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多措并舉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
合肥市是國家級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排名多年保持省內地級市*一。2012年-2016年,6個縣(市)先后成功創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受到自然資源部通報表彰。2017年-2020年,連續4年獲得落實國務院大督查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獎勵。在2019年自然資源部對全國各地級市節約集約利用整體評價排名中,合肥市位居288個地級市的第29位,80個中部城市第4位,省會城市第10位,省內地級市*一位。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2019年土地集約利用監測統計結果排名中,合肥出口加工區、合肥綜合保稅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名列前茅。
在決策層面,將節約集約用地思想自覺化為各級領導干部的行為準則。把節約集約用地作為“立市之本”來夯實,作為“城市文化”“城市名片”來培育。在宣傳層面,通過宣傳專欄、宣傳周、口袋書、國土講堂等形式,讓節約集約用地理念深入千家萬戶。
近年來,合肥市邊探索、邊實踐、邊規范,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機制。建立土地管理委員會集體決策制度。自然資源管理由部門層面上升為黨委政府層面,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促進了節約集約用地;建立了節約集約用地目標考核制度。將各縣、區、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和土地管理情況納入政府經濟目標任務考核體系,由市政府督查和目標辦年度考核,并和獎懲掛鉤。同時,在具體操作方面,建立了工業項目用地規模預核定、劃撥土地使用權*低價款、土地利用“雙向約束”、陽光地產等制度,精準把控*容易產生土地粗放利用的各個環節。
切實發揮規劃對節約集約用地的統籌管控作用。確立“***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以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組團式發展;堅持“多規合一”的空間管制制度,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控制城市無序蔓延;重點突破,點線面結合,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濱湖新區及三大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專項規劃、土地整治專項規劃。完成商服、住宅、工業用地基準地價更新,首編公管公服用地、集體建設用地、農用地基準地價。引導不同領域、不同地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實現基準地價體系的全覆蓋。
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采取“整村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實現農業生產、生態景觀和人居環境的全面提升;運用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政策,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閑置農房與空閑宅基地,既實現了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又為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進行了初步探索;在開發園區建設中設立投資強度、產出強度、建設強度等供地門檻,推廣標準廠房模式,工業用地集約度顯著提升。出臺《合肥市產業用地指南》《關于加強工業項目用地預審工作的通知》《合肥市大項目招商引資政策導則》《合肥市工業用地租讓結合暫行規定》;通過群眾自治、三榜公示、證照認定、成本監督等機制,統籌推進舊城改造,實現了城市的有機更新;采取方格路網布局,堅持多種功能混合的綜合開發項目及功能豐富的街區營造,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以城市綜合體與軌道車輛段綜合開發利用,有力提高了新區建設品質與土地綜合承載力。
近年來,合肥市將存量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作為重點工作推進,堅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認真開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和閑置土地處置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視。2020年,省自然資源廳下達給該市清理處置目標任務為“15%”,市委、市政府要求自我加壓,將目標任務提高到“25%”。組織上領導有力。該市專門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相關市直部門為成員的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清理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制定年度清理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處置范圍、處置要求和支持政策。落實上緊盯不放。定期對清理處置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通報,開展實地督查。市清理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工作領導小組定期開展項目調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照工作方案要求的標準和時間,對各地清理處置工作進展進行通報。領導小組適時組織對縣(市)區和開發區、濱湖科學城開展督查,對清理處置工作進展緩慢的,督促加快進度,對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敦促整改。將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市政府年度目標考核。未完成目標任務的扣減相應用地計劃指標,完成并超出目標任務的給予適當獎勵。
通過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合肥市土地利用指標明顯優化、土地利用監管成效突出、節約集約用地評價結果更優。下一步,該市將著重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重點推動土地利用實現四個轉變,即由增量用地為主向存量用地為主轉變,由單一粗放利用向高效復合利用轉變,由側重強調經濟效益向經濟、社會、生態三位一體并重轉變,由側重政府主導向法制、行政、經濟手段并用轉變。二是加強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相關制度創新。構建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制度框架,包括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三是構建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相匹配的節約集約用地新機制。四是形成全域、全過程、全要素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新技術。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