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歷史八大名人你認識幾位?
周瑜(175-210),三國時廬江舒縣(今廬江縣西南)人,字公瑾,三國時吳國名將,著名軍事家。出身士族,少年時與孫策結為至交,人稱周郎。曾協助孫策在江東創立孫吳政權,屢建戰功,先后被授予中護軍、江夏太守等職。后輔佐孫權,鞏固江東的東吳政權。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下,他和魯肅堅決主戰,并親率吳軍大破曹兵,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
包拯(999-1062),北宋廬州(今合肥)人,字希仁。北宋著名清官,天圣進士。初為天長縣令,1040年起先后任西北轉運使、揚州、江寧、瀘州州府、開封府尹、監察御史、大理寺評事、知諫院、又諫儀大夫、三司使、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大學士、樞密副使等職。死后謚為孝肅,人稱包公。他任開封府尹時,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不畏權貴,時稱“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成為一代清官的典范,著有《包孝肅奏議》。
李鴻章(1823-1901),清合肥人,字少苼,道光年間進士,洋務派領袖。1853年辦團練抵抗太平軍,1858年入曾國潘幕,襄辦營務,1861年編練淮軍,在他的主持下,淮軍逐步實現近代化,成為清政府國防軍主力。1862年升任江蘇巡撫,1865年為兩江總督,1867年授湖廣總督,1870年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洋務派領袖。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先后開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主要有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津榆鐵路等企業,創立北洋水師學堂,主持向海外派遣留學生活動,建立北洋海軍,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劉銘傳(1836-1896),清合肥人,字省三,淮軍將領,洋務派高級將領。1864年任直隸提督,1884年率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1885年,任臺灣首任巡撫,實施了一系列政策,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被譽為“臺灣洋務運動之父”、“臺灣近代化之父”,著有《劉壯肅公奏議》。
丁汝昌(1836-1895),清廬江縣人,字禹延,晚清北洋海軍提督。1854年參加太平軍,后判投清軍,官至記名提督。1881年親率北洋水師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1888年出任北洋海軍提督,1895年威海衛之戰,他指揮北洋艦隊抵抗日寇,彈盡糧*拒*投降,服毒自盡,以身殉國。
段祺瑞(1865-1936),中華民國合肥人,字芝泉,著名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1887年以“*優等”的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炮科畢業,前往德國留學。1890年,任北洋軍械局委員,1894年參加甲午中日戰爭。1902年任北洋軍政司參謀處總辦,1910年加侍郎銜,外放任江北提督。1924年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臨時執政(國家元首),1936年病逝于上海。
馮玉祥(1882-1948),中華民國巢縣(今巢湖市)人,字煥章,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愛國將領。1910年任陸軍第20鎮(師)第80標第三營管帶(營長),1914年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1918年任湘西鎮守使。1921年率軍入陜,組建“西北軍”,晉加陸軍上將銜。1926年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1936年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國防*高委員會委員、軍政部部長等職。1946年公開抨擊蔣介石內戰、獨裁政策,積極支持國內愛國。1948年宣布“同內民主派的同志們一起,推翻蔣介石的獨裁制度,為中國實現和平與民主而奮斗”。1948年受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回國途中不幸。
楊振寧(1922-),合肥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1945年赴美留學,就讀于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當選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2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榮譽講座教授。1993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1994年榮獲美國費城波維爾獎,1998年任華僑大學名譽教授,1996年獲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97年榮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管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國際編號為3421號小行星正式命為“楊振宇星”。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