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中新網安徽新聞8月2日電 (通訊員 吳嘉慧 李秋晨)“通過實地參觀學習,我深刻領悟了廣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兒女在中國的領導下,‘不拿軍餉、不穿軍裝、永不轉業’的艱苦創業的光輝歷程,加深了對‘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的理解與認識,心中愛黨愛國的忠誠情懷和使命擔當愈發堅定。”在新疆軍墾博物館科技分館,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李科夢深有感觸地說。
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賡續紅色歷史基因,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實踐中認清時代,增長才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家級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點團隊——“探尋兵團精神,賡續紅色歷史基因”實踐團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社會實踐調研,通過實地走訪、重走軍墾路、訪談對話軍墾人等實踐形式,深入挖掘半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各民族優秀兒女緊密團結在兵團的大旗下,建設新疆、保衛邊疆以及踐行兵團精神的時代價值。
在軍墾文化博物館分館所展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歷史展中,團隊通過凱歌進疆、艱苦創業、激情燃燒、“三個隊”的作用四個展覽篇章了解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發展,尤其是解放軍在人跡罕至的荒原上發揚南泥灣精神,一手拿***,一手拿鎬,拉開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軍墾大業。廣大兵團兒女在中國的領導下,在人跡罕至的荒原上發揚南泥灣精神,形成“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在這樣一個被譽為戈壁明珠的現代化城市,誰能想到幾十年前曾是荒無人煙,野獸出沒的戈壁灘。在這里,“將軍談笑指天山,便引春風度玉關”的王震將軍,細膩柔情的“戈壁母親”金茂芳等軍墾人在兵團各條戰線發揮著聰明才智,用自己和子孫后代的青春熱血奉獻給祖國邊疆的軍墾事業。
除了內容詳實的發展史展覽外,團隊在歸國博士陳宇奇個人出資創辦的軍墾二代博物館中強烈感受到軍墾人對于新疆故土的馳騁與熱愛,從農耕文化陳列室到農工家庭陳列室,從連部陳列室到思想文獻陳列室,生動再現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時艱苦的實際生產、生活場景。
“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這是周恩來總理考察石河子墾區時說的一句話,它深深地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地知識青年奔赴新疆、安心邊疆、建設邊疆,推動新疆的各項事業發展。在周總理紀念館,團隊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大家表示,身為青年黨員要學習老黨員、老軍墾的偉大兵團精神,增強理想信念和奉獻意識,永葆人的政治本色,以青春之光,添祖國之榮,照亮追夢之路。
“不識天下人,猶記將軍像。軍墾*一代的老兵們,有的已經老得誰也不認識了,但一看到王震將軍的畫像,他們便敬軍禮說道‘王震將軍,您交給我們的使命完成了’。”在接受團隊采訪時,第二代軍墾人、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十四社區第四黨支部*張娟講述了兵團精神背后的紅色故事。“我年輕時跟隨丈夫來到新疆,可以說是過了嘉峪關,兩眼淚汪汪,越走心越慌。那個時候苦啊,在建設新疆的初期,冬天十分寒冷,兵團人穿著破舊的棉軍衣,用破布裹著腳,外面套著個大膠筒就在外面干起了活。住的地窩子就五平方米大,一張床是土堆的,床旁邊就是火墻可以做飯。”兵團人在這段歲月里苦中作樂,在艱苦奮斗的過程中尋找*純粹的幸福。“我的丈夫為了不耽誤工作,體檢的時候讓醫生開具身體‘健康’證明,繼續堅守工作崗位,*后將生命獻給了兵團建設。”這堂生動的“大思政課”,深深打動了團隊全體成員。
團隊成員采訪了石河子市第十屆人大代表馬蘭同志,她不僅是第二代軍墾人,還多次被評為優秀員及2020年全國百名*美生態環保志愿者。馬蘭同志的父母親都是軍墾*一代,受父母親的影響,馬蘭同志在1975年初中畢業后響應毛的號召下鄉到莫索灣,“當年我去的時候團場環境是比較艱苦的,沒有電、沒有水,點的煤油燈,在團場艱苦工作五年后,因為自己當時吃苦耐勞積極肯干,在1976年光榮加入中國。”馬蘭同志也牢記父母親的教導,“教育我們要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無論到了哪兒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工作,和老百姓團結好,打成一片,老老實實做人,不說空話,多做實事”。
走進軍墾*一連,仿佛掀開了歷史畫卷,訴說著無數軍墾兒女永垂不朽的功績。艱苦創業的軍墾兒女用自己年輕的身軀締造兵團的輝煌和新疆的發展,偉大的軍墾文化是歷史的結晶。短短數小時的參觀調研,在這邊軍墾故土上,*令團隊感到震撼的是“軍墾*一犁”雕塑,粗繩深深勒進戰士們的肩膀,他們雙腳深陷泥土,皮膚愈來愈黝黑,信念卻愈來愈堅固。在這樣高強度勞作的生產、生活環境中,墾荒戰士們要肩負屯墾戍邊的特殊使命和保衛新疆穩定的戰斗任務。白天生產,晚上站崗,一手拿鎬,一手端***,用汗水和生命在這片亙古荒原上一步步建起城市。跟隨歷史的腳步,團隊重走完舊址的軍墾之路,進一步深化了對兵團精神和軍墾文化的認識,得到了思想的洗禮和精神的升華,堅定了在新時代推進邊疆治理現代化中發揮實際作用的信心,擔負起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
“在中國的領導下,廣大兵團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實現了荒漠變綠洲,沙漠變繁華的奇跡。”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牛小俠表示,要深入結合“四史”教育,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史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將兵團精神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及實踐,進一步擴展紅色基因在青年學子中的輻射范圍,充分發揮兵團精神在青年學子中的政治引領和思想引領作用,以兵團精神激發青年學子勇擔使命,抱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際行動扎根廣大基層農村和祖國邊陲,積極投身西部計劃,扎根邊疆、奉獻邊疆,助力鄉村振興與邊疆治理現代化。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