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傳來!合肥重磅消息!
9月20日前,位于合肥廬陽區三十崗鄉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工程將竣工,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首個主干路網——三國城路(G206連接線一期工程)也將全線貫通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中優先部署的大科學裝置,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準以來,*一個落戶合肥的國家大科學裝置項目。目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經建成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也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個大科學裝置。
該項目的目的是基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多年來取得的核聚變實驗成果與進展,進一步解決大規模低溫和超導等一系列科學技術問題,為我國開展聚變堆核心部件研發和建設提供科學技術基礎,同時,推動核聚變能加速走向應用。
2019年10月,該設施的園區工程在合肥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內正式開工,整個園區占地600畝,共有14棟單體,總建筑面積13.89萬平方米。記者獲悉,該園區工程將于9月20日前竣工。與此同時,目前,相關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也在加緊建設中,一部分設施已經開始“進園”。下一步,相關建設方還將與合肥研究院聯合,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等。
記者了解到,該研究設施建成后,有望成為國際磁約束聚變領域參數*高、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研究平臺。在整個設施建設過程中衍生的相關技術,還可推動高能物理、電力儲能、核磁共振、地質勘探、深空推進等多個領域發展,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作為大科學裝置集中區首個主干路網,三國城路(G206連接線米——三國城路是廬陽區迄今為止承建的*大市政路網項目,貫通后,它將成為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交通和輸送水電氣配套的主干路網。
大科學裝置的“家”是怎么建成的?為何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9月17日,記者來到即將竣工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探尋“聚變堆”園區等工程建設的“秘籍”。
通透美觀的玻璃外立面,造型別致的非線性屋面……初入園區,撲面而來的是14棟單體建筑“身上”滿滿的科技感。濱湖科學城管委會工程建設部部長姚文兵告訴記者,園區工程建設從外觀設計到主體建造,都下了“硬功夫”。“例如許多‘波浪’式或圓弧式的屋頂,我們就采用了非線性屋面圍護自動鎖邊機器人來建造?!币ξ谋f,節能環保的理念在建設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主體工程主要使用了鋼結構,極少用混凝土材料,屋面也鋪滿了光伏。
而工程中難度更高的,是依據實驗需求進行的整體建造?!坝捎趯嶒炘O備體積大,廠房需要進行超高超大設計,單層超高廠房高度為40米,吊車梁的跨度也好大,要求特別高?!本圩兌秧椖繀⒔▎挝恢薪ㄎ寰猪椖拷浝硎┬窆飧嬖V記者,針對幕墻面積大的特點,施工中采用了幕墻龍骨預加工等技術,相當于在制造工廠里把結構搭好,再運到現場進行安裝。
作為大國重器的“居住地”,園區建設的每一處都需“錙銖必較”。在相關設備的核心廠房,按照設計要求,地坪每平方米的承載力,必須達到10噸,而且50年沉降不能超過1毫米,這對地面土壤的含水率等提出極高的要求。建設過程中,施旭光等人針對基礎混凝土受力體系建立了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并用一次次的嘗試,來讓建設“達標”。針對屋頂材料防水性能,施旭光更對每一個焊縫都不“放過”。“不能讓任何一滴水滲入?!笔┬窆庹f。
與此同時,該項目還建立了全市首個完整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G技術,依托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建設了一套數字化工程協同管理系統,在系統中,所有工程施工安全、質量、進度、投資、檔案等都能進行可視化管理。“通過智慧系統,我們*細可以看到工人們釘的釘子。”
姚文兵介紹,就在園區建設的工程中,項目已經申報了9個大項、46個小項的建筑業新技術以及30項專利?!霸谝幌盗邢冗M技術的助力下,我們有信心沖刺中國建筑行業工程質量*高獎——魯班獎。”
姚文兵很黑。今年夏天,在園區工程進入攻堅階段時,他連續兩三個月幾乎“住在”了工地上,炎炎烈日把他的皮膚曬得黝黑?!霸缫惶旖ǔ?,我們離核聚變發電就更近一步?!?
與姚文兵一同奮戰的還有一千多位工人,高峰時40多家施工單位共1200余名工人、200多臺工程車輛共同作業,幾乎任何時候,走進園區,都是一派熱火朝天景象,今年春節期間,工地也是全員不放假。
三國城路是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交通和水電氣配套的主干路網,從今年4月底封閉開工到即將全線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原本需要9個月才能完成的建設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就搶晴天、戰雨天,保障速度也要保證質量?!比龂锹讽椖繀⒔▎挝恢需F四局項目經理王廷田告訴記者,在一些關鍵節點,施工團隊會采取“大會戰”模式,比如5號調蓄池的施工。
“5號調蓄池整體長度達98米,寬10.1米,深度9.65米,蓄水量約6000立方米,是9座中工程量*大的一座。”王廷田說,為加速完成這項大工程,200多名工人“三班倒”大干了40多天。在施工區域還建起了大棚,克服雨季的影響。
記者獲悉,在規劃總面積約19.2平方公里的大科學裝置區內,共有5個大科學裝置計劃在此布局建設,此外,還將建設科學小鎮、成果轉化區、科學服務區、預留區+生態用地等多個功能片區。
姚文兵介紹,集中區建設將繼續快馬加鞭推進。今年內,將開工建設“三路一渠一支路網”項目,主要是魏武路、譚崗路、古城路、滁河干渠和科學小鎮(南園)支路網。目前,所有項目立項均已完成,房屋征遷進入掃尾階段,正在緊張開展前期設計及報審工作。
2022年,擬開工8條路網項目,主要是譚崗路(魏武路-三國城路)、楊崗路(大姚路-合淮路)、雷俞路(滁河南路-三國城路)、科學院北路(楊崗路-滁河南路)、三國城路(古城路-新G206段)、規劃路(古城路-滁河北路)、魏武路(譚崗路-新G206)、科學島連接通道(三國城路-創新大道)。目前,已啟動前期設計工作,年內確保完成設計工作,明年待合肥市國土空間規劃調整和用地報批手續完成后立即開工建設。
同時,合肥濱湖科學城還正在謀劃建設長8公里、寬400米生態農業廊道及未來科學館、科學小鎮(南園)等一批重點項目。
面向未來,一座創新策源強勁、成果轉化高效、生活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的科學新城,正在拔地而起?!凹袇^建設將充分體現合肥的‘科里科氣’,并努力實現科研“圣地”、農田耕地、旅游勝地相得益彰,力爭成為世界*流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币ξ谋f。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