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te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2023年,合肥市榮獲全省發展民營經濟考核頭部名,蜀山區等7個縣區入圍全省民營經濟考核一類縣名單,占全省總數的58.3%。全市民營企業“森林”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6月13日上午,在合肥經開區紫云路上,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鍛智能”)F1車間內機器聲隆隆,一個有三層樓高、近400噸重的“大家伙”正被吊裝上車,準備發往西安。這是合鍛智能自主研發的成型液壓機,是制造業企業的“好幫手”,在汽車、航空航天、鍛造等領域大放光彩。
“在F1車間,每個月能生產十多臺成型液壓機,銷往北京、西安、鄭州等地,也有一部分出口到越南、印度等國家,它將制造材料一體擠壓成型,在整個制造行業的應用相當廣泛。”合鍛智能研發總監印志鋒介紹。
始建于1951年的合鍛智能,前身為合肥鍛壓機床總廠,在鍛壓設備領域深耕70余載,如今已成長為專注液壓機、機械壓力機、智能分選設備、聚變堆核心部件等各類高精專裝備的制造企業,而創新是合鍛智能走向未來的不竭動力。
近年來,在汽車輕量化領域,合鍛智能自主研制的高速熱成型生產線,成功取代進口,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直接熱成型技術與間接熱成型研制技術的企業;在航空航天領域,合鍛智能建成國內首條運載火箭3米級箱底批量產線,為中國航天提供火箭燃料箱體成型裝備;在合肥“科學島”上,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定制真空焊接設備,為大科學裝置發展貢獻力量……
“技術研發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我們在多個領域圍繞新材料、新工藝等深入研究,每年的研發經費在產值的5%以上,‘十四五’以來,專利申請量達40多件。”印志鋒說。
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合鍛智能產出同比增長19%,研發投入增長20%,新產品迭代30臺套,發貨數據同比增長15%。
與F1車間一墻之隔,大屏幕上的合鍛智能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數據排布清晰。合鍛智能售出的裝備設備信息,在被授權后都接入云平臺中,設備所在城市、企業、個數、是否需要維保等數據井井有條。
“在數字化賦能方面,我們一直在努力轉型,這是安徽省首家機床行業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目前已服務企業1000多家,連接設備6000余臺,運維服務效率提升40%以上。平臺及其應用技術獲得了3項國家級獎項以及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合鍛科技發展部總監嚴浩說,“下半年我們還將持續加大產品研發,完成經營目標,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上海保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保隆”)總經理王賢勇回憶,2018年落戶合肥經開區時,蕞看重的還是合肥的營商環境。“無論是對企業的支持,還是在整個產業的布局上,合肥的政策、服務都很好。”
加之合肥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通,同時又有中國科大、合工大等高校人才資源,政策、區位、人才優勢凸顯,合肥保隆立足汽車行業,基于智能化和輕量化發展方向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迅速在合肥邁出了新征程。
“這條產線是我們空氣彈簧減震器總成的頭部條全自動產線,也是國內頭部條產線,這些產品將全部用在蔚來的某款車上。”合肥保隆空懸工廠生產經理游世權介紹。
在合肥保隆空懸工廠車間內,5條全自動生產線全天候運行,空氣彈簧減震器總成、加速度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等汽車配件如流水般傳送,從車間發往全國各地,在各款新能源汽車中“大顯神通”。
“1線個工人,材料經過裝配單向閥、激光打碼、扣壓起伏活塞等17道工序,形成完整的產品,24小時能產出1400件,其他的產線分別為理想、奇瑞等不同品牌的車型做配套。”游世權說。
近年來,合肥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全力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是74.6萬輛,同比增長1.4倍,躍居全國前五。
“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我們抓住機遇做好核心零部件,合肥保隆向著智能化、輕量化兩方面發展,在智能化方面,我們的空氣懸架產品布局在合肥,發展也非常快,2021年投產時有約2000萬元的銷售額,2023年,這個數字漲到了7億多,今年規劃做到翻倍。”王賢勇說。
合鍛智能在智能制造產業中一路奮進,合肥保隆也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振翅高飛,而這只是合肥市眾多民營企業的兩個代表。
據統計,2023年,合肥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6913.8億元、增長5.7%,占GDP比重54.6%,創歷史新高;貢獻了全市55%以上的稅收;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首次破萬,占全市總量的65%以上;貢獻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擁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含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63.8萬戶,同比增長11.5%,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7.0%;在2023安徽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中,合肥83戶企業入圍、113次上榜,三大榜單第1位均為合肥企業。
“2023年,合肥民營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實際上,合肥市連續多年位居全省民營經濟考核前列,這與我市一直堅持創新引領、培育優質企業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市工信局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處副處長史鳳婷說。
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城市稅收的重要來源。在合肥,持續優化的創新生態、不斷集聚的創業資源,讓民營經濟茁壯成長。
2023年,我市6個“創客中國”參賽項目入圍全國500強,占全省50%;培育省專精特新企業1604戶,其中民營企業1415戶、占比88.2%;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行動,累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045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90%以上……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市頒布了《合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創新設立‘支持保護’專章,為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制度支撐。同時,將全市‘四上’、‘專精特新’、高新技術、重點外貿企業超1萬戶企業及1200余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全部納入‘為企服務’聯系包保范圍,確保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有人跟蹤、全程服務。”史鳳婷介紹。
據悉,為了助力企業擴大市場,我市還打響“合肥市產業融合對接會”活動品牌,截至目前,累計開展活動176場,參與企業6700戶次,完成簽約或達成意向330個,金額超174億元。
未來,我市將持續強化要素保障,完善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機制,統籌財政資金支持,強化產業基金引導,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深化資金、土地、人才、用能等各方面要素保障,為民營企業提供精準服務,推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同時,持續促進轉型升級,樹牢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民營企業創建各級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企業創新載體。大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激發涌現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民營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和技改投入力度,提升企業競爭力。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