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
位于巢湖之濱的巢湖市,依湖而生、因湖得名。近年來主動接受合肥輻射和帶動,將“依靠之力”轉變為“發展之勢”,打造優質宜居宜業生態高地。
“我們一方面將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另一方面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把巢湖打造成‘合肥*好的名片’,實現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平衡發展。”對此,巢湖市委*張紅軍給出響亮的回答。
塔吊林立的歐菲光建設工地、日新月異的居巢經開區、規模初顯的夏閣鎂基新材料基地以及落地生根的皖維重大項目,放眼巢湖大地,處處涌動著蓬勃朝氣。
皖維集團是巢湖本土企業。“皖維集團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一動力’,圍繞主業建平臺、抓創新、上項目、促管理,主要產品PVA、高強高模PVA纖維的規模、品種位居國內同行業*一,PVB樹脂及膠片國內前列,PVA光學薄膜國內*一。”皖維集團黨委*、董事長吳福勝介紹說,從2018年開始,皖維與中科大建立PVA新材料聯合實驗室,在新特產品所需原料PVA分子結構以及成膜機理、光學膜表面活性劑配方體系改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解決制約我國顯示產業發展的關鍵“卡脖子”技術。
從建廠之初“石頭變棉花”的一座小工廠,成長為如今地域橫跨南北,產品涵蓋化工、化纖、建材、新材料的聯合制造企業,皖維集團的發展離不開巢湖市“工業立市”戰略的助力。
“十三五”以來,巢湖市堅持以工業大發展推動經濟大提速,以產業大提升實現巢湖大跨越,圍繞“穩存量、抓增量、提質量”,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壯大、產業層次持續提升、動力活力更加充沛。
截至2020年底,巢湖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54.5億元,年均增長8.0%;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年均雙位數增長;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合肥四縣一市前列。三次產業結構由11.7:52.7:35.6轉變為9.6:36.8:53.6,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兩倍以上。
巢湖市切實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普惠的民生福祉,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圍繞“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三項任務,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一連串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變化:“十三五”期間,巢湖市完成環巢湖綜合治理工程項目31個、投資52.8億元,累計完成6.5平方公里礦山生態治理修復;PM2.5、PM10均值濃度連續五年“雙下降”,空氣質量優良率較“十二五”末上升8.8個百分點;境內主要入湖河流水質穩定達標,雙橋河成功創建省級示范河湖,河湖長制工作先后獲水利部、省政府通報表彰;巢湖禁捕退捕推進有力有效,1790艘持證漁船全部拆解到位,1137戶、3039名漁民全部上岸;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鄉村2個、省級森林城鎮5個、省級森林村莊49個,城區新增綠化面積459.2萬平方米;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槐林、柘皋河省級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順利通過驗收;獲評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宜居生態示范城市……
如今,環顧巢湖區域,四季皆景的沿湖濕地、覆蓋全城的污水處理、綠葉茂密的山地叢林以及波光粼粼的湖面,處處彰顯著生態魅力,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動人畫卷躍然紙上。
這幾日,巢湖市柘皋鎮汪橋村溫大媽農家大鍋飯又“開飯”了,幾位游客品嘗著地道的農家飯菜,享受鄉村生活帶來的樂趣。
“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見了,路燈亮了,河水清了,住在村里特別舒心。一點不比城里差。”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溫宗英笑容滿面,“我就借著人氣,張羅著‘農家大鍋飯’,來的客人越來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好。”
如今,汪橋村有山有水有人氣,慢步道、景觀橋、口袋公園、文化廣場布局合理,還有集鄉村旅游、民宿、農家樂、觀光采摘、休閑垂釣為一體的生態農莊,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汪橋村僅僅是巢湖市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巢湖市堅持內外兼修,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打造全省整縣(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市),形成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頭并進的美麗鄉村建設新局面。目前,巢湖市已高標準規劃建設美麗鄉村中心村115個,1562個自然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十四五’必將又是一個用實干創造實績、用汗水澆灌收獲的五年。”張紅軍表示,巢湖市將保持定力、增強動力、匯聚合力,大力實施工業立市、生態興市、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城鄉融合的“五大戰略”,苦干實干加油干,奮力沖刺“長三角*一方陣、全國縣域百強”目標,率先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為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作出更大貢獻。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