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球芯片服務商總部落戶高新區合肥“IC之都”正在崛起!
繼合肥高新區與華為達成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后,6月5日,華證科技大陸上市總部項目也正式落戶高新!
華證科技是立足于兩岸的臺灣第三方芯片驗證服務公司,擁有近二十年的驗證服務經驗,2017年從蔚華科技獨立后,便積極布局大陸市場,在上海設有集成電路驗證服務中心。
日前,美方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還要切斷華為供應鏈,禁止美系供應商向華為供貨。陸續有美系半導體公司,如Lumentum Holdings、Arm宣布停止向華為供貨或是中止與華為的合作。
于是,大陸掀起一片供應鏈保護措施,積極開發并提升未來在5G,物聯網,車用電子領域相關的芯片的自制能力。
而這一切,似乎直指合肥。畢竟,合肥已成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快、成效*顯著的城市之一,躍升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后起之秀”。
5年前,從幾乎沒有集成電路產業基礎,到如今大手筆一個接著一個,合肥打造“IC之都”、追逐“中國芯”的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成為全國少數幾個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城市和集聚發展基地之一
有人可能會疑惑,為什么是合肥,不是深圳、武漢等其他城市?行業內的人比我們更懂,來看看有力的回答。
在簽約現場,華證科技總經理林正德明確說明了落地合肥的原因:合肥高新區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雄厚的科研實力、充沛的創新活力和優越的營商環境。
5年前,從中關村起家的北京君正做出一個重要決定,把部分研發人員從北京遷出,在合肥高新區建立第二總部。
1、集成電路產業忌浮躁,需要沉下心來做研發,合肥科教底蘊深厚,“耐得住寂寞”由來已久;
2、芯片設計離不開下游應用,需要與華東和華南兩個主要市場密切溝通,合肥是中東部重要鐵路樞紐,1至4小時可到達北京、上海、南京等主要城市;
3、這還是個技術、人才、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地方政府持之以恒構建產業環境,合肥有打造“IC之都”的耐心。
幾乎同一時期,一個國際公司的汽車電子團隊也迎來了大步向前的機遇——在合肥高新區的扶持下成為一家獨立自主的公司。這就是后來在中國車載信息娛樂、輔助駕駛等芯片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擁有60%以上后裝市場份額的杰發科技。
緊隨其后的,還有深耕細分市場存儲設計的兆易創新、集成電路封測企業通富微電子、智能芯片先行者寒武紀180余家企業猶如星光匯聚,在合肥形成了涵蓋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環節的全產業鏈,年產值保持約20%增速。
2013年10月,合肥市政府出臺《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首次提出“合肥芯”的中國“硅谷”之夢,落下集成電路開局的重要一步,該規劃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和目標。此時,合肥全市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僅有13家,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為28億元。
有著“京東方模式”下的龍頭聚集案例,合肥也將其復制到了集成電路產業上。不僅先后吸引了聯發科技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存儲控制器大廠群聯電子、處理器芯片供應商君正科技等進駐,而且促成存儲大廠合肥長鑫自研DRAM芯片、通富微電與芯碁微電子的的項目落地,進一步為合肥IC列車再添引擎。
2017年6月,晶合公司*一批產品下線nm驅動IC單片晶圓的良率達到技術母廠力晶水準,同時正式通過客戶的產品可靠度驗證,進入量產。晶圓項目的投產,破解了缺“芯”的局面,也解決了“芯”和“屏”結合的難題,打破了國產面板芯片幾乎全靠進口的局面。
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已形成了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以及設計服務、人才培養等全方位的發展格局。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與合肥市招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合肥市共有集成電路企業144家,2017年合肥市實現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235.6億元、同比增長31.03%,復合增長率全國*一。
僅僅是幾年的時間,合肥造“中國芯”的夢想就照進了現實,圍繞完善“合肥芯”“合肥產”“合肥用”全鏈條,打通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而到2020年,合肥還將力爭產值突破500億元,全力打造“中國IC之都”。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