可感 合肥強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合肥堅持高質量發展,把 民生賬本 做實做細,特別是今年以來,1-7 月全市民生支出 598.45 億元,高質高效推進 31 項民生工程實施,惠及全市超 900 萬群眾,涉及教育、衛生、住房、農村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民生保障。
src=○合肥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得以大幅改善
9 月 1 日上午 9 時許,33 歲的郭冬梅來到了離家僅 500 米的蜀山區筆架山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之前已電話溝通,郭大姐需要來此進行例行產檢, 作為高齡產婦,檢查比較頻繁,而且我還患有妊娠糖尿病,不過好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咱們中醫院來的產科專家坐診,省去了前往大醫院排隊就診的麻煩不說,對于日常檢查報告還可以通過家庭醫生群給予及時解答,真是太方便了。 郭冬梅興奮地說道。
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安徽中醫藥大學*一附屬醫院托管運營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該院每周都會精心安排心血管科、內分泌科、腦病科、呼吸內科、針灸康復科、急診科(全科)、風濕科、兒科、婦產科等 30 余名副主任醫師以上中醫專家到社區坐診,通過專家資源的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雙方共建的醫聯體*大的優點就是系統一體化,一張就診卡既可以在總院使用,也可以在衛生服務中心使用。同時兩地實現互認檢查檢驗結果,有效減少居民重復檢查的費用。 該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忠志介紹,如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患者中需要轉診的,可優先轉至省中醫院,提供優先接診、檢查、住院等服務;在省中醫院內恢復期和穩定期的患者,也可轉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近治療和康復。
該中心還提供特色家庭醫生服務,即與總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對孕婦進行閉環式的全過程管理,孕婦產前、分娩、產后等環節都可以在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多方面的指導、診療。 我們還推出三大類中醫特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并開通總院特色專家服務包,讓知名專家成為轄區居民的簽約家庭醫生,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專家服務。
2021 年 8 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與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打造了健康智慧小屋,使用前沿的科技手段為居民完成血常規、血糖、血脂、尿酸、糖化各項檢測和健康問卷調查,幫助居民了解自身當前的健康狀況,并針對健康問題給予個性化的運動處方、膳食建議、生活方式糾偏等健康指導。
道路寬了、環境美了,天上的 飛線 理順了,掉色的墻面粉刷了,堵塞的管道疏通了 近年來,合肥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民生工程,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得以大幅改善。位于蜀山區西園街道的名君家園小區就是其中一例。
漫步于小區內,記者發現改造后的名君家園變化真不小。每天早上買完菜,66 歲的曾芳霞都要在小區里散散步,有時也會在健身器材上鍛煉一會兒。 去年底我們小區開始改造,從目前來看效果很好,小區幾乎煥然一新,車位更規范,道路更通暢,甚至連小區里的綠化都比以前上了一個檔次。 不過,讓曾阿姨*興奮的就要數眼前一排排即將建成投入使用的電梯。
西園街道名君家園小區屬于典型的 20 年以上的老舊小區,1218 人中 568 人是 60 歲以上老人,占到將近一半。 之前上下樓都喘氣,除了必要的生活采購和日常鍛煉,其余時間上下樓能省就省了。 曾芳霞告訴記者,今年 3 月份,小區實行改造,其所在的樓棟安裝了嶄新的電梯,從此便可以享受到這 上上下下 的幸福。
為了讓老年人不再 上樓愁 ,2019 — 2021 年,合肥市連續三年將加裝電梯工作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方案中,體現了合肥市推進工作的決心。特別是去年,作為 2020 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名君家園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加裝電梯 12 部,改造總投資約 1460 萬元,其中政府投資 860 萬元,居民共同承擔 600 萬元。
除了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整治內容還包括圍墻樓梯道粉刷、路面提升、人行道及停車位塊料鋪設、雨污水管道改善提升、增設宣傳欄、增設垃圾桶、更換單元門、綠化提升、改造活動室等。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千多年前的詩人杜甫的愿景,如今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完美實現。記者了解到,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合肥市還利用 商改租 政策建設租賃住房,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保障。據了解,2019 年底,對市區國有住房租賃資源進行整合,原屬各區的 9 家國有住房租賃企業組建成立市級國有房屋租賃公司——合房公司。
位于長江西路與青陽路交口的合房股份承寓青陽路租賃項目內,共有租賃住房 132 套,套均建筑面積約 30 平方米,主要面向周邊畢業不久上班族等新市民群體。該項目已于今年 1 月對外開業營運,除樣板間外,出租率已達 100%。
對于新落戶人才還享受到租房補貼政策,市區兩級財政對在新來合肥就業且無房的博士、碩士、本科及大專高職畢業生,3 年內,分別按照 2 萬元、1.5 萬元、1 萬元和 0.6 萬元 / 年的標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而對于重點產業人才安居補貼政策,則補助標準更大,*高類別每年按 6 萬元標準發放租房補貼。
我們都是外地人,在合肥沒有房產,即使這樣我們的孩子還能夠在轄區內上公辦幼兒園,能不開心嗎?9 月 1 日,剛送完孩子上幼兒園的代女士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代女士和愛人均來自皖北,在合肥打工,目前沒有房產還能上公辦幼兒園嗎?然而夫妻倆的顧慮是多余的,小區逍然居就有一所公辦幼兒園——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逍然居分園。 上了才知道,公辦幼兒園不僅硬件好,收費標準還低廉,相比較私立園,一學期學雜費加上伙食費才兩千不到,這對我們打工一族來說簡直不敢相信。 代女士開心地說道。
作為全省學前教育先進區,廬陽區為破解學前教育瓶頸問題,通過項目帶動、加大資金供給、創新辦園等形式,大力提升公辦率和普惠率,依托優質的教育資源基礎,持續增加優質資源供給。
如何做到學前教育 普惠 ,實現 幼有優育 ?他們的做法是,堅持 普及 + 普惠 ,持續增加優質資源供給。提高園所數量,做大園所規模。數字統計,該區全年新建改擴建 10 所公辦幼兒園,新認定 15 所普惠性幼兒園,新增學位超 5000 個。2020 年,學前教育投入占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額比例達到 17.20%。
為強化園所質量、做強公辦園,該區深入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全面完成轄區 13 個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任務,其中舉辦公辦園 6 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7 所,完成率達 100%。該區還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做多普惠園。按照 零租金 、公辦園收費標準舉辦 4 所公建民營幼兒園。2020 年新認定 15 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運用各類獎補資金,鼓勵民辦幼兒園改善辦園條件,提高辦學水平。
為整體提高區域保教質量,廬陽堅持 集團 + 聯盟 ,構建集團化辦園模式。依托 7 所省級一類公辦園組建 7 個幼兒園教育集團,實行分園與本部統一法人、統一賬戶、統一管理的 三統一 辦園模式。啟動成立廬陽學前教育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大力提升公辦園在園幼兒覆蓋率。組建發展聯盟。全省率先成立 8 個 學前教育互動發展聯盟 ,以公辦園帶動民辦園,提升保教整體水平。自組建以來,各聯盟已累計開展 3000 多項科學保教活動,并逐步形成 園際聯合結對、區域聯片組團、區外聯誼交流 的廬陽學前教育組團共進發展模式。
截至 2021 年 7 月,全區幼兒園 101 所(其中:公辦性質園 47 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47 所、民辦幼兒園 7 所),普惠率為 86.3%,公辦率 53.5%,均居全省、全市領先水平,為實現老城區公辦園全覆蓋、區域內普惠園全覆蓋的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讓每一個孩子在家門口就能 上好學 ,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合肥教育給每位家長的期許。合肥,正在讓百姓真切地提升教育 獲得感 ,享受優質教育變得觸手可及。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急劇增長、居民需求日益多元,當前民生工程項目管理服務能力,特別是基層民生綜合服務平臺規劃建設和社區治理體制機制滿足社區發展和居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讓民生工程規劃建設與社區治理相輔相成?包河區開創 1+8+N,闖出了民生工程建設服務管養的新模式。
在包河區方興社區服務中心二樓老年人綜合托養中心,71 歲的退休教師黃繼英正在和其他 小伙伴 開心地玩著編織, 每天我把孫子送到幼兒園后,就跟著大伙在這里玩游戲、做操,餓了就在食堂吃飯,累了就坐按摩椅解乏,頭發長了還可以理發,有煩心事還可以跟大伙聊聊天 在這里我感覺生活很有意義,這里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黃阿姨提到的幸福生活,屬于該區創出的民生工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其中之一。近年來,包河區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緊抓民生服務短板,做好頂層設計,創出民生工程 1+8+N 管養新模式。即統一規劃建設一批社區 兩級中心 (社區中心和睦鄰中心),將農村基層黨建與服務、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場館開放、殘疾人托養、農家書屋、學前教育促進工程、群眾體育設施建設、社區老少活動家園等 8 項民生工程有效整合 嵌入 。
打造這樣集民生公共服務、行政服務、志愿服務、市場化服務、便民利民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既實現了社區民生服務設施的全覆蓋、高標準,還提供了一體化、人性化、差異化、便攜化的社區民生服務。 安徽省人大代表、省級民生工程監督員張文艷表示,這種管養新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條民生工程建設、服務、管養的新路子,較好地解決了民生工程 怎么建 怎樣用 如何養 三大難題,破解了長期困擾基層的民生課題。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