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寸土”真正能生“寸金”——合肥經開區“工業園丁”現象觀察
新華網合肥11月16日電(李東標)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間內實現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一直是各地開發區探索的難題。近年來,地處長三角地區的安徽合肥經開區探索設立“工業園丁”模式,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集中,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走進合肥經開區哈工大機器人智能制造雙創基地,智能網絡玉石雕刻機器人、消防滅火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適用于各種應用場景的機器人各顯身手,讓人嘆為觀止。“我們眼前的廠房和土地,有一部分曾是一家傳統裝備制造企業二期項目的廠房和土地,由于產能過剩,長期處于空置狀態。” 哈工大機器人智能制造雙創基地市場部總監錢程介紹。
為提升發展“含金量”,合肥經開區支持該這家企業退回閑置用地,將該地塊連同周邊近千畝土地整體規劃為智能科技園項目,為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打造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中心。目前,智能科技園已引入國軒新能源電池、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蔚來汽車等高端智能制造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200億元、稅收收入10億元。
在這場交易中,傳統制造企業通過“瘦身”甩掉了包袱,新入園企業拓展了生產和經營空間,政府則通過盤活閑置土地增加了稅收收入。這一多方共贏的結果,得益于合肥經開區打造的“工業園丁”模式,即通過績效評價、分類管理等方式對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同時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比,*大程度促進有限的資源向優質企業、優勢產業集中。
據合肥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在發展初期對土地資源的粗放式供給,導致了近年來合肥經開區同全國其他經濟開發區一樣,也出現了發展層次不高、產業結構不優、空間資源約束等問題,其中土地要素制約尤為突出,占據了一定的空間資源。
為此,自2016年以來,合肥經開區創造性實施“創新轉型升級發展行動”,專門組建“創轉升”辦公室,以“畝均效益”為導向,著手解決低效用地、低端產能、低效企業和閑置土地(廠房)等難題,實行產業優勝劣汰,激勵和引導企業形成畝均產出*大化的發展導向。
此外,合肥經開區還引入第三方中介評價機構,從畝均稅收、畝均主營業務收入、畝均利潤、環境保護、研發創新5個方面,對區內所有占地工業企業進行績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將300多家工業用地企業分為A、B、C三類。
“企業分類后,我們實施差別化的管理機制,重點加大對*一檔企業的扶持力度,倒逼末檔企業主動轉型升級。”合肥經開區“創轉升”工作組辦公室主任李正茂介紹說,該區一家機械企業原為C類企業,經過倒逼政策“刺激”,近兩年來年產值和稅收均出現大幅增長,一舉從C類提升為A類,為世界500強企業做配套,成為該區*一批提質升級的典型代表。
針對三類企業,合肥經開區突出“差別化管理”和“存量挖潛”,給予不同的供地、資金、融資和技術改造政策,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合肥經開區安排專項資金扶持A類企業優先發展,B類企業利用土地再開發、“零增地”技改、技術合作等形式改造提升;將C類企業的低效用地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C類企業不享受區級財政金融政策和金融產品,不參評各項先進,以此倒逼低效產能主動轉型。” 李正茂說。
近期,合肥經開區啟動了違法建設治理專項行動,大力開展“園中園”內企業違法建設、違規租賃及安全消防隱患等問題摸排、查處工作,以“零容忍”的態度重拳治理違法建設亂象,堅決對違法建設說“不”,不斷優化園區發展環境。
在李正茂看來,在多年的實踐中,“工業園丁”模式已成為解決低效用地、低端產能、低效企業“三低”難題的突破口,不僅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還提高了畝均稅收,推動了合肥經開區工業經濟邁向高質量。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