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區合肥下一個濱湖新區!
三年多前寫的這篇內容,現在看基本穩了,根據*新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合肥市區全年共網簽5萬多套商品住宅,新站區一個區就占了接近兩萬套,這是什么概念?這不是*大風口,這是什么?城市化的*終核心是什么?是人,只要有人不斷的涌入,這就是*大的優勢。然后在看看新站區*近幾年大規模的修建路網,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只看這幾年的話,合肥沒有哪個區域的體量動作比的了新站,但是新站到底差的是什么?差的不是定位,不是不重視,差的是底子、起點,還有更重要的是爆發周期,還沒真正到來。
至于很多人關注的房價問題,濱湖新區從2006年啟動開發,之后的接近漫長的10年時間,濱湖新區房價在整個合肥有什么大的優勢嗎?沒有任何優勢,就是合肥人說的空城、傳銷等等,很多人看不上的地方,那之后的濱湖房價為什么爆發?難道就是靠后面的幾年爆發的嗎?就靠省政府搬過去就爆發了?怎么可能,*重要的還是周期,周期沒到,其他什么都是白扯,*重要還是前面接近10年時間的區域價值積累,后面只是周期到了,價值順便釋放而已。
雖然新站區建區也有較長時間,但新站區以鐵路線分界太明顯,北部真正開發沒有多長時間,少荃湖南部線年初,新站區與濱湖新區房價有差距,但也沒有現在差距這么大,*大原因是什么?一個是發展的定位,另一個*重要的是發展周期,濱湖新區的發展已經兌現了很多,大部分人現在都看到了,所以價值就釋放了,而新站區大部分的發展利好還沒有真正兌現,或者說還需要至少5年、8年的時間去完成,所以新站區未來的房價還會有較大的釋放空間。合肥區域的房價格局,還沒有結束。
新站高新區與高新區主要區別就是,高新區從綜合體量當然比新站區好很多,目前的高新區是國家級高新區,新站還只是省級高新區,但是未來新站的定位多高?高新區不管怎么樣,他在西南區域只能排第三,濱湖政務之后,而新站區不一樣,合肥區域發展失衡,東北部需要新站區這樣一個大的新城開發區來帶動整個合肥東北部區域,以達成城市平衡發展的狀態,意思就是新站區的發展定位被拔高了很多,新站區是整個合肥北部、東北部的門面區域,是老大。
不管是空港區域、還是崗集、廬陽大科學中心、廬陽北、北城、肥東、還是瑤海區,都沒有新站區未來的發展定位高和重要性。就是這個意思,后面都會看到。合肥建設第二個國家級高新區,不是開玩笑的?不是國家級經開區,不是一個概念。
嚴格意義上來講,合肥不會再有第二個濱湖新區,濱湖發展定位*高,已經有了16年區域價值積累,后面還會持續釋放,但是濱湖新區沿湖岸線發展受阻,重心轉向駱崗中央公園。如果非要說合肥未來下一個濱湖新區,那只能是新站區了,唯有新站區可挑戰濱湖新區,就像2003年NBA黃金一代,唯有韋德可挑戰詹姆斯,一個道理。
還有很多人特別關注新站區房價的問題,只要是新站區核心區域的房價,后面都會看到,買房一定要選擇核心區的樓盤,哪怕現在沒有地鐵,偏一點荒一點都沒有什么問題,核心區域承載核心資源,樓盤的真正價值就是樓盤周邊一定范圍內核心資源的價值總和。
另外新站區目前發展的硬傷有很多,但是*大的硬傷就是交通,你從包河區、蜀山區去一趟新站,那感覺就是去島上,現在住在新站,那感覺就是住在島上,沒說錯吧,新站區潛力很大,未來定位高、大發展都是事實,但是目前類似島居的生活也是事實,開車進出其他區域太費勁了、房價低也正常。可能還需要一年多時間,等文忠路高架、郎溪路高架包公大道高架貫通之后,就會好很多,再忍忍。
未來不需要多久,很多人會發現從居住,就業,交通環境、個人發展等等,新站區都會是合肥城市的一個樣板區域,先行區域,但是當大眾、當集體的意識開始紛紛看好新站區的時候,新站就不再是當年那個新站,這個市場很公平,就是這樣。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