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搭建服務“四大平臺” 為“三農”融資“牽線搭橋”
近年來,合肥農業產業化發展迅猛,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市繼家電、裝備制造業之后的第三大支柱產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但依然存在著發展瓶頸,如融資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三農”發展。加強融資對接,勢在必行。近日,合肥成功舉辦農業產業化政策培訓暨銀企對接會,吸引了近300家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參加培訓和對接,效果良好。而這只是合肥加強“三農”融資對接的一個縮影。
為了加強融資對接,合肥充分發揮政府服務功能,重點搭建服務“四大平臺”,分別為:創建農金對接平臺、完善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建立融資擔保平臺、開通項目推薦和獎補申報平臺。在創建農金對接平臺方面,合肥先后與民生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科農行等十余家銀行進行對接,擴大企業融資渠道,并與國元農業保險合作,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業保險提標,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水稻種植保額標準提高,降低生產經營風險。
今年,合肥將依托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積極完善土地流轉交易平臺。今年以來,全市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林權、水面經營權、集體資產租賃等農村產權交易261宗,成交額8.69億元,平均增值24.3%。
合肥與國有獨資合肥國控擔保公司合作,設立了3200萬元融資擔保基金,為農村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政府擔保,通過中小企業擔保資金推薦的企業貸款擔保費*低可達0.8%,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此外,合肥建立了融資項目行業主管部門定期推薦制,選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信譽高、帶動作用明顯的企業優先予以推薦,公開貸款貼息項目獎補細則,開通項目申報網上備案平臺。
為了助推“三農”發展,合肥創新開發了融資“六大模式”,分別為:權能抵押信貸模式、政銀擔模式、融資聯盟共同基金模式、“政銀企”模式、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模式、產業鏈互擔模式。合肥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廣新型抵質押擔保方式,助推“三農”發展。合肥洽洽、燕之坊、肥西老母雞等企業通過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近8000萬元。
市財政出資3200萬元與國控擔保合作設立市級融資性農業擔保基金,開發出政銀擔融資模式,合作銀行提供優惠的貸款利率,服務于有擔保抵押物的成熟型企業。截至目前,融資擔保資金累計擔保項目141個,累計擔保金額3.25億元,支持企業42家。
合肥創造性開發了融資聯盟共同基金模式,參加該聯盟的民生銀行合肥分行按注入資金1:10比例放大確定貸款授信總額度,33家企業獲得7130萬元貸款。
今年,政府財政出資600萬元建立風險補償基金,與合作銀行共同承擔相應的風險比例,開發“政銀企”融資模式,申貸合作社、家庭農場繳納貸款額10%的保證金,實行無抵押或弱抵押貸款。
合肥在全省率先創新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發揮財政、金融、保險協同創新作用,由政府設立風險防范基金,推廣農業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破解抵押擔保難題。廬江縣已發放農業小額保證保險貸款7000余萬元。
為滿足經營主體個性化融資需求,合肥金融部門、擔保部門與龍頭企業鏈接的上下游產業鏈展開合作,開發了產業鏈互擔融資模式,由龍頭企業出資擔保,申貸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繳納貸款額10%的共保基金形成資金池,擔保機構資金池資金10倍放大。目前,由該模式形成的徽商銀行“正大助農貸”、郵儲銀行“華億貸”共發放貸款近500萬元。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