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鋼廠區改造現3方案 “合鋼1958”有望登場
“前不久通知說今年年底前一定要搬遷”在位于裕溪路以北的合鋼老廠區,一位老合鋼人這樣告訴記者。在這里,隨便跟一位上點年紀的老合鋼人攀談,他們都會很自然地聊到關于搬遷、關于老合鋼的前世今生,當然還有老合鋼將走向何方。
10月24日下午3點,正是城市中較繁忙的時刻。但在合裕路上的老合鋼廠區內,記者還是感受到一種寂寥與空曠。這里,再也沒有鋼廠大型機械轟鳴的聲音。
從合裕路老合鋼南大門進去,路邊,酒店、公司、辦公樓一幢接著一幢,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原來的老廠房改建的,但與老合鋼已經沒有關系。
在這里,能夠看到的除了一些空置的廠房、廠區外,相當一部分已經對外出租,用于各種各樣的行業,*多的是各種石材加工廠。
門衛告訴記者,“租的租、搬的搬,現在合鋼還有的生產線全部都集中到了二廠區。” 他所說的二廠區,就是現在的馬鋼合肥公司,也就是馬鋼重組合鋼后保留下的資產。據了解,2006年5月,馬鋼對合鋼進行重組后,設立了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老合鋼的相當一部分優質資產都集中在了二廠區,也就是現在的馬鋼合肥公司。
記者留意到,這里除了一家公司還在從事與鋼材加工相關的產業外,已經找不到原來的生產線了。而這家叫金安管業的公司,在合鋼重組后,收購了合鋼所屬鐘山礦、鋼管、高精管、機制、耐材五家子公司。如今,這家公司還在合鋼老廠從事著一部分鋼鐵加工生產的業務,算是對老合鋼的一點“延續”。
當年每天轟鳴無數次的火車道,現在基本已經閑下來了。“偶爾隔壁紅四方的貨運火車還會經過這里。”一位老合鋼人告訴記者。而在旁邊,鋼結構的車間里,不少機器已經銹跡斑斑。原先堆滿鋼材的倉庫,現在已經長滿了荒草。有些小片的土地,已經被附近居民開發成菜地。
“老早就聽說要搬了,但一直沒動靜!”李師傅是老合鋼人,如今在金安管業上班,他告訴記者,“開始講今年上半年搬,但上半年過完了也沒有動靜。*近通知說,今年年底前一定要搬”。
居住在這里的老居民說,他們判斷“改變”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修路,只要路一開始修就說明要有新動作了。
“自從廠里業務停下來以后,路都荒廢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廠區兩座巨型的龍門吊之間有條馬路,保安告訴記者,這條路是才修好的,“你早幾個月過來,這里灰塵不知道有多大”,而這條路如今是合肥市的一條城市支路,名叫采石路。“估計等到和平路一修,應該就真快搬了”,居民告訴記者,和平路要修路的消息也講了很久了。
凝聚著許多合肥人美好記憶的合鋼已經只存在于記憶中了。對于未來,老合鋼又將何去何從?記者昨日就此采訪了多個部門。
將來,走到合肥東區,雖然老合鋼公司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熱火朝天,但是假如你仍然可以看到“合鋼1958”這樣的字眼,是否會覺得似曾相識?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合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雖然已不復存在,但是老合鋼的資產、土地等還將面臨著重新利用,此前本報也曾經做過報道。昨日,記者采訪知情人士得知,目前合肥市以及相關部門正在對合裕路老合鋼廠區下一步的重新規劃方案進行研究,但總的思路是盡量保留原有的工業廠房及設備等,讓它們不會從合肥人的視線中消失,同時將對老廠區進行重新改造或開發利用,從而讓其煥發出新的生機。
據介紹,目前比較明確的有3種方案。其中之一便是改造成創意產業集聚區。相關人士介紹說,因合鋼公司是1958年建立的,所以暫命名為“合鋼1958”,從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出其濃濃的懷舊氣息,將來這一創意產業集聚區將類似北京的“798”。另外,也有可能將其打造成工業文明博覽園,市民來到這里,可以尋找到合肥曾經有過的一些老的企業、老的廠房。目前方案中還有一種就是打造成城市綜合服務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一綜合服務體當然和城市里其他商業地產開發不一樣,它會以保留原有的工業特色為主,考慮到老廠區面積很大,會輔以綜合居住、商業、交通、展覽、旅游等各種新功能的開發,讓它在保留歷史價值的同時,也更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不過,究竟未來的老合鋼會被打造成什么樣,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后確定。
作為合肥東區目前屈指可數、為數不多的大型工業項目,馬鋼(合肥)公司的搬遷消息由來已久。
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了解到,2006年5月,馬鋼對合鋼進行重組后,設立了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當時簽署的協議中,就有馬鋼(合肥)公司環保搬遷的安排,搬遷地點就是循環工業園區。”合肥市發改委產業協調處吳正龍處長說:“目前,馬鋼合肥公司環保搬遷的環評、能評都已經通過審批,我們正在進行其重大項目風險評估,近期將上報國家發改委核準。力爭在今年年底完成搬遷需要的各種手續,為盡早搬遷創造條件。”
記者從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了解到,自去年開始,馬鋼(合肥)公司已在園區內建設廠房,計劃將冷軋薄板項目搬遷至此。而除了馬鋼(合肥)公司的冷軋薄板項目外,收購了老合鋼部分資產的金安管業,可能也將搬至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現在的消息就是年底前搬走。”金安管業一位工作人員說。
據悉,馬鋼(合肥)公司其余項目將搬遷至區劃調整后已納入合肥市的廬江縣,以更便利地開發利用當地近年發現的超大型鐵礦。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馬鋼在廬江羅河鐵礦的成功運作,讓馬鋼對于搬遷至廬江頗為看好。據悉,前期的征地工作也已經展開。
說起那段與鋼鐵相伴的日子,退休工人們仍很自豪
雖然已與老合鋼揮別多年,但每一位曾在那里戰斗了一輩子的鋼鐵工人在談起過去時,臉上依然會顯現出掩不住的驕傲。
“老合鋼也不算大,跟個縣城差不多吧”在鋼中生活區,記者遇到了正在散步的丁老,七十多歲的丁老雖然很瘦削,但依然精神矍鑠。
至今,丁老仍然記得他進入合鋼上班的日子1958年9月16日。“那是合鋼建廠的*一年。合鋼來我們老家巢湖當時的巢縣招工,別的條件都不重要,只有一條,身體得好。”丁老告訴記者,為了檢測身體好不好,當時他們在正規醫院體檢就花了3天時間。*終,他通過體檢成了一名鋼鐵工人。丁老說,那個時候能到合鋼上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就是名普通的工人,但比參軍還要熱門,“工人在當時是特別光榮的職業。”
丁老剛進合鋼上班時只有20歲,在隨后的幾十年里,他做過抬土、燒爐等等工種。回憶起年輕時的工作,丁老說有苦也有樂。苦的是工作條件,那個年代的鋼鐵,真的就是年輕工人們用汗水和熱血煉出來的,干起來特別累。“那時候哪里像現在車間里大多實現了機械化,都是工人靠體力來煉鋼的。像我們這樣身體好的,干一天下來也累得一點不想動。”樂的是,當時一個人當鋼鐵工人,全家都跟著光榮,“家里人的高興勁,就像現在一個人考上重點大學一樣。”合鋼*紅火的時代,也是鋼鐵工人*搶手的時候。丁老回憶說,那時候他們年輕工人是不愁找對象的,合肥市區東部的小姑娘都以能嫁給合鋼工人為榮,“男找安紡、女找合鋼!”
在鋼中生活區16幢附近,焦老也與記者聊起了當年他在合鋼的日子。他指指眼前的一幢蘇式建筑說:“這里當年可是熱鬧啊,幾千號人在里面吃飯。”在這棟房子的*北面,“合鋼職工餐廳”的字樣還依稀可辨,只是不少字已經殘缺不全。焦老說,那時候廠里經常有文藝匯演等活動,廠區里面也是熱鬧非凡,“廠里面的火車道,每天要跑好多趟火車,都是來把鋼材運出去的。”*紅火的時候,合鋼就是合肥東部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城”,有自己的醫院、學校、商店、獨立的電線年從部隊退伍后到合鋼上班的焦老說,“紅火的時候有10萬工人、20萬家屬,而當時合肥市區可能也就百把萬人。”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