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經開區重塑制造業新優勢
6月18日,協議投資額約800億元的99個重點項目在合肥經開區智能裝備科技園集中簽約,其中外資項目18個。隨著又一批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的項目落地生根,合肥經開區“4231”的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4個千億元產業、2個500億元產業、3個300億元產業、1個100億元產業)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來,以制造業為基礎的合肥經開區,全面布局“二次創業”,勾勒出新的發展藍圖,重塑新的競爭優勢,在創新提升方面率先一步,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風景旖旎的南艷湖畔,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監測大廳里,城市橋梁及燃氣、熱力、供水等“城市生命線”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未來這里將成為國際*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基地。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袁宏永告訴記者,“我們打造的城市安全管理‘清華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廣至全國50余個城市,今年計劃推廣到國內100個城市,5年內我們有信心擴大到2000個城市,實現千億元的產值”。
冰箱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筆記本電腦產量占世界的八分之一,以建成區占合肥市0.64%面積的土地,貢獻全市約三分之一的工業產值……亮麗的數據之下,合肥經開區的制造業發展看似“高枕無憂”。然而,合肥經開區自己卻保持著憂患意識,用在合肥市委常委、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楊偉的話來說就是“危機四伏”:“傳統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但科技是短板。我們不能拋開產業這個*大優勢談科技創新,而要以‘科技+產業’戰略,讓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科技*大程度產業化。”
向科技創新要生產力。合肥經開區一方面加快企業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科技孵化器,嫁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聯產業,加速家電、汽車、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迭代升級;另一方面,與清華、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安大等大院大所良性互動,推進清華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等“七大創新平臺”產業化,加快構建智能家電、電子信息及集成電路、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現代服務業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聚焦新能源汽車和存儲芯片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新芯之都”,推動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依托七大創新平臺,合肥經開區實施科技中小企業“四個倍增”(數量、規模、效益、創新能力)計劃,運用“創新券”、科技貸、高企貸等金融手段,設立基金大廈,聚集大量產業基金,構建科技企業成長生態體系。
數據顯示,目前,合肥經開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過55%,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75.3%,全社會研發投入4.5%,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2.8%,授權量年均增長42%。今年一季度,合肥經開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3%,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的貢獻率高達134%。
網絡玉石雕刻機器人、消防滅火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在哈工大機器人合肥智能裝備“雙創”基地內,各懷*技的機器人讓人嘆為觀止。目前,基地已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20余家,為本地30余家企業提供服務,一個智能制造產業的示范集群已然形成。
“我們眼前的廠房和腳下的土地,有一部分曾經是日立建機有限公司第二工業園的廠房和土地。”“雙創”基地市場部總監錢程告訴記者,因市場原因,日立建機第二工業園建成后產能過剩,土地和廠房處于長期空置狀態。合肥經開區支持日立建機科學規劃產能,將其724畝土地退回,導入包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在內的一批智能制造項目。這正是合肥經開區努力打造的“畝均效益高產區”。
弱化速度、強化質量,合肥經開區自2016年起實施“創轉升”(創新轉型升級)行動,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企業績效綜合評價制度。如何用好“畝均指揮棒”,合肥經開區“創轉升”工作組辦公室主任李正茂告訴記者:“我區實行績效評價工程,對企業進行ABC分類,例如大久保機械原為C類,經過倒逼政策刺激,近兩年該企業年產值和稅收貢獻均大幅增長,從C類提升為A類。”通過一企一策、精準幫扶,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推動有限的資源向優質企業、優勢產業集中,真正達到獎優罰劣的效果。
一退一進,實現了合肥經開區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全區產業轉型進一步加快,共盤活低效用地4285畝,嫁接項目將新誕生一個“千億產值”,布局江淮大眾等龍頭企業,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發展。同時,土地的效益進一步提升,2018年全區占地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畝均主營業務收入、畝均利潤分別較上年增長了16%、39.5%、23%。
爬坡過坎、迎來新局面的背后,是合肥經開區以制度創新深耕改革“試驗田”的不懈探索。
在這里,每個產業背后都有一個工作推進小組,他們打破部門邊界,全力服務項目。這就是全區層面構建的“10755”產業創新支撐體系。
“經開區歷經6次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機構不搞定勢,一切以是否有利于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為準繩。”在楊偉看來,精簡高效的小政府,是該區專注于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發展的優勢所在。近幾年來,合肥經開區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進行設置,歸并職能,率先實行大部門制,目前,全區20余個工作部門對應合肥市近百個部門。
職能轉變,服務跟上。合肥經開區對企服務從“保姆式”服務升格為“管家式”服務。“管家”們從企業的戰略規劃、產品設計階段就提前介入,不僅事后協調,更有事前提醒。
與此同時,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在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基礎上,合肥經開區引入第三方實施360度績效考核,讓企業和公眾評判工作優劣,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聘任聘用等直接掛鉤,使得薪酬能升能降、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做到“好有激勵、差有問責”,成為激發干事創業的內在動能。
經過多年探索、完善,合肥經開區形成了“黨政機關職能+企業化管理+績效工資制”的混合體制,使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展示了改革開放試驗區、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創新獨到之處。
“二次創業”,合肥經開區目標指向高質量。今年一季度,該區14項主要經濟指標大多數超過預期,生產總值保持中高速增長,多項指標顯示產業演進和動能轉換明顯向中高端邁進。(文晶 王峰 李長龍)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