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之城的創新發展
從“先天不足”的年輕省會到比肩京滬的國家科學中 心,合肥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合肥曾經長期是一個存在感很弱的 角色。 合肥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的“小字輩”省會城市,正是改 革開放讓它異軍突起。特別是*近的“黃金十年” ,合肥從 經濟總量上來看,已連續超越了 8 座省會城市,躋身中國省 會城市前 10 強。 從一個低調的小城一躍成為與上海、北京并肩的綜合性 國家科學中心,從“鐵路盲腸”到即將成形的米字形高鐵樞 紐,從“離發達地區*近的欠發達省會”到與南京、杭州同 時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改革開放 40 年 來,合肥有太多值得總結的經驗和值得期許的未來。 從“無 中生有”到“小題大做” 1978 年,安徽小崗村的 18 位農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 按下了紅手印,成為拉開中國農村改革序幕的標志性事件。 1992 年,太原、合肥、南昌、鄭州、長沙、成都、?F 陽、西安、蘭州、西寧、銀川這 11 個內陸省會城市對外開 放。 合肥市委*宋國權曾這樣介紹說,作為新中國成立后
才確立的年輕省會城市,原來的合肥既不是古都,也沒有富 饒的自然資源。城市規模不大、基礎建設薄弱、產業基礎單 一,有著先天上的不足。但在過去 10 年間,這個中部省會 城市經濟總量先后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 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省會城市中下游躍入“十強” 。近 10 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 3.7 倍,財政收入增長 4.2 倍, 本外幣存款額增長 4.9 倍。合肥速度,引人矚目。 合肥機器工業在上世紀 20 年代已開始萌芽,從新中國 成立到在改革開放之前,合肥的工業發展緩慢。黨的十一屆 三中全會后,合肥工業堅持改革開放,實行外引內聯,一手 抓經濟體制改革,一手抓技術引進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技 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加大創優質產品力度。電冰箱、彩電、 洗衣機、自行車、摩托車、計算機、客貨兩用機動車等工業 類型,都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至 1985 年,合肥工業已擁 有冶金、機械、電子、化工、電力、紡織、縫紉、食品、建 材等 31 個大行業,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合理的工 業體系基本形成,但與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相比較還差距甚 遠。 在全國經濟地理格局中,合肥長期處于“不東不西”的 尷尬區位。向東,納不進東部沿海開放地區;向西,擠不進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時,合肥東有南京,西 有武漢“兩座大山” ,成為中間落寞的“發展塌陷區” 。長期
以來,合肥雖有意向東對接地緣相鄰的長三角,但總是“規 劃不少、成效不大”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合肥曾研制出全國*一臺微型計算 機、全球*一臺 VCD――萬燕 VCD 等創新產品,但由于缺 乏工業化能力和產業配套,都未能轉化成拉動經濟社會發展 的現實生產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廣東、江蘇等地引進技術形 成產業,自己的成果卻在市場大潮中湮滅無蹤。 然而,近 10 年來,合肥的經濟突然崛起,堪稱現象級 增長。強勁增長的工業,是合肥“黃金十年”的*一動力。 翻閱合肥的“經濟賬單” ,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實體經濟) 是其*大增長引擎,二者合計貢獻了經濟增量的 85%以上。 2015 年 12 月,合鋼公司冶煉業務宣告停產。這家成立 于 1958 年的國有大型鋼鐵廠,長期位居合肥市*大工業企 業。同月,總投資 400 億元的全球*一條 10.5 代液晶面板生 產線在合肥動工,助推合肥邁向全球*大的新型平板顯示產 業基地。這是合肥 10 年來不斷調整產業方向和經濟結構的 縮影。 “合肥這些年的發展,始終依托科技進步,在研究市場 和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上勇于‘無中生有’ ,或圍繞眼下看 起來很小、但有巨大市場前景的產業‘小題大做’ ,以此形 成多個創新產業鏈。 ”合肥市發改委總工程師范觀兵曾這樣 介紹說。高污染高能耗的、技術含量低的、不符合未來趨勢
的產業,在妥善分流安置職工的基礎上,堅決“去產能” 。 未來市場需求大、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和本地實際的,就“無 中生有” “小題大做” 。 液晶面板是信息產業時代的核心部件之一,國內需求量 巨大卻長期依賴進口。十年來,合肥創新投融資方式, “無 中生有”進入該行業,先后建成國內首條 6 代、8.5 代和全 球首條 10.5 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聚集京東方、美國康寧、日 本住友化學、法國液空等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從手機屏幕到 電視屏幕,2016 年合肥液晶顯示屏產量達 2.2 億片,產量和 配套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 2008 年開通的合寧高速鐵路,為曾經是“鐵路盲腸”的 合肥補上了關鍵的交通短板, 通車后讓合肥 1 小時到達南京、 3 小時到達上海,成為對接、融入長三角的基礎條件。2009 年、2015 年先后開通的合武、京福高鐵進一步使合肥一躍成 為“十字交叉”的中東部重要鐵路樞紐,隨交通干線涌來的 人流、物流、信息流,讓合肥如虎添翼。 目前,合肥形成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產業集 群, 成為全球規模*大的家電產業基地、 全國重要的挖掘機、 叉車、輪胎生產基地和全國為數不多的全系列汽車生產基地 之一。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保持 30%以上,新型顯 示全國生產基地優勢地位持續鞏固,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 集成電路、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保持國內領先。家電、
裝備制造、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 4 個產業 產值突破千億。 科技創新塑造合肥速度 在中國,很少有合肥這樣級別的城市能擁有中國科學技 術大學這樣科技底蘊如此雄厚、被國人寄予厚望的高校,在 改革開放 40 年的發展歷程中,合肥受益匪淺。如今的合肥 科技地標集中,迅速成長為世界聞名的人工智能領域翹楚城 市,被稱為中國科技的“國家窗口” 。 說起合肥的人工智能產業,科大訊飛是典型的代表,這 家公司身上還有一個特殊的標簽:中國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第 一家上市公司。1999 年,當時的中文語音市場由國際巨頭把 持,年僅 26 歲、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讀博士的劉慶峰 創立了科大訊飛。從 6 個人團隊到后來十幾個人創業,歷經 創業初期的艱難跋涉,在母校和合肥相關部門的扶持下,公 司在 5 年后實現盈虧平衡。 2008 年, 科大訊飛在深交所上市, 成為全國首家由在校大學生創辦的上市公司。 在獲得融資后,科大訊飛相繼與中國科大、中科院聲學 所、中國社科院語言所、清華大學等國內外諸多高校以及相 關機構成立語音技術聯合實驗室,讓科研院所專注于研究、 發展和創新,由企業提供統一的產業運作和轉化平臺,實現 研究成果向產業發展的轉化。現在,科大訊飛代表中國民族 創新企業站上了國際舞臺,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在 全球語音市場,科大訊飛可以與谷歌、微軟、蘋果等巨頭并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計算服務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