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合肥的飛速發展也是近10年的事,GDP漲幅常常位居全國省會城市*一。現在的合肥完全是因為地理優勢和政治優勢發展起來的,以前的合肥就是一個幾萬人的小城,發展到目前常住人口700多萬,據說到2020年要發展成千萬人口大都市,我們拭目以待!
合肥目前勉勉強強算是個二線城市吧!畢竟從人口,面積以及經濟實力上也沒有被那些先發展起來的省會城市甩到哪里去。
合肥未來怎么樣誰都不敢說,現在的階段還在依靠政策傾斜,現在等于城市發展還沒真正上路,真上路子了就會停不下來。合肥的發展并不是故步自封,增速比大部分城市都快,全國城市在現在的經濟狀況下還能達到這個速度的幾乎沒有。
況且合肥還有中國的驕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是國家四座科教基地之一,科研實力十分強大,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11月8日,科技部(國家外專局)發布2019年“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結果,合肥與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一道,榮膺十強榜單。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合肥連續第三年進榜。合肥官方平臺在轉發相關消息時還特意指出,“合肥超南京成都”。
近年來,“*強風投機構”合肥的發展有目共睹,從“家電之都”“中國聲谷”到“IC之都”,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車之都”,諸多名頭越喊越響。
今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合肥GDP達7182.25億元,同比增長2.7%。不久前的合肥市委全會提出,力爭實現“全年過萬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安徽“做大”合肥都市圈的步伐明顯提速。*近,合肥也明確提出,“引領帶動合肥都市圈做強做優,著力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爭當‘優等生’。”
放眼長三角,對標上海、杭州、南京等領頭的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仍有明顯差距。“十四五”將近,一枝獨秀的合肥,將如何帶飛都市圈,融入長三角?
您提及的合肥六安輕軌,是合肥、六安兩市擬建的城市間及沿線通勤軌道交通,線路走向、技術標準、建設方案等已進行深入研究。目前,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兩市正在積極爭取納入國家相關規劃,為工程建設提供依據。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合肥至六安軌道交通項目就已進入準備階段。當時公開的招標內容顯示,線路擬沿合肥都市圈合六發展主軸敷設,全長約65.7公里,設計*高時速120km。
不過,時至今日,項目始終未有實質進展,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網友在網上留言詢問。
這一項目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僅因為六安是合肥都市圈“八子”(包括合肥、蕪湖、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及縣級市桐城)之一,更因為合六經濟走廊“是合肥都市圈城市聯系*緊密、經濟互補性*強、人文交流*密切、發展*具潛力的區域”。
在知乎上一個關于合肥與六安關系的熱門問題下,不少網友的回答,直觀地描畫出兩者之“親”。
有人指出細節,合肥到六安的國道上某樓盤宣傳語:“上海的昆山,合肥的六安”;
還有人調侃:合肥東邊都被劃進南京都市圈,只有一個西邊的六安“死心塌地”了。
自2006年以來,從“省會經濟圈”“合肥經濟圈”,到“合肥都市圈”,再到被確定為長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如今的合肥都市圈歷經數次成員擴容和戰略升級。
從數據看,合肥都市圈八座城市無疑安徽重要“引擎”:以全省四成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創造了全省近六成的經濟總量。其中,作為合肥都市圈核心廊道之一,“合六經濟走廊”的地區生產總值,又占到合肥、六安兩市總量四成左右。
正因如此,合肥與六安之間的互聯互通,被視為合肥都市圈一體化“進度表”的重要參考。
1月,《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公布;2月,《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印發;緊接著3月,《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稱《合六規劃》)隨即出爐。
在上述《行動計劃》中,合肥-六安-金寨市域(郊)鐵路(注: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合肥至六安軌道交通項目)被正式列為推動研究、規劃和建設的市域(郊)鐵路之一;在隨后的《合六規劃》中,亦明確要積極推進合六城鐵等線路前期工作“并力爭開工”。
交通一體化是都市圈協同發展的*一步。*近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合肥都市圈也將基礎設施一體化放在“大基底”的重要位置。
從安徽全省來看,現已開通合寧、合武、京滬、合蚌、合福、寧安、鄭徐、杭黃、鄭阜、商合杭等10條高鐵項目,運營里程達2165公里。這也使安徽領先許多東部發達省份,成為繼福建之后、全國第二個“市市通高鐵”省份,縣域鐵路覆蓋率超過80%。
在這樣的背景下,合肥作為*年輕的省會城市,已成為全國19個重要的綜合鐵路樞紐之一。
今年6月底,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正式開通運營。此前,合肥與杭州、寧波,甚至省內經濟“第二城”蕪湖之間,都一直沒有直達高鐵。隨著這條連接河南、安徽與浙江三省的“華東第二通道”全線貫通,合肥再也不用繞道南京去杭州,也正式補齊合肥“米字形”高鐵網規劃一“捺”。
不少分析指出,這將使合肥真正拿回輻射省內城市、尋求出省合作的交通“主動權”,甚至將對區域格局造成重大改變。(猜你想看:《繞開南京,合肥要奪回省會的尊嚴?》)
此外,11月10日起,另一條備受關注的合安高鐵也將轉入為期一個月的試運行階段,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公開資料顯示,合安高鐵北端銜接商合杭、合蚌、京福等高鐵,南端與安九、昌九、昌吉贛、贛深等客運專線串聯,這無疑將進一步提升合肥鐵路樞紐地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省內,還有滁州、馬鞍山兩個地級市沒有高鐵直達合肥。
城叔查了查12306,滁州到合肥隔天才有一趟K字頭列車,單程耗時超4小時;馬鞍山到合肥一天也只有兩趟車,單程耗時超過2.5小時。相比之下,兩座城市通過高鐵到南京*快都只需要17分鐘左右,而且早已實現公交化運行。
實際上,這兩個城市雖然都是合肥都市圈成員,但由于地理位置、經濟實力等原因,一直與南京走得更近。(猜你想看:《“小弟”接連抱緊南京 合肥:我不要面子的啊》)
而根據《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 年)》設定的目標,到2021年,合肥都市圈互聯互通格局要基本形成,并形成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今年4月,《合肥市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進一步提出,要謀劃合肥都市圈軌道交通建設,要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為目標,加密與其他長三角都市圈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努力構建長三角公交化城際軌道客運網。
顯然,合肥作為區域核心城市,在與周邊城市加速聯通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早在2011年,安徽就作出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分巢湖”的大動作。合肥由此成為一個濱湖城市,面積也一躍從6000多平方公里變成1萬多平方公里, “一個‘區域性特大城市’呼之欲出”。有媒體還以鄰省省會南京為參照,直言未來合肥可與其叫板。
統計顯示,2016年前,合肥與隔壁南京相比,經濟體量都只有后者一半多;2016年后,合肥與南京GDP之比才穩定在六成以上。到2019年,合肥連跨兩級,GDP一躍從7000多億元邁入9000多億元臺階,距離“萬億俱樂部”僅剩臨門一腳。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報告》顯示,長三角地區強二線城市,“已經形成‘恒強恒升’格局”。
2006年,合肥GDP占安徽全省17.57%;到2019年,這一比例提升到25.35%,增長近8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2006年,以現合肥都市圈范圍計算,8座地級市(包括當時還未拆分的巢湖)占安徽全省經濟比重為60.80%;2019年,這一數字僅提升不足1.2個百分點至62.03%。
在外界看來,創新是合肥的“*強基因”,也是合肥都市圈參與競爭的底氣和籌碼,將決定都市圈未來的“天花板”。
在基礎設施等“硬件聯通”基礎上,合肥都市圈也開始推動科研創新“軟件聯通”,抱團融入長三角。
以合肥和六安為例,上文提到的《合六規劃》明確,未來幾年,合六經濟走廊將被打造成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
到2025年,力爭建成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1-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在安徽省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吳琦看來,合肥都市圈的崛起,不僅能帶動安徽省內城市發展,也是長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支撐,從國家層面講,亦符合全國區域均衡發展戰略布局。
在5月29日,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出爐,合肥首次躋身全國新一線年的合肥還處在二線位,城市地位超越了寧波、昆明、廈門等城市。
可以發現,這兩年合肥城市在全國的地位不斷提升。只有城市綜合實力強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合肥投資。
隨著人口增量的變化,除去一線廣、深兩城外,以成都、西安、杭州、合肥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房產市場迎來了大量的落戶購房需求。
房地產市場火不火可以看出一個城市有沒有活力的,因為這是幾萬幾十萬消費者用自己幾十萬幾百萬往里面砸的結果的。合肥可是曾經房價漲幅“全球*一”的城市。
近日,某研究機構對全國286個地級以上城市房地產市場前景進行定量化研究,得出中國城市房地產投資前景TOP50城市。
近期局部城市顯著回暖,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創近三年新高。為了防止市場過熱,寧波、杭州、南京等城市加碼調控
難兄難弟來了,江西南昌,哥倆占著華東六省的位置還發展的這么差,簡直對不起華東這個稱號。不過回頭想想,又憑什么和江浙滬比呢。改革開放,浦東新區,*先收益的是沿海城市,沒你哥倆啥事啊,發展差也在理。沿海沿江畢竟是交通問題,你交通不便發展差也怪不了誰。不過問題來了,南昌有京九線啊,跳出華東格局,比較京九線和京廣線的站點和集聚效應就看出問題了,合肥2000年竟然沒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交通線。
言歸正傳,長三角已經初具規模了,合肥還是個大縣城,留不住人才是挺正常的一件事,寒窗苦讀十幾載肯定想去大城市啊。左邊武漢九省通衢,右邊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人家不帶你玩還吸收你那點僅有的人才,你有啥本事牛逼起來啊。
應該是合肥不爭氣,沒啥底蘊(和其他省會城市比),說過來說過去也就一個逍遙津。經濟環境和工業基礎算是極其薄弱了吧。
安徽省探索過的發展模式問題,起初想皖南和蘇南一樣,蘇錫常共同發展,只可惜上海暫時輻射不到皖江,多年的皖江城市帶起色不太好,才模仿西邊鄰近城市成都武漢,想把一家做大做強,好歹有個拿得出手的。
討論的是合肥發展前景怎么樣,就不在過多贅述了,合肥發展差有很多方面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說得清,也不是我能看的透的。
國家政策層面,安徽部分地區正式加入長三角(主要還是朝中有人,你不帶我玩不行那種),合肥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先給你帶個高帽子,讓別人知道你了解你),合肥去滬寧杭的經濟往來就更加密切,承接產業轉移,工業立市。
交通,高鐵大建設,合肥終于從鐵路時期的犄角旮旯站上了舞臺。滬漢蓉合福商合杭合安九等等合肥終于不在被拋棄,要想富先修路。
人才,合肥的人才培養不是問題,中國前三的科教基地。留住人才才是問題,*近火熱的搶人才計劃,合肥動作還不是那么明顯,希望不要落后。
經濟工業,長三角的產業轉移時期,工業立市戰略,首先讓合肥富起來。白毛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先求富,再謀強。合肥的科技實力在以后的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會表現出驚人的迸發力。
安徽還行吧 離國際化還很遠,各方面都不算完善,交通差 環境差 經濟一般 就業環境也不咋地,教育似乎也還是更不上,全民素質有待提高,所謂長三角也好 四角也好,畫上去又能怎么樣,就像國家給你機會和長三角的江浙滬玩一玩,你木有基礎 比人家矮一截 玩的時候也會更不上顯得累。城市建設時間短,需要沉淀慢慢來吧。不過合肥市政部門可能不是很給力,領導也不行,胡總那幾年發展很快貌似,現在呵呵了…………對了 合肥市傳銷之都。你懂得 這玩意兒在江浙很早之前也有。反正從交通環境服務業發展上看合肥真的還不如蕪湖 馬鞍山。可能合肥的機會會大一些 ,政策傾斜吧,全省之全力大搞建設,暴露的問題很多。
南京上海武漢都是一線二線前列的城市,無法和他們相比,記得08年的時候 合肥政府部門有個規劃用20年時間趕上南京,現在來看 也是呵呵了……他們都是有歷史的城市,建設時間早,很多地方都很完備了。
總之,合肥需要時間,需要更多的文化注入,全民素質都有待提高…………方方面面 …………
勉強二線城市,二線弱三線強,人口基數還是不夠多,吸省內血吸得厲害,人口外流還是比流入多,沒有高校,就一所985大學科大,畢業以后還沒有人愿意留在安徽。放個p都要靠關系,越小的地方越要靠關系,*近二年房價上漲,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要立足于這里沒有親和力,難以留住人。城市發展總而言之也不是樓蓋的有多高,路修的有多寬就是勝利了,這些只是base罷了 。和其他地方一樣 人民的理想職業除了公務員還是公務員 沒有太多機會 ,否則也不會這么去選 。也反應了沒有高端科技產業和公司,哎 !!!修個地鐵搞了很多年,這種效率太低是有原因的,誰還會來?領導不作為,也沒有能力作為!都是想守住那一畝三分地!
合肥,什么*重要?人才,留住人才才是硬道理,人才才是發展城市的基礎,每年培養那些人才基本上都跑到魔都,長三角,深圳那邊去了,不爭氣啊!福利多,待遇好,工資高,人才能留不住嘛?就憑你是安徽省會,你也得在省內帶頭發展,然后輻射皖南皖北啊,魔都,跟它沒法兒比,咱也得努力奔二線前列啊,才能在省內站住跟,省的皖南那四個家伙成天要叛離,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