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看點:從“制造”躍向“智造”的政策“密碼”
2016年4月,國務院在批復的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中,明確了合肥作為“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的位置。
2016-2020年,合肥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保持9.5%的中高速增長,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合肥規上工業增長29.5%,居長三角城市第二、全國省會城市第二、GDP相近城市*一。
五年間,世界制造業大會連續三年在合肥成功舉辦,并成功舉辦三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三屆世界聲博會。
五年間,合肥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合肥制造”加速躍向“合肥智造”。
記者走進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是聯想集團旗下*大的PC研發和制造基地,屬于國家評定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工業設計中心以及綠色工廠。
“過去五年時間,我們實現了三個*一和三個突破。”聯寶科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從2016年500億到2020年實現1016億,我們用5年時間實現年度營業收入翻番,成為合肥*一家營收突破千億的企業,成為合肥*一大工業企業,并且連續7年蟬聯安徽*一大進出口企業,產品銷往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每銷售8臺就有1臺產自聯寶。”
泗縣的三個突破,體現在業務布局、研發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方面。在研發創新上,這家企業五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資,現在擁有2100多名研發工程師,獲批專利總數1361件,累計研發新品約600個系列,平均每年研發新品超過120個。此外,聯寶科技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加速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業界領先的智能化標桿生產線臺的個性化訂單需求。現在流水線秒即可下線臺筆記本電腦,交付效率和質量保持業界領先。
這五年,在合肥發展成全球“龍頭企業”的不只是聯寶科技,而是一個長長的企業序列。
合肥京東方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全球*一,視涯科技成為全球*大的硅基OLED微顯示企業;
擁有國內*一的DRAM供應商長鑫存儲、國內*大COF卷帶生產企業奕斯偉,晶合公司手機面板驅動芯片代工市占率全球*一;
更加令人注目的是,這五年,“芯屏汽合”“集終生智”成為合肥產業新地標。現已擁有家電、智能語音、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4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3個產業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智能語音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集成電路產業復合增長率國內領先,同時擁有存儲、驅動芯片2個方向12吋生產線,獲批“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
新型顯示產業實現“從砂子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布局,新型顯示器件整體規模國內領先,液晶面板出貨量約占全球10%;
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形成“基礎應用技術+底層硬件+數據計算+智能終端+行業應用”產業鏈,2020年中國聲谷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以上、入園企業超過1000戶的“雙千目標”。
家用電器“四大件”產量連續十余年全國領先,冰箱、洗衣機占據國內1/4規模,智能化、高端化產品占比持續提升;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躋身“千億產業”,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轉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規范化運營;
光伏產業構建“產業+應用”鏈條,主要產品綜合出貨量突破50GW,裝機規模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合肥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時,透露了他們的主要做法。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些做法,恰恰正是“合肥制造”躍向“合肥智造”、戰新產業集群發展和快速騰飛的“政策密碼”。
“密碼”一:聚焦國家戰略方向,高起點謀劃布局戰新產業。合肥主動圍繞國家新興產業重點布局方向,針對我國曾經“缺芯少屏”的產業格局,聚焦打造“芯屏汽合”產業地標,主攻產業鏈核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全鏈條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推進。深入推進“三重一創”(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及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構建“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戰新產業集群的梯次培育格局,即以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3個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為引領,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7個省級基地,光伏新能源、智能制造等10個市級基地為支撐的集群建設體系。
“密碼”二:把握產業發展規律,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以龍頭企業的引進培育和重大項目的加快建設推進產業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加速產業集聚。新型顯示產業相繼建成了京東方6代線代線,加快建設維信諾AMOLED6代線等一批投資百億級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500億元,并圍繞龍頭陸續引進建設了三利譜寬幅偏光片、江豐濺射靶材、清溢光電掩膜版以及鼎材高端顯示材料等填補國內空白的補鏈項目。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培育了長鑫存儲這一國內DRAM領域領軍企業,正在加快建設存儲制造基地項目、并引進了晶合晶圓、通富微電等一批重大強鏈項目,總投資超250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相繼實施“中國聲谷”、四維圖新第二總部等項目,總投資超400億元。此外,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產業相繼實施了蔚來中國總部、江淮大眾、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等一批龍頭企業的重大項目。
“密碼”三:聚力攻堅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合肥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打通“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關鍵環節,推動創新成果快速轉化。一方面在產業“卡脖子”領域,組織企業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發力,形成了一批突破性技術成果。另一方面,以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引領,加快推動科技與產業協同創新,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積極布局量子信息、類腦智能及精準醫療等未來產業。
“密碼”四:創新產業融資模式,有力撬動社會資本。2008年以來,合肥市通過產業基金與京東方合作,不斷創新方式實施項目融資,成功探索出“國有資本投資入股—通過資本市場退出—循環再投入”的產業投資路徑,撬動社會資本投資以京東方為龍頭的新型顯示產業,實現了新型顯示產業的跨越趕超。近五年來,合肥進一步強化資本支撐作用,先后成立了250億元的芯屏產業基金、30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5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等數十只產業專項基金。
“密碼”五:放大政策支持效應,精準制定 “綜合+專項+金融產品”的全方位政策體系。在綜合政策方面,出臺“高質量發展30條”、“三重一創”等支持政策,每年拿出100多億元“真金白銀”助力產業發展。在專項政策方面,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出臺“中國聲谷”、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光伏、線上經濟等專項支持政策,精準支持重點產業領域關鍵環節……
對龍頭企業和地標產業發展的支持與扶持力量,不僅來自于產業政策,也來自于財政政策。
聯寶科技負責人告訴記者:“千億聯寶的達成,離不開省市區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特別是發改委、經信局、財政局等部門與企業密切聯系,及時掌握企業訴求和發展動態,所推出的扶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方向精準,政策全面,支持高效。”
“以財政之策,聚資金之力,澆產業之花——這是財政支持產業發展的‘合肥模式’”。合肥市財政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財政產業政策是政府調控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合肥財政聚焦產業發展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通過補充機制、重置機制、引導機制、撬動機制,用‘指揮棒’推動產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
據介紹,近5年來,合肥財政逐步構建了“主政策抓全局、專項政策抓領域、‘一事一議’政策抓重點”的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以財政產業政策的“合肥模式”全力培育“合肥智造”的發展新動能,全方位支持戰新產業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重點支持部署戰略性基礎前沿研究,建立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在“卡脖子”和領跑技術攻關領域打造國家級創新平臺,以近160億“大手筆”支持16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項目建設和13個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服務保障“國之重器”、“創新之鑰”,提升戰新產業發展“基礎力”。
突出龍頭引領,引得“鳳凰”來,離不開資金和政策支持“好梧桐”。通過統籌財政資金、盤活存量資源等方式,近5年累計投入226億元,聚焦重點產業及產業鏈項目,通過對項目未來十年投入產出進行預測分析,完善分類支持的財政政策體系,對建設前三年關鍵時期予以“雪中送炭”式的前傾支持,全力打造“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現象級產業地標。
強化核心支撐,圍繞“三重一創”、軟件和集成電路、光伏、新能源汽車等專項領域,建立戰新產業投入機制。近5年累計投入60.2億元,統籌推進重大戰新產業基地、重大戰新產業工程、重大戰新產業轉型建設,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聯動產業集群梯次培育機制,提升產業發展“爆發力”。
優化資源配置,“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形成合力,更多采取政府投資基金、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支持方式,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優化政策執行能力,全面實行網上電子提交和電子審批,實現企業政策兌現“掌上辦”,力爭資金直達快兌;開展政策績效評估,既關注預算執行和預期績效實現,又著眼重構和放大政策實施效果的成效機制,形成科學決策、強力落實的“閉環效應”,凝聚政策和資金兩個合力。
進入“十四五”,合肥提出了戰新產業發展的新目標:構建“2833”發展格局,即: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打造2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五千億級產業集群;圍繞家電和智能家居、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新材料、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創意文化產業打造8個具有國內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圍繞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造3個千億級龍頭企業;培育30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