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快速路網編織大城夢想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個生命體,那縱橫其間的快速路網就是其大動脈。
“太贊了!這下一路暢通!”“百姓所盼,政府給力!”“大建設,真的讓百姓受益良多!”“合肥速度!向一線日,金寨路高架南延工程主線橋提前通車,一橋跨南北,瞬間引爆合肥人的朋友圈。
這兩年,合肥快速路網建設闊步前行。
數據顯示,目前,合肥建成及在建快速路網里程達279.1公里,加上今年下半年擬建的13公里,總里程將達292.1公里。這一數據相比2020年的162.3公里增加近130公里。
作為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架橋的作用不可小覷。
近兩年,全市高架橋建設里程接近翻一番,許多原來互不連接的高架橋正“連線成網”,市內交通更加暢通。
一條條通衢大道,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大地為琴路作弦,縱橫捭闔總是歌。
清晨,太陽剛剛爬上地平線,城市“大動脈”之一的金寨路高架南延段,車流漸密。
仰望嶄新的大橋,聞聽呼嘯而過的汽車,參與金寨路(繞城高速-方興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的項目經理王金牛心潮澎湃。
土生土長的王金牛今年37歲,來自于安徽路橋公司,金寨路南延段是其參建的第二條合肥快速化路。
“作為一個合肥人,能參與家鄉的城市道路建設,感受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十分自豪!”膚色曬得黝黑的王金牛侃侃而談,眼中有光。
去年,他參與了南二環-金寨路-合作化路節點工程建設。工程結束沒多久,他們就轉戰到金寨路南延段。今年7月25日,該段主線橋提前兩個月通車。
主線橋通車后,趁著早間氣溫相對較低,20多名工人加緊在高架橋下兩側輔道建設雨污水管道。“現在就剩附屬設施了,我們會加快推進,確保年底前完工,讓廣大市民出行更方便。”王金牛說。
時下,放眼合肥,快速化道路建設如火如荼,空氣中回蕩著汗水與熱情演繹的“交響曲”。
主城之西,機器轟鳴,焊花閃爍,1000多名建筑工人激戰西二環,全力打贏快速化改造工程收官之戰。
高溫下,來自亳州的電焊工胡連山,汗流浹背地蹲在橋面,正忙著鋼筋焊接。“三伏天,我們每天‘干兩頭、歇中間’,科學、安全施工!”
“一標段主線公里,面對疫情、高溫等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分段同步施工,加大人員、設備投入。目前,在崗工人700多人。”安徽水安西二環(北二環-樊洼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一標段項目經理孫高峰說。
作為暢通二環的*后一個節點,這一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后,不僅整個二環一路綠燈,還可以緩解新合肥西站周邊的交通壓力。
“7月19日,歷時僅192天,西二環主線橋順利合龍。目前累計完成總進度約70%,正進行橋面附屬工程和地面道路施工,努力按今年10月份主線橋具備通車條件的計劃實施。”市重點工程局項目負責人岳粹歌說。
城市東邊,包公大道。目之所及,長龍橫空,3000多名工人駐扎沿線,決戰通衢大道。
包公大道(二十埠河-龍興大道)工程是合肥市“五橫七縱”快速路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二環快速路東向切線功能,是實現二環主城區與肥東、新站、瑤海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
“項目建成后可通過龍興大道、合蚌路與合肥繞城高速、京臺高速無縫對接,也可便捷聯系G329、S105等重要國省干線,實現中心城區與對外交通網絡的快速銜接。”市重點工程局包公大道工程項目負責人宋志遠介紹,主線日全線貫通,目前正在推進附屬工程施工,預計今年年底通車。
不止城西與城東,如此火熱的場景,正在合肥大地不斷上演。
從數九寒冬,到蟬鳴螢舞;從朝霞滿天,到夜色闌珊,合肥篤行不怠,奮力建設,闊步向著“城區10分鐘上快速路、30分鐘可達外圍重要組團中心”的時空通達目標挺進,大都市的成色愈發飽滿。
探尋城市快速路的意義,回溯歷史,可以找到答案。
2008年,經歷萬名工人15個月的大會戰,總投資17.7億元、全長7.7公里的金寨路高架橋全線貫通。它似一條蛟龍縱貫南北,連接起合肥老城區與政務區、經開區、肥西縣,縮短了時空距離,緩解了交通壓力,注入了發展動能。
“可以說,‘金高架’拉開了合肥城市快速路網建設的序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常文軍介紹,隨著金寨路高架、長江西路高架、裕溪路高架等快速路相繼建成,合肥初步形成了快速路骨架的雛形。
2014年,隨著城市空間發展框架進一步拉大,合肥又相繼建成方興大道、集賢路、郎溪路等骨架快速路,較大程度地緩解了城市對外和長距離出行的交通壓力。
“合肥是長三角副中心城市,正高質量建設一核四心的城市主中心、十二個城市副中心,城市擴張特別快,需要快速路網支撐。”東南大學教授、規劃院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朱彥東說。
在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的背景下,合肥結合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深化研究快速路網構架,進一步突破原有放射狀快速路網格局,構建與新城市空間組團間的通道需求量相適應、布局更加均衡的網絡型路網體系。規劃方案形成了“五橫七縱、多向加密”、總里程640公里、密度近0.6公里/平方公里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
常文軍表示,在合肥城市能級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快速路網可以支撐城市空間結構,緩解城市交通擁堵,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便捷出行需要和道路交通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2021年,合肥啟動了“1155”行動計劃。在快速路網方面,明確到“十四五”末建成及在建快速路里程超500公里,基本構建完成“五橫七縱”的快速路網骨架結構,實現“城區10分鐘上快速路、30分鐘可達外圍重要組團中心”。
以規劃和“1155”行動計劃為引領,至今年7月,合肥建成及在建快速路網里程達279.1公里,其中建成212.2公里,在建66.9公里。高架橋主線公里。
“近兩年,合肥相繼建成南二環(西南環)、北二環、淮海大道、南淝河路、郎溪路、橋頭集路等快速路。”市重點工程局項目二處處長葉圣彬說,在建項目包括包公大道高架、文忠路高架、西二環、金寨路、宿松路、魏武路等快速路。
由“堵”轉“暢”、連“線”成“網”,合肥快速路網徐徐延展,直抵萬家。
看似尋常*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天氣炎熱,上工時間調整到早上5點,項目管理層要繼續做好隨班作業!”“匝道橋吊裝要提前聯系交警部門!”“起吊時間要通知業主!”……8月3日21時許,文忠路(郎溪路-少荃街)工程項目部燈火通明,調度工作一項項進行。
“基本每天晚上都會開調度會,總結每天完成了哪些內容,有沒有滯后的點!除了調度會,市重點局工作人員每天還會帶著我們全線一路步行,一個點一個點去梳理現場施工情況。我們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加快建設!”中鐵四局文忠路二標項目總工孫世玉說。
在強有力的調度下,文忠路工程橋梁主體結構已完成80%左右,地面系統完成75%左右;預計到今年10月底主線橋部分貫通。
“工程早一天建成,群眾早一天受益。”合肥高位推進,成立專班,加強調度、加快進度,做到科學施工、安全施工、平穩施工,早日讓群眾出行更順暢、心情更舒暢。
“市領導高頻次調度,協調推進重要事項;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全力保障。*近兩年每年的投入都在100億元以上。”市城鄉建設局大建設協調推進處副處長陶賢進說。
以南二環(西南環)為例,為及時解決施工期間遇到的疑難雜癥,市委市政府立足高遠,建立市級推進協調機制,成立工程建設指揮部,統籌協調建設工作。
施工期間,市委主要領導多次實地調研、了解進展,現場調度、解決問題,勉勵大家攻堅克難,努力讓昔日*大堵點,早日成為城市暢通工程*大亮點。整個工程僅用時289天,刷新了合肥城建史紀錄。
快速路建設是民生工程,質量是*一位的。
“我們通過源頭把控,從設計階段開始,按照流程詳細審查和對接設計方案。施工過程中,層層把關,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市重點工程局綜合協調處相關負責人張明說。
快速路建設為綜合性建設工程,項目規模大、技術復雜。
在南二環(西南環)改造工程中,綜合BIM技術、傳感技術等智慧手段構建的“智慧工地”平臺,不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還有效保障了建設安全和品質。
“在橋梁施工中,我們還廣泛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實現‘一降一增’,即大幅降低城市高架道路綜合交通噪聲,大幅增強鋼箱梁橋面鋪裝的耐久性和行車舒適度。”張明說。
匠心筑路,坦途如虹,城市格局更“博大”,品質更“精深”。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拔節生長的城市快速路網,讓市民出行幸福感更深更足了。
金寨路高架串聯了肥西縣城與主城,家住肥西上派的孫鵬朝暮往返之途,相比以往暢通多了。“有橋真好!以前一到明珠廣場就堵,現在從南一環沿著高架跑到方興大道,僅需20分鐘!”
“改造前,這邊一到上下班高峰,原本幾分鐘就能到家的路程,卻要開上20多分鐘!改造后,解決了多年來南二環高架橋長期擁堵的問題,讓來來往往的司機不再苦惱!”蜀山區荷葉地街道綠怡居小區居民朱先華感慨不已。
“城市不斷擴大,人口上千萬,機動車保有量達282萬輛,每天還在以500多輛的速度增長。”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科民警李超表示,城市組團之間通過高架、快速路進行連接,給市民出行帶來了便利。
在百度地圖2022年Q1《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中,合肥通勤耗時較去年同比下降0.37%,環比下降0.59%。
“交通引領城市發展!隨著城市擴張、人口激增,加快長距離快速路網建設是必然趨勢,國內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通過快速路網、軌道交通,實現組團與主城區以及組團之間的緊密聯系。合肥城市快速路網建設方便了市民出行,引領并支撐城市空間快速拓展,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所所長曹慶鋒說。
鼓足干勁,乘勢而上,合肥快速路網建設跑出“加速度”。
今年下半年,全市擬建13公里快速路,總里程將達到292.1公里。2023年擬建長度73.6公里,2024、2025年擬建長度182.2公里。規劃的魏武路、四里河路、新蚌埠路、南淝河路、方興大道等項目,主要路段均采用高架橋形式。
“到2025年,無論是規模、密度還是效率,合肥的快速路網都將與南京、杭州在同一個層次。”朱彥東說。
內通,市域連接更緊密。外連,深度融入長三角。
《合肥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明確,集中力量推進“1155”大交通建設計劃,全面支撐和引領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長三角西翼門戶型、鏈接長三角與中西部的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高水平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觀大道,東聯西出,貫通南北;看城市,能級躍升,扶搖直上。如斯大城,未來可期!(華新紅)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