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重磅: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打造“軌道上的合肥都市圈”!
支持合肥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高層級,
即使像南京這樣的發達城市,目前都還在創建過程中。由此也不難看出合肥的雄心。
一旦合肥躋身國家中心城市,城市能級將再度提升,未來發展將獲得更多資源和機遇,同時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流入,人口素質將得到全面提高。
科創名城: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綜合研究平臺,促進中科大先研院等科研院所提質增效,推動與北師大等機構合作項目落地。
產業名城:壯大“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產業集群,打造 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國內比較優勢的數字經濟高地。
活力之城:推進省際合作園區和G60科創園區建設,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建設中國(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推進國際合作園區建設,推進國家對外開放試點示范。
幸福之城:推廣區域教育結對幫扶、集團化辦學模式;提升優質醫療資源供給,2025年三級醫院將達到32家。
后期,合肥還將全面提升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功能, 加快建成國際化新興特大城市!
作為安徽省會、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全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的未來值得期待!
首先是客觀形勢要求。眾所周知,安徽周邊有南京、武漢、鄭州、徐州等強勢城市分布,對安徽有很強的虹吸效應。因此,安徽必須首先做大合肥,讓其成為強有力核心,進而帶動安徽發展。
對皖北和皖中而言更是如此。有企業家曾向媒體透露:以前上??偛恳陂L三角設分公司,可能會設杭州、南京、蕪湖,但是現在高鐵太方便了,上海一個小時車程內的南京、蕪湖可能就不設了,但是反而要在合肥設,因為南京距離上海太近,直接就覆蓋了,到合肥還有點距離,設立后反而可以輻射皖中和皖北。
其次是合肥的發展條件已基本成熟。2021年,合肥市GDP約1.14萬億,排名全國19,明顯高于泉州、東莞、廈門等特大城市。
人口方面,合肥目前常住人口已達937萬,正不斷向千萬邁進。另據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新發布的《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到2035年時:
合肥將以“創新引領的全國典范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為發展愿景,發展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創新創業創造、追夢筑夢圓夢的現代化大都市。常住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實際服務人口將超過1500萬人。
許多媒體及研究機構都說合肥是過去10年發展*快的城市之一,發展模式值得全國借鑒。
在很多人印象中,浙江經濟發達、善于經營市場經濟。但在今年2月浙江省諸暨全市干部會議上,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沈志江卻引用了合肥的例子,認為合肥對市場有敏銳的嗅覺、深層的把控。
去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也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9次報告》,合肥在重點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排行中位列十強,直追成都、杭州。
規劃明確積極構建“一圈一群一帶”聯動發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體系。
合肥都市圈將打造東中部科技創新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支撐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和動力源。
加強與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共同推進多向合滁寧大通道建設,推動港口聯動發展,支持合肥、蕪湖分別與南京共建分行業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
通過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縮短城市時空距離,構筑1小時緊密通勤圈層
依托合福、商合杭高鐵和蕪合高速等交通設施,以及謀劃的G60高速磁懸浮通道試驗工程,優化合肥—蕪湖沿線城鎮空間布局,重點協調巢湖市、無為市等市際毗鄰地區城鎮和產業園區建設,實施巢湖、長江和裕溪河水體共保共治行動。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已完成了從長三角“旁聽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轉變,今后無疑會努力與長三角“優等生”一起成長、共同進步,發展能級也將不斷提升。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