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一字之變 產業轉型:從“制造”到“智造”
從外面看,這和普通工業園區并無差異,工人們早已返家。但車間內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灌裝包裝生產在黑暗中有序進行,一鍵式視覺識別機器人和零轉換的線小時在崗……
“制”為加工,“智”為知識,同音不同義。從“合肥制造”到“合肥智造”,一字之差,蘊藏的卻是合肥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層邏輯。
在工業起步之初,合肥*多算個跟跑者。一大批內遷企業安家落戶,奠定了合肥工業發展的基礎。
當時的合肥主要“負責”加工,產品囊括了城市生活的吃穿用行。有了“積蓄”后,合肥未滿足于現狀,開始從家電產業入手尋找新機遇。
走進白電龍頭長虹美菱制造工廠,“5G應用示范點”標牌矗立在智能冰箱生產線G大帶寬、高速率、低時延的網絡特性,通過5G網絡串聯起整條生產線,進而完成車間乃至整個廠區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5G賦能下,我們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包含制造領域生產、供應、設備、訂單和質量等九類數據,通過數據快速應用,可以實現生產效率和品質明顯提升,效率相較以往提升20%以上。”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首席專家胡明勇介紹說。
在合肥經開區聯寶科技生產基地,平均不到一秒即可下線一臺筆記本電腦,智能制造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去年9月,聯寶科技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智能標桿線“哪吒”和“水星”順利投產,筆記本電腦主板生產線自動化率和整機組包生產線%。在數字化、智能化加持下,聯寶科技連續三年實現年度營收跨百億增長,2020年實現年度營收1016億元,成為合肥首家千億企業。
企業智能化改造熱情高漲,合肥“智造大城”撲面而來。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合肥發布了國內首個智能制造地方標準,累計培育117家智能工廠、1107個數字化車間。
*一臺窗式空調、*一臺微型計算機、*一臺VCD……這些“*一”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合肥制造”。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中國大陸首條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第六代生產線、中國首條氧化物面板生產線……進入新時代,這些“*一”的背后同樣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合肥智造”。
打開企業賬本,你會發現,眾多在肥企業研發投入的占比均呈現逐年遞增狀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2.09%,達到6.1億元;華米科技二季度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6.8%,占收入的8.7%;科大訊飛上半年研發投入12.25億元,同比增長27.36%……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營收、口碑,研發投入占比已成為軟實力的較量。
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對這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肥統統有“獎”。合肥逐年加大市級先進制造業政策資金投入,出臺支持光伏、軟件、集成電路等專項產業政策,產業基金、借轉補、財政金融產品、事后獎補等政策工具不斷豐富,普惠性政策、產業政策、創新政策、人才政策等共同發力,以支持不同發展階段、發展方向、發展特點的制造業企業,獎補規模超百億元。
你看,維信諾的OLED顯示屏及模塊生產技術,已成長為突破日韓新式顯示技術壟斷夢想的明日之星;
你看,安利股份擁有專利500多項,其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說“安利材料,全球都用”毫不夸張;
有了創新內核的驅動,智造產品不再是“舊時王謝堂前燕”,也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上半年,合肥2177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29.5%,創13年來同期新高。其中,新興產業持續壯大,產值同比增長39.2%,占全市工業57.4%,創歷史新高;龍頭企業高歌猛進,近500戶超億元企業打好工業生產穩中加固的基石。
從“制造”邁向“智造”,一字之變,變的是格局、是發展、是進化,而不變的,是這座城市積極進取、勇攀高峰的精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