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為何古稱“廬”字
“廬”,從廣,盧聲。古亦與盧相假借。盧字在甲骨文中早已出現,而廬字是在盧字小篆基礎上易變的,“盧”比“廬”早,文獻記載合肥地方*早名稱也為盧。
甲骨“盧”的文字形,從皿,虎聲。本義:飯器。在說文解字中還有多種解釋。其中,漢·揚雄《太玄經》:“與荼有守,辭于盧首不殆。 ”范望注:荼,白也;盧,黑也?!端涀ⅰA水》云:“水黑曰盧,不流曰奴”。
合肥城池東有白馬山、龍泉山、浮槎山;西有紫蓬山、小團山與將軍嶺相連;北是大別山余脈橫亙(江淮分水嶺);南為巢湖湖泊,南淝河似一條巨龍穿城而過,城池處于“U”字型階地平原之中。
距今8500~5000年間,湖泊面積達到鼎盛期,約為二千多平方公里。這里是一片寬闊的水域或沼澤區域。巢湖演變縮小后,合肥城所在地由沼澤變為平原。
斯地土壤長期為水浸泡,在濕生植物作用和厭氧條件下進行著有機質的生物積累與礦質元素的還原過程,土壤沼澤化,形成了表層土為腐泥或泥炭層。腐質泥越多,土壤越肥沃,土壤顏色也為黑色,滯留在表層水疑似黑色。
“水黑曰盧”,今天還留下地名證據,在老城區西北有一“黑水池”,天祐年間,廬州刺史張崇 “次造西水閶門一所”(舊水西門),筑壩蓄水,稱之黑池壩。黑池壩的來歷還有張崇的傳說。
合肥古稱盧方,*早記載于西周中期青銅器史密簋銘文。該銘文記載著周王命大臣率領齊、萊等四國軍隊與南夷盧和虎聯軍交戰,取得長必大捷的事跡,可補史料不足;同時,也是研究合肥“廬”字來歷,有史可查*早的留存資料。
學者李學勤認為:本文的盧和虎,據銘文地理形勢推斷,實屬淮夷?;此阅蠟槟匣匆?。盧、虎地理位置,應當在這地理范圍。
《通典》廬江郡廬州說:“古廬子國也,春秋時舒國之地?!睋?,盧地即今合肥一帶?!被?,應距盧地不遠。
西周實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一是姬姓親戚分封中原和要害之地;二是周人結為姻親的功臣們,占據較好的地方;三是對古代帝王之后給予優待;四是投靠周人或周邊方國部族就地承認。
一般賜予子、男之爵。按照師寰簋銘文記載,盧方(國)屬于淮夷之地,曾經是向周朝貢納布帛等財物的屬臣,就地承認改“盧”為“廬”,分封廬子國。
“廬”,指房舍、茅廬也。廬的本義為農忙時在田地中搭建棚屋,泛指簡陋居室。如將
?。ㄅf體)小篆寫法拆分,廣下是虎上部;中間為田,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下面為皿。廬子國與巢國同時為巢湖周邊的方國,改“盧”為“廬”,一字之變,具有深刻含義的。
由樹上“巢”走向地面“廬”,廬居比巢居有了很大發展。同時說明位于廬子國的先民們有衣穿,有飯吃。周朝認為這里豐衣足食之地,在斯地索取大量的布帛等財物進貢物品,引起人民起來反抗,導致周王命師俗和史密率聯軍進行。之后,也戰爭不斷。
《風俗通義》稱,古廬子國,后有廬氏。《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廬氏,亦作“盧”,系廬戢黎之后?!锻ㄨb地理通釋》云:“《郡縣志》:廬州,本廬子國,春秋舒國之地。 ”今合肥市是也。
隋開皇元年,沿襲合肥古稱廬(盧),改合州為廬州。 “合肥”名稱出自司馬遷《史記》之中,廬州名稱出現大約晚600年左右。所以,廬州只是合肥的別稱,而不是古稱。
明代學者楊循吉,正德元年(1506),應時任廬州知府馬金之邀來到合肥,準備纂修《廬州府志》。后因意見不合等種種原因而未能修成而歸。
楊循吉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和見聞撰成了《廬陽客記》,后其從子楊可為之付梓成書。楊循吉以“廬陽”來代稱廬州。從書名上看,雖名為“記”,看起來好像是本筆記、游記之類,但事實上其體例卻是一部地方志書。
此書有楊可刻本,現藏北京圖書館,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從書》。明代學者潘鏜編有《廬陽志》。
淝上,是指淝水之濱或支流。主要來自唐代著名文學家杜荀鶴的代表作品之一,《送人歸淝上》:“巢湖春漲喻溪深,才過東關見故林。莫道南來總無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又如《喜遷鶯·晉師勝淝上》是宋代抗金名將李綱七首詠史詞之一。合肥位于南淝河之濱,之后,在詩人、畫家中把“淝上”二字作為合肥的代名詞。
合肥的建制沿革史在《廬州府志》中已經表述很清楚,以廬子國作為建制沿革之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同時,一個地方建制沿革史不能等同于一個地方歷史。按照肥西古埂、蜀山區塘崗、肥東大陳墩、吳大墩、藥劉遺址考古資料和肥東縣文物管理所收藏的新石器文物證明,合肥歷史應為五千年。巢湖撤并后,使合肥歷史更加厚重。
合肥古稱廬州、合肥歷史二千多年的說法,一直在一些書籍和媒體中通行,這不僅是誤傳,而且嚴重束縛對合肥政治、經濟、軍事、城邑 、水運形成發展史的研究。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