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區聚焦未來科技 量產引領產業發展核心技術
中新網安徽新聞4月25日電 (記者吳蘭)擁有僑夢苑、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歐美同學會長三角海創中心等國際化雙創基地,聚集各類海歸人才1萬余人的合肥高新區,近年來焦未來科技, 量產引領產業發展核心技術。
合肥高新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大區塊,先后獲批中國亞太經合組織園區、國家生態工業園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等20多項“國字號”品牌。
歷經30年的創新發展,合肥高新區已經成為安徽省科技創新主體*多、活動*密集、研發投入*大、相對績效*高的園區,并且走出了一條“科學-技術-創新-產業”的邊際效益遞增的可行通路。近年來,該區堅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取得顯著成績。
據介紹,合肥高新區大力構建服務于基礎研究、應用科學與技術科學的四類創新平臺,量產引領產業發展核心技術。
一是發力原始創新平臺。圍繞安徽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布局,發力省級以上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采取“邊建設邊科研”的模式推進量子國家實驗室、安徽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大科學工程和設施集群落地。
二是集聚新型研發機構。緊密圍繞園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精準醫療等主導產業,招引匯聚國內領先的大院大所,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協同并進。
三是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平臺。實施規上企業研發機構“消零”計劃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平臺建設。
四是加快專業化科技孵化平臺發展。依托高新區已建成300萬方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加快構建涵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數字技術賦能平臺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的生態集群,形成面向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專業孵化平臺集群。國產航母電磁彈射器核心部件、天宮對接艙紅外傳感器等大量前沿技術產業在平臺內研發、生產。
“合肥高新區科技創新成果從科技創新從單點離散走向立體系統。合肥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呂長富說,在量子科技領域,墨子號實驗衛星、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的關鍵研發環節在區完成,世界首臺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悟源”、中國首款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司南”誕生于此,已經基本形成每季度都有重大成果問世的生動局面;在人工智能領域,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與合成、聲紋檢測等領域連續15年全球*一,類腦國家工程實驗室轉化的腦機接口技術在全國實現首例醫學應用,全球首套“核磁兼容型腦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樣機去年問世,華米科技成功研制全球首款融合人工智能和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智能芯片,實驗室技術轉化的科技成果出現井噴。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