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表揚!瑤海“工業銹帶”將變“生活秀帶”
央廣網合肥7月8日消息(記者 徐秋韻 通訊員 解琛 關堂所)7月8日,記者從合肥市瑤海區舉行的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階段性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明顯,該區受到安徽省通報表揚。
日前,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的15個市、47個縣(市、區)予以通報表揚,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激勵支持。合肥市瑤海區因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明顯,位列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名單中。
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規劃范圍內25個市轄區老工業基地之一,瑤海區也是安徽省7個城區老工業區中*一一個省會城市市轄區、安徽*一一個縣區級“國字號”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據了解,經安徽省政府批準、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備案的老工業區改造試點范圍29.82平方公里。鋼花飛濺,紗線飛舞,一代又一代工人在合肥東部這片熱土上青春飛揚,書寫了讓安徽人引以為傲的工業歷史篇章。提及瑤海如今大手筆的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就不能不回望輝煌的工業歷史。從合肥鋼鐵廠,到安徽紡織廠;從合肥無線電二廠,到安徽拖拉機廠;“黃山”、“牡丹”、“江淮”......一個個熟悉的廠名和品牌,烙印在了一代代人的記憶中,見證了時代變遷。
合肥瑤海,曾是新中國“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中央在肥投資的重點區域,聚集著紡織、鋼鐵、化工等合肥全市75%的企業,貢獻著全市一半的GDP,時稱“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老工業基地。據統計,1954年到1957年,僅上海內遷合肥的企業就有54家,其中85%以上落戶在東市區(現瑤海區)。到1957年底,合肥市國營企業達到378家,其中80%以上都在東市區。瑤海也因此被稱為“合肥工業搖籃”。瑤海區的工業輝煌,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1992年,在合肥市實現利稅千萬元的12戶工業企業中,合肥鋼鐵廠、安徽輪胎廠、合肥日用化工總廠等7家企業均位于瑤海。然而,隨著國家經濟轉型,這片曾經的工業熱土逐漸冷落了下來,面臨著轉型發展。
轉型發展,合肥瑤海區一直致力于穩步推進老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瑤海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區強力推進工業企業關停并轉,截止2019年底,累計完成列入試點區計劃的老工業企業關停并轉占比達到80%。瑤海區抓住合肥鋼鐵廠成功申報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契機,啟動并基本確定工業遺存建構筑物保護方案設計,完成擬保留建構筑物資產評估工作,完成資產回購協議簽訂。高爐區抗震性鑒定檢測單位已進場施工,近期擬對工業遺存保護核心區域高爐區開展綜合治理,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與此同時,試點范圍外采取“工業用地收儲+棚改”模式,推動美的永康廠等工業地塊轉型升級,促存量工業用地賦能。新興五大主導產業,“工業銹帶”變“生活秀帶”
有破有立,需要的是魄力。破傳統產業困局,立新興產業體系。瑤海區近年來加速調整產業結構,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金融商貿服務業、建筑業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大健康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 2019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1:26.8:73.1,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4%。銀山棉麻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客來福家居成為瑤海區首家本土上市企業、馬鋼(合肥)公司完成搬遷后的年產32萬噸鍍鋅生產線萬噸冷軋板項目順利投產,實現了由傳統煉鋼時代邁入新型鋼材生產時代的轉變......瑤海區引導傳統工業企業轉型,扶持指導一批傳統產業企業技改升級,切實增強傳統企業競爭力。老工業基地沉淀下來的寶貴資源,正成為瑤海區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優勢。依托南淝河“水”文化和鋼廠“鋼”文化,瑤海區推進馬(合)鋼工業遺址公園、近現代工業博物館、合肥市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同時,建設恒通文化產業園(長江180藝術街區)、商機廠改造文創園等項目,打造文化創意產業新地標。
破生態環境桎梏,立城市“工業秀帶”。通過整體保護、有機添加、溝通銜接、融合滲透,瑤海區正在塑造一條融合工業遺產、創新產業、社區服務的馬(合)鋼工業遺址公園及文化創意廊道。據透露,創意綠廊平均寬度約260米,廊道內以高綠量空間、工業遺產和低層景觀性建構筑物為主,讓“工業銹帶”變“生活秀帶”。以新動能培育推動產業轉型,數字經濟時代,瑤海區圍繞建設全國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示范區的目標,打造“中國網谷”戰略品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項目集聚,推進“數字瑤海、智慧新城”建設,以物聯網產業園、都市科技工業園、安徽尚榮智慧醫療產業園為支撐,打造百億級物聯網產業集群,積極爭創省、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依托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物聯網)平臺,成立長三角物聯網產業聯盟,建設省級物聯網研究院,與滬、蘇、杭等地產業園建立結對交流機制,試行飛地經濟、異地孵化等合作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條以物聯網相關高技術服務業為主、上下游核心元器件研發生產為輔的,適合瑤海實際的產業振興之路。
近年來,合肥市瑤海區不斷優化城市功能。以老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為契機,充分釋放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分批完成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質量和效益為目標,完成瑤海區存量工業用地基礎信息摸排工作,梳理存量工業用地188塊,總面積達9565畝,建立動態信息庫。老工業基地改造,更要注重保護利用工業遺產。以合肥鋼鐵廠工業遺產保護為重點,瑤海區建立科學化、規范化保護利用機制,推動老廠房、老車站、老街巷、老字號等“微更新”,將“城市記憶”打造成“城市名片”。
同時,持續推動舊城改造。編制實施舊城更新改造等規劃14個,穩步實施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設老舊小區整治和復建點,充分釋放發展空間;改造城市道路廣場等綠化景觀,開展街頭零星空地綠化提升,讓老城區煥發新顏。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2014年以來,瑤海區建成城市道路109.53公里(含市級主次干路),城市路網密度由《方案》實施前的3.19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2019年的4.15公里/平方公里。
2016年5月26日,合肥市啟動“合肥東部新中心規劃”,將區域建設成為產業發展優先、基礎設施優先、公共服務優先、生態環境優先的“智慧、開放、生態、宜居”的合肥東部新中心。
瑤海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合肥東部新中心與修訂后的瑤海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區有16.2平方公里的重合,重合區域可享受國家、省、市對瑤海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的各項政策支持,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近日,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指揮部東側的規劃展示館投入使用,這里原是原馬鋼(合肥)公司4#備件庫,改造后總建筑面積約為 1983平方米,以合肥東部城區的工業歷程為創意藍本,保留工業遺產,呈現了合鋼故事。
2020年被視為合肥東部新中心轉向實質開發建設階段的轉折之年。今年,合肥東部新中心將致力于“工業遺產保護、生態環境修復、城市改造更新”三大任務。目前,馬(合)鋼廠區資產拆除已完成,工業遺存建(構)筑物保護方案設計基本確定,工業遺存保護核心區域高爐區安全性、抗震性鑒定檢測工作已完成,正在加快實施綜合治理。2020年,將完善工業遺址公園及文化創意廊道空間規劃編制,盡快啟動工業遺址公園景觀設計方案招標。
在三大地塊生態環境修復方面,馬(合)鋼地塊已完成修復單位招標工作,力爭修復工程全面開工,部分土地進入出庫程序。氯堿化工地塊、老合鋼地塊也將在今年完成場地調查、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備案工作,編制修復方案,力爭完成修復單位招標。
2020年,瑤海這一老工業城區再度發力,以經濟發展、征地拆遷、項目建設“三大會戰”掀起老工業區轉型發展新高潮。目前,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全區進入決戰狀態,掀起大干熱潮,形成強推態勢,向著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示范區的奮斗目標而去。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