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話“醫工融合”推動中國原創醫療器械發展
中新網重慶新聞7月19日電 近日,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主辦的“中國醫學裝備大會暨2021醫學裝備展覽會”成功舉行。大會期間,由中國醫療設備雜志社主辦,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扶醫療”)承辦的“高峰對話醫工融合,推動中國原創醫療器械發展論壇”邀請眾多醫學精英對話“醫工融合”,共同推動中國原創醫療器械發展。
據了解,本次高峰論壇,邀請了中國工程院、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俞夢孫院士、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侯巖副理事長、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智彪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影像科主任許永華教授等專家出席。重點圍繞以聚焦超聲消融技術為代表的國產醫療原創醫療器械的科技性,應用性,創新性等話題進行研究討論。
俞夢孫院士采用錢學森系統觀介紹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體處于穩態、有序性的狀態,其本質是“模擬或滿足人體系統功能態中可使自身走向更高穩態水平的過渡態條件”這是未來醫學本質——廣義的健康概念。對于疾病,無論是當前出現的疾病,還是慢性病,只要回到有序的身體狀態,很多疾病是可以進行治愈的。俞院士認為國產原創的醫療器械,就需要根據這樣的基本原理來設計,從人體有序性出發,以人類大健康為目標。
侯巖副理事長表示,以海扶刀設備為代表的國產醫療原創醫療器械不僅僅是一個產品,還為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致力于打造一個保護知識產權、服務于醫生、企業這樣一個開放、支持、和諧的一個平臺,促進醫工融合,也期待諸如海扶醫療的原創企業可以發明創造出更好的產品,實現技術自主可控。
海扶刀設備發明人之一的王智彪教授提到,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海扶的初衷都來源病人,更好的解決病人的痛苦,在以前為了治病選擇不得不切除器官,現在中國原創的海扶刀設備未來的目標要為1000萬女性保護好子宮、乳房,促進人類的幸福。聚焦超聲消融手術才剛剛開始,需要借助不斷進步的影像技術去更好的發展,影像技術就是聚焦超聲消融手術的眼睛,這雙眼睛越明亮,就看得越清楚。同時海扶還要讓“海扶刀”這把無形的刀變得更快,讓患者的治療更輕松,更舒適。王智彪希望更多的醫生加入到微無創治療領域的隊伍中,讓病人受傷害更小。目前,聚焦超聲消融手術處于行業*一梯隊,歡迎海內外的醫生朋友來學習這項技術。海扶醫療作為中國原創醫療設備的一份子,希望中國的原創企業像雨后春筍不斷壯大。
徐匯醫院影像科主任許永華教授介紹到,海扶團隊通過33年的不斷原始創新,聚焦超聲消融技術在臨床多種疾病的應用逐漸展現出來。除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外,我們還在不斷探索更多的適應癥,如肝癌、胰腺癌,甚至有醫生開始嘗試用于靜脈曲張等疾病。聚焦超聲消融手術具有不開刀、不流血,無輻射等優點,不僅是綠色的治療方法,還讓患者的治療感受更好,痛苦更小,對于無法耐受常規手術的患者十分適合。臨床醫生需要勇于接受新技術,將其用于現有的疾病治療中,將這項技術的適應證不斷擴大。許永華教授還提到,海扶團隊發明的海扶刀設備對國產原創醫療器械有引領作用,首臺海扶刀設備已經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在5G網絡的支持下,順利完成了遠程跨地區的聚焦超聲消融治療,讓海外也非常驚訝。有了原始創新技術,我們不再需要一直“跟著老外跑”。聚焦超聲消融手術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適應證有待發現,希望臨床醫生勇于嘗試,將聚焦超聲消融技術勇于新的疾病治療中,讓更多的患者受益,促進微無創事業的發展。
中國醫療設備雜志社尹晴副社長表示,本次高峰對話通過對聚焦超聲消融領域的探討研究,讓更多人認識到了海扶刀設備作為中國原創醫療器械的產物,它不僅是技術的變革,更是診療方式的變革,為中國醫療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影響,也證明將醫學工程和臨床緊密結合,產學研用,科技創新,才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