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合肥工業
2015年,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合肥市經信委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堅持穩中求進,強化創新驅動,拉高標桿,銳意進取,推動工業經濟逆勢上揚,主要指標穩居全國十強,全年獲得國家和安徽省、合肥市表彰榮譽17項——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安徽省民營經濟考核*一名、安徽省政府民企合作工作先進單位、合肥市政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單位、合肥市政務公開先進單位、合肥市政府工作創新獎、合肥市依法行政考核市直部門*一名,等等。
實施精準調度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主動適應新常態,強化“拐點”調度,精準施策。全年工業總量實現新超越,再進一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9位;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安徽省第1位。加強運行監測。通過月度分析會、部門聯席會、企業碰頭會,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當好政府的參謀助手。強化三級調控。細化工業發展目標考核辦法,科學調度,對標補差,確保工業經濟實現穩中有升。實施拐點調度。對生產呈現滑坡的龍頭企業及時跟進、精準施策,通過爭訂單、降成本、去產能、出新品等舉措,有效化解部分企業“生產陡降”現象。
開展技術改造對標診斷獲國家省專項資金30億元支持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6%,工業投資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位,其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62.2%,成為工業投資穩步增長的主要動力。強化政策引導。繼續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期間共實施技改重點項目2000余項,完成技改投資5000億元以上。實施對標診斷。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制訂技術改造路徑,突出技術改造在開發新產品中的重要作用,新產品銷售收入占規模以上產品銷售收入的28.8%。謀劃催生一批大項目。制定年度工業項目導向計劃,近300個項目入庫;謀劃推進10億元以上項目194項,計劃總投資7441.91億元。積極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2015年共獲國家、安徽省專項資金近32億元,其中,9個大項目共獲得國家專項基金29.06億元。
創立中小企業“轉貸基金”民營經濟獲安徽省委省政府表彰*一
積極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合肥市民營經濟考核安徽省*一,獲得安徽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適時出臺“幫扶十條”。政府建立幫扶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大財政增信類理財產品發行力度。全年共確定二批困難企業58戶,為42戶企業提供擔保6.72億元,為37戶企業落實貸款5.69億元,10億元大湖名城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發放到位。設立中小企業“轉貸基金”。出臺《中小企業轉貸風險資金管理辦法》,年內轉貸資金規模已達2.5億元,累計提供周轉資金3.38億元,幫助47戶企業成功續貸。培育壯大小微企業。開展民營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全年推介1105戶優質工業小微企業,新培育認定178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增規上企業244戶。緩解融資難題。補助312家小微企業貸款貼息6290萬元;在安徽省率先開展“四位一體”保證保險貸款試點;開展15場銀企對接活動,參與企業750余戶,落實貸款139億元。
啟動“1+13+X”平臺建設獲中央財政9億元資金支持
圍繞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部署,搶抓國家建設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城市示范契機,努力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發展條件。成功申創示范城市。在合肥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合肥市經信委積極組織申報工作,張慶軍市長親自帶隊赴京答辯,合肥市從全國眾多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取得第6名的優異成績,并獲得中央財政9億元資金支持。加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啟動合肥市創業創新“1+13+X”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建設,鼓勵綠地、訊飛、聯寶等龍頭企業建設專業化服務平臺,圍繞家電、汽車等傳統行業,支持一批專業化車庫咖啡建設。新認定市級以上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9個,其中省級8個、國家級1個。創新“互聯網+”金融模式。開通網上“金融超市”,發行大湖名城創業創新發展基金,探索設立“初創貸”、“初創擔”等金融產品,推動眾籌交易所、P2P網貸、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科學有序發展。
開展政策“四進”活動全年兌現“線億元
充分發揮政策引導激勵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全年先后組織12批次合肥市級財政資金申報工作,兌現資金8.47億元,受惠企業(含家庭)1220戶,單個項目*高扶持金額達1066萬元。動態調整新型工業化政策。從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更方便企業申報、更扎實承接國家省政策角度,及時調整完善工業政策,突出對十大重點產業、中小企業融資、企業技術創新、節能內涵改造等重點工作支持。全面宣傳解讀政策。利用傳統媒體,借力新興媒體,擴大工業政策覆蓋面、知曉度和影響力。積極開展送政策“進縣區、進園區、進鄉鎮、進企業”四進活動,共組織30余場政策解讀專場。編制印發《2015年新型工業化政策匯編》3000多本,覆蓋13個縣市區的2000多戶企業。加快資金兌現。簡化項目申報受理流程,增加項目申報頻次,加快資金撥付進度。
實施“一對一”精準調度十大重點產業競相發展
發揮合肥市十大重點產業項目推進辦的統籌調度作用,以“十個一”和“三個融入”為抓手,由市領導“一對一”精準調度。提請合肥市政府召開聯席會議,以“派單銷號”方式全年解決大項目建設問題93個。堅持規劃引領。語音、集成電路、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規劃正式印發。光伏、智能制造等6個產業規劃完成評審。打造產業基地。成功獲批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應急安全產業基地,省級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蟬聯中國家電產業基地。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全年組織縣區共166個億元以上項目分批集中開工,引進東湖高新、德電新能源汽車、惠科整機等項目,開工建設欣奕華機器人、北大未名抗體藥、訊飛語音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量子通信京滬干線、燃氣輪機產業化等項目。
“試點市”蛻變“示范市”主城區2萬個免費WiFi熱點投入使用
2015年合肥市從全國104個試點市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市”、“寬帶中國”示范市。加快“無線城市”建設。提請合肥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若干意見》,《合肥市加快推進公共場所無線年)》,積極實施寬帶普及提速工程,推動三大電信運營企業加大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啟動主城區公共場所無線WiFi免費全覆蓋工程,首期2萬個熱點已建成投入使用。推進“三網融合”。先后啟動文化資源共享、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網絡基礎設施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在部分縣區開展了IPTV、有線電視網互聯網接入等試點。創新示范應用。利用合肥市新型顯示、智能語音等產業技術優勢,推動信息產品示范應用。三孝口智慧城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等24個項目成功入選省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聾易通等3個項目成功入選國家信息消費創新應用示范項目。
率先實施“萬千百”工程合肥工業云平臺上線運行
將“互聯網+”行動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切入點和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全國首創實施“萬千百”工程。建設萬條數字生產線、千個數字化車間和百家智能工廠。全年新認定38家數字化車間、3個智能化工廠、71家“兩化融合”示范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試點。首批5家企業通過工信部管理體系貫標驗收,總量居全省之首。新推薦6家、11家企業分別進入2015年國家試點和省級試點。搭建信息化服務平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200戶中小企業開展“翔計劃”網絡營銷業務;正式上線全市工業云服務平臺,入駐企業超過2000家,為中小企業提供各項基于互聯網的服務。
企業質量再上臺階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國*一
落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構建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全年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省級35個、市級50個,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增量位于全省*一。截至目前,合肥市已擁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74家,其中國家級34家、省級194家、市級14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繼續在全國省會城市排位*一。推動企業質量上臺階。修訂《合肥市品牌示范企業管理辦法》,全年新增58個市級品牌示范企業,品牌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占全市規上企業銷售收入50%以上。全年新增4個國家優秀QC小組,2個國家信得過班組,21個安徽省質量獎。推動企業標準化建設。全年組織企業申報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5個、地方標準制訂項目7個,幫助已頒布的6個國家標準、38個行業標準申報獲得省58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工業設計城投入使用國家級工業設計“零”突破
加快服務業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工業設計成為合肥市高新技術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的“切入點”。加快建設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合肥市蜀山區工業設計城基礎配套設施全面建成,目前已與30多家工業設計企業成功簽約,近10家企業正式入駐。開展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組織2家企業申報并成功榮獲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稱號,實現零的突破;組織9家企業成功申報安徽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占安徽省新認定總數的28%;在全省率先出臺《合肥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辦法》,全年新增74個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提升工業設計影響力。成功舉辦第三屆“帝度杯”工業設計大賽,組織合肥市企業參加安徽省“江淮杯”工業設計大賽,積極展示合肥市工業設計成果。
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居全國首位榮獲合肥市工作創新獎
建立光伏產業發展推進機制,榮獲政府工作創新獎。加快推廣應用。推進合肥國家級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建設,全年新并網光伏電站159.5MW,全市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達430MW,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創新扶持舉措。牽頭設立“家庭光伏電站貸款信用保證資金池”,打通農村光伏“戶企合作”模式的“*后一公里”。 發布《2015年度光伏地產品目錄》,啟動光伏發電節能量交易平臺建設,將光伏應用項目納入2015年度節能考核、有序用電和合同能源管理補貼范圍。推進項目建設。組織17個光伏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過20億元。協調推進一批屋頂電站、漁光互補、光伏大棚、光伏示范村等項目開工建設,500戶光伏扶貧電站建成投入使用。加大招商力度。積極邀請四川通威、常州天合等國內光伏重點企業來肥投資,促成通威集團1GW電池擴產項目、常州天合光能600MW組件項目落戶我市。陽光電源與韓國三星合作共建的儲能項目在合肥高新區開工建設。
“中國聲谷”彰顯品牌形象語音產業園突破35萬平方米
圍繞“十億用戶、百億企業、千億產業園”的發展目標,深化部省市合作共建機制,全年語音及相關產業實現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180%。加快語音產業園建設。目前孵化園內研發中心樓主體結構封頂,產業孵化器、教育大樓、員工公寓等配套設施陸續開工建設,技術核心園26層訊飛語音云大廈將于近期封頂,產業園建筑面積將突破35萬平方米。不斷拓展示范應用。落實專項配套資金,推動語音技術在我市教育、公安、社會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安排1.43億元建設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二期)、合肥市警務智能語音云平臺(二期)、智慧課堂、語音病歷、語音12345市長熱線個試點項目。面向全球招商。赴北京、深圳、臺灣等先發地區開展專項推介活動,舉辦“中國聲谷招商推介會”、“智能語音產業高峰論壇”等活動十余場,集中宣傳國家級語音產業基地和“中國聲谷”品牌形象。全年新增入園企業27家,達成意向企業200家,涉及智慧城市、語音呼叫、汽車電子、智能穿戴、在線教育等領域。
實施智能制造“2345”工程譜寫“中國制造2025·合肥篇”
圍繞機器人、軌道交通、3D打印等裝備制造,推動核心元器件研發與智能裝備應用。做好規劃引領。完善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2345”重點建設任務,明確發力點。編制發布《合肥市軌道交通產業企業和產品目錄》,目前我市已有20多家企業直接或間接參與地鐵1、2號線建設。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幫助解決合肥南車產業鏈配套完善、雄鷹科技搬運機器人土地、井松自動化土地拆遷等問題,推動德電新能源汽車、合肥中航等項目建設。加快再制造集聚區建設。建設方案通過專家評審。引進盾構關鍵部件再制造項目,加強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建立再制造技術交流。
啟動三大節能平臺建設獲安徽省政府1100萬元支持
加大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2015年,合肥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6.44%,超安徽省下達指標任務5.44個百分點。評為安徽省“節能綜合性示范城市”,連續獲得安徽省政府表彰獎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開展節能宣傳周百項節能低碳宣傳活動,活動規模、規格和影響均為歷年之*。特別是環巢湖低碳騎行活動,首次由官方組織,首次將騎行與低碳環保相結合。實施“五大”重點節能工程。擬定《2015年合肥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實施工業能效提升、節能技術改造、綠色建筑、低碳交通和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等節能降碳重點工程。啟動“三大”節能平臺建設。加快推動節能量交易平臺、工業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城市樓宇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建設,開展在線交易、在線監管、在線節能技術等服務。
帶領企業開拓西部市場第九屆家博會國際化水平提升
成功承辦家博會、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展會,發揮工業會展平臺作用,拓寬合肥市工業產品銷售渠道。舉辦中東沙迦大市場推介招商會,呼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組織重點光伏企業赴西藏、青海等地開拓市場,推動合肥市光伏產能輻射國內西部地區。特別是承辦的第9屆家博會,與“互聯網+”、小微企業“雙創”、“中國制造2025”等創新元素有機結合,體現了專業化、網絡化、個性化、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綠色化等特點,參展人數和規模創歷年之*。安徽省、合肥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要求探索中德共辦模式,打造國際化家博會。
多方位展現合肥工業發展亮點,營造工業發展濃厚氛圍,增添精神動力。首推《產業*一線》節目。聯合合肥電視臺,率先推出產業專屬電視欄目《產業*一線》,展示合肥市產業發展的*新動態。開辟《合肥工業進行時》欄目。全年共錄制節目150余期,深度宣傳工業發展新動態,展示“工業立市”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新成果。擴大合肥工業微信推送范圍。及時發布工業經濟產業政策和熱點新聞,提供政策資金兌現查詢功能,全力打通服務“*后一公里”。全年主動推送服務信息近1400條,關注的企業用戶超過6500個。
開展“三亂”治理全年為企減負21.96億元
發揮市減負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扎實開展企業減負、維權、服務、宣傳等重點工作。依法減輕企業負擔。實施涉企收費清單制度,積極推進營改增試點,全年共為企業減輕負擔21.96億元,為歷年來減負力度*大。開展“三亂”治理。定期組織開展治理“三亂”工作檢查,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全年共督查項目89個,巡查項目627個,督促整改各類問題1405個。開展減政放權工作。實行權力、責任、涉企收費“三項清單”制度,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市本級僅保留95項。
加強區域合作演繹上海合肥新版“雙城記”
主動融入長三角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加強上海合肥兩市區域經濟合作,積極與合肥經濟圈內城市開展產業合作。演繹上海合肥新版“雙城記”。借上海合肥兩市開展雙城全面戰略合作的東風,積極對接上海市經信委,借鑒復制上海自貿區政策舉措,加快推進合肥·上海現代產業園建設,推動我市家電、汽車、裝備等產業更快融入到長三角產業體系。深化互聯網金融合作,吸引上海相關企業來肥投融資布局,在企業層面開展并購、合資、參股等重組活動。成功聯合舉辦工業產品供需對接、長三角品牌建設等活動,上海家電展覽會、上海光伏展等會展合作取得新突破。推進合肥經濟圈同城化建設。會同淮南、定遠、六安等合肥經濟圈城市,積極推進直供電試點、標準化廠房、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合作。組織我市企業在合肥經濟圈城市投資建設了一批工業項目,在建、在談項目超過30個。參與長江中游四省會城市一體化合作。簽署長江中游省會城市群深化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長江中游四省會城市聯合發展靜脈產業園。
堅持電話慰問制度全年走訪慰問老干部1500人次
以服務離退休干部為工作立足點,積極打造老干部滿意的服務型團隊,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的正能量。做好服務保障。堅持電話慰問制度,加大走訪慰問力度,全年累計走訪慰問離退休干部1500多人次,平均每一位老同志慰問達2次以上。組織離退休干部開展健康普查,對因病致困、符合幫扶條件的21位老同志給予大病救助,對特殊困難離休干部無工作遺孀給予困難幫扶。豐富老同志文化生活。開辦太極系列、電腦操作等14個教學班,成立書畫攝影、形體舞蹈等7個文體活動小組,舉辦離退休老同志迎春聯歡會、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書畫攝影展、服裝表演、書畫筆會、藝術采風等一系列文體交流活動。展示老干部時代風采。開展“展示陽光心態、體驗美好生活、暢談發展變化”網上活動,先后十多次組織離退休干部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和資助優秀貧困生活動。
堅持數字化督查制度年度依法行政考核獲市直部門*一
為扎實高效完成合肥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各項任務,層層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建立監督機制,推進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扎實開展“三嚴三實”活動。將重點工作、機關效能建設、工作作風“三結合”,整個機關工作作風得到明顯改善,工作氣氛和諧。數字化督查。以解決“四風”問題為突破口,把各項重點工作量化、細化,每周一在主任工作例會上進行督辦通報,每周完成工作由原先20多項增加到100余項。網站公開。每周對各處室工作進行梳理匯總,通過委網站、合肥工業微信等進行發布,每月進行考核公示,實行陽光政務,有效促進機關政務公開和作風建設。加強依法行政制度建設和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管理、行政權力事項動態調整、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涉法事項合法性審查等制度得到規范化落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