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巢湖市委*張紅軍:致力產業新 百姓富 巢湖美
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宛如一面寶鏡鑲嵌在江淮大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時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好的名片”。
位于巢湖之濱的巢湖市,如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又能保持巢湖生態環境長期穩定良好?“我們一方面將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另一方面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把巢湖打造成‘合肥*好的名片’,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平衡發展”。面對這個看似兩難的問題,巢湖市委*張紅軍響亮地給出這樣的回答。
7月的高溫炙烤著大地,在位于巢湖市黃麓鎮的歐菲光光學光電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戰高溫、斗酷暑,加緊完成生活地塊和工業地塊項目*后的掃尾工作。緊鄰施工區域的CCM生產線無塵車間內,一塊塊攝像頭模組正組裝下線。“歐菲光光學光電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101億元,是巢湖市引進的首個超百億元工業項目。項目達產后年利稅約12億元,解決就業約20000人。項目從2020年9月26日開工到今年4月30日CCM生產線正式亮燈,創造了全國電子信息同類廠房*快施工速度。”張紅軍自豪地說。
驚人的建設速度離不開地方的高效服務,動力來源于巢湖市對加快發展的渴望與決心。“巢湖市區位優勢明顯,生態資源豐富,經濟社會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的發展勢頭。但與合肥市兄弟縣區相比,發展不快、體量不大、結構不優,綜合實力相對較弱。”2019年4月,張紅軍上任巢湖市市長時,這樣的經濟發展現狀就擺在他面前。
面對發展的短板和不足,張紅軍上任伊始就緊盯財政稅收、納稅企業數、招商引資到位數等指標,堅持“穩存量、抓增量”,千方百計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歐菲光、云海鎂業、皖維高新、寶武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紛紛落地。同時,張紅軍深入部門、企業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深層次了解制約巢湖改革發展的瓶頸掣肘,在此基礎上,他牽頭制定了巢湖市重點項目和經濟運行調度等“五項機制”,帶頭落實“一線工作法”,堅持情況在一線掌握、干部在一線工作、問題在一線解決,深入企業了解真實情況,每周至少跑一次項目建設工地,推動行政審批流程不斷優化、企業發展成本不斷降低,努力打造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用心辦好“圍墻外”的事,讓企業安心做好“圍墻內”的事。
今年以來,擔任巢湖市委*的張紅軍,牢記發展*一要務,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確立了“工業立市”發展戰略,組織制定《巢湖市“工業立市”三年倍增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了實施六大產業“鏈長制”“群長制”,力爭到2023年末工業投資、規上工業總產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企業數、招引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數實現倍增。“我們將樹牢‘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鮮明導向,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圍繞合肥市‘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主導產業,依托歐菲光、云海鎂業、皖維高新、寶武等龍頭企業,突出環保、安全、稅收、能耗四個‘關鍵詞’,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不斷提升巢湖發展實力、活力、競爭力。”張紅軍說。
工業經濟的大突破,帶來的是縣域經濟的大提速、大跨越。2020年,巢湖市地區生產總值(含安巢經開區)498.3億元、位列全省第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均位列合肥縣市區*一;躋身“2019安徽縣域綜合競爭力三十強榜單”第4位、“2020中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第26位,蟬聯全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投資潛力3個“百強縣(市)”。2021年1至6月份,新增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8個,其中5億元以上7個;新增簽約戰新產業類項目12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3.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5%,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8.6%,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等指標增速位列合肥縣市區*一位。
盛夏時節,位于巢湖市黃麓鎮的花塘河濕地水草豐茂、荷葉田田、綠樹成蔭,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不少鷺鳥、黑水雞等水鳥在此“安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樂園”。花塘河濕地是正在建設中的巢湖半島國家級濕地公園的一部分,與此同時,柘皋河、槐林省級濕地公園的建設正加快推進中,即將迎來國家、省級驗收。這三大濕地公園總面積約2.5萬畝,需修復面積約1.35萬畝。截至目前,累計投入3.48億元,修復濕地面積約1.1畝。沿湖而行,河水碧波蕩漾,兩岸綠草茵茵,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徐徐展現在眼前。
“生態環境是巢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努力把巢湖這張合肥‘*好的名片’擦得更亮。”張紅軍說。近年來,巢湖市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全力打好環保問題整改殲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綠盾”行動及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落實巢湖“十年禁漁”,總投資近百億元的環巢湖治理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20.34億元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開工建設。巢湖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考核連續七年合肥市*一,獲省政府和國務院通報表彰; “河湖長制”工作獲省政府通報表彰,雙橋河成為合肥市*一省級示范河湖。
巢湖市依湖而生、因湖得名,約60%的巢湖水面位于巢湖市境內。多年來,巢湖市長期依賴巢湖*一水源,城市供水飽受湖區藍藻侵襲,同時境內鄉鎮均位于湖邊或圩區、崗地,主要利用港汊和小型水庫蓄水,缺乏量豐質優的可靠水源;鄉鎮供水積累或遺留問題較多,水廠之前均由私人投資或鄉鎮政府招商引資引入,規模小、基礎差、經營不規范、運行成本高,普遍存在水質不穩、工藝落后、管理混亂等問題,市民長期受水質差、水量少、水壓低、水價高等困擾。
“群眾利益無小事,只要是為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讓巢湖人民群眾喝上‘穩定水、干凈水、放心水’就是我們當前必須抓、必須抓好的大事。”張紅軍說。為徹底解決多年來困擾巢湖人民的飲用水問題,巢湖市于2018年謀劃啟動長江供水工程,項目設計取水規模48萬噸/日,其中巢湖市38萬噸/日、含山縣10萬噸/日,總投資約23億元,輸水線月,巢湖市政府正式成立工程項目指揮部,張紅軍任指揮長,從17個承擔主要工作任務的市直部門抽調25名精干人員集中辦公,實行指揮長周調度、副指揮長雙日調度機制,上百次協調國家、省、合肥市、馬鞍山市等上級有關部門以及和縣、含山縣相關單位,召開專題調度會30余次,親自勘查馬鞍山市和縣、含山縣、巢湖境內涉及區域管網鋪設路由,步行約35公里,優化調整線處左右,節約工程造價約4000萬元,為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節約了半年時間,為后期征地拆遷工作減少了大量矛盾。
目前,該項目初步設計報告獲省水利廳批復,開工前審批流程已全部完成,即將進入實施階段。同時,加快推進農村供水體制改革,全面完成22家鄉鎮水廠清產核資和回購工作,委托市水業公司統一運營管理,充分利用長江優質可靠水源構筑骨干供水管網,統籌城鄉供水總體布局,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全市人民喝上優質安全的長江水將不再是夢。(記者 汪喬)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