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啊!新聞來了【202232】
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合肥總控中心加快建設、謀劃論證“科大硅谷”、加快復旦兒科醫院安徽醫院建設、手持“一卡通”將享受更多的“同城待遇”……《安徽省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重磅發布,163個項目馬力全開,93個項目入列“國家級”。
2022年,安徽將在科技聯合攻關、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重點領域“再發力”,按下融入長三角“快進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安徽科教資源豐富,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創新安徽”將為區域發展貢獻更多“攻堅力”。
今年,我省將加快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深化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聯合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推進機器人、新能源、新能源和網聯汽車、通航、環境等G60科創走廊產業聯盟發展,共同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推動成員城市間創新券互認互通,并出臺支持政策措施,鼓勵在滬蘇浙等創新資源集聚地建設研發地,吸引更多先進科技成果在皖轉化。
掛牌運行中國科大科技產業組織學院以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未來技術和數據空間研究院,謀劃論證“科大硅谷”建設,并適時啟動。
長三角城市之間,產業優勢各有所長,今年我省將通過產業鏈的協同合作,形成發展合力。
在農業方面,我省將深入推進與滬蘇浙農業部門、龍頭企業在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等方面合作,全面建設高附加值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深化皖浙糧食產銷合作戰略框架協議,全力打造“皖美糧油”品牌。
在戰新產業方面,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新材料4個萬億級和智能家電等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引導企業參與長三角產業鏈分工合作。
今年制定數字長三角安徽實施方案,加快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合肥總控中心建設,協同推進長三角“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布局,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合肥二級節點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增上云企業6000家,推出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100個。
今年“軌道上的長三角”將邁出新步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協調推進滁寧、寧馬城際建設,實現安徽、江蘇段整體同步推進。協同加快沿江高鐵合肥至上海段、合新高鐵泗縣至宿遷段、揚馬城際前期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
開展新一輪港航資源整合,深化與滬蘇浙港口戰略合作,配合制定長三角港口群發展集團組建方案,加快建設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共同構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形成一體化治理體系。
制定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方案,積極引入貨運航空公司,增開合肥至日韓、歐美等全貨機航線,全面提升合肥新橋機場航空貨運綜合保障能力。制定合肥臨空經濟區總體方案,積極申報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今年,我省將編制滬皖共建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初步方案,在皖南等地區謀劃布局若干基地。
醫療資源將進一步實現共享。加快復旦兒科醫院安徽醫院、上海六院安徽醫院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建設,推進省屬相關醫院與滬蘇浙高水平醫院在腫瘤、中醫等領域合作共建。深化醫聯體、專科聯盟建設,加強醫療機構深度合作,積極提升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我省將進一步拓展居民服務“一卡通”在文旅、交通、民政、稅務等領域應用,完善技術支撐,積極探索“一卡通”在省內及長三角區域的“同城待遇”。同時,落實國家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方案,制定安徽行動計劃,協同浙江方面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加快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新安江百里大畫廊等項目建設。
2022年,安徽省將圍繞八個重大事項,實施163個項目,總投資12079.2億元,2022年度計劃投資 1701.2億元。
記者梳理2022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項目計劃表看到,2022年的163個項目中,續建項目101個,計劃開工項目47個,儲備項目15個;其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項目37個,強化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項目8個, 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項目22個,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項目9個,提升城市發展質量項目8個,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62個,推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項目7個,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項目10個。其中,人工智能研究院、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產業園、合肥市廬陽區老城商圈更新提升、沿江高鐵合肥經南京至上海段、肥東十八聯圩生態濕地項目、長三角醫養結合區域中心(合肥廬江)等93個項目被列為國家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年度重點工作安排項目。
位于政務區的合肥天鵝湖文化商務區近日宣布將全面啟動新一輪提質擴容行動。合肥市政務區休寧路片區、祁門路片區、習友路片區、十八崗片區四大地塊今年全面啟動舊城改造和征遷工作。
相關部門提供給908新媒體的信息顯示,合肥政務區天鵝湖文化商務區將加速推進雙拆加快空間拓展,融入十五里河片區整體發展圈。十五里河政務區段將進行整體走向重設及河景廊道規劃,與即將上市的紅四方地塊實現有機整體設計。軌道交通方面,在三號線、四號線基礎上,合肥政務區規劃建設途經習友路片區的軌道交通9號線、穿越天鵝湖文化商務區的軌道交通10號線、用“芯”承載夢想打造“中國IC之都”合肥初步完成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
“無論是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完善程度,還是這里對人才、產業的扶持力度,都讓我們對合肥芯片產業的發展信心十足。”在合肥5年,先導薄膜先后推進ITO靶材及其他薄膜材料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半導體用高純金屬及合金靶材項目等多個核心產業化項目,不斷為芯片前端市場注入鮮活的創新活力。劉洪浩興奮地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們獲得了安徽省“三重一創”重大工程項目的3000萬元補助,這為他們專注芯片材料的生產、研發提供了充實的保障資金,幫助他們能夠更好服務于芯片產業。
2013年,合肥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多年來,合肥圍繞集成電路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集成電路與本地新型顯示、裝備制造、家電等主導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驅動、存儲、電源管理等特色芯片,打造了存儲、顯示驅動、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等4個特色芯片產業板塊,并分別在高新區(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經開區(存儲、裝備)、新站高新區(顯示驅動、材料)形成產業集聚。
記者從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合肥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現已有企業超300家,聚集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2021年,合肥市實現全產業鏈產值近400億元,同比增長約30%,先后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列為集成電路產業全國重點發展城市,獲批全國首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和國家首批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企業蓬勃發展,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的名片也頻頻亮相高端制造:晶合晶圓產能供不應求,實現在液晶面板驅動芯片領域代工市占率全球*一;杰發科技、伏達半導體等龍頭企業在車規級、手機快充芯片領域實現國產突破;芯碁微裝成功登陸科創板,雙臺面激光直接成像設備打破國外壟斷;至純科技國內首個12英寸晶圓再生基地順利量產……
在這些佳績背后,是大批創新成果的加速涌現:杰發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座艙芯片客戶覆蓋通用、大眾、吉利等國內外*流整車廠,君正科技T02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國際領先,全芯智造制造類EDA填補制造核心支撐工具空白等。2021年,合肥集成電路企業新增授權專利279件,總數達5556件;新增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家,共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7家。
同時,合肥出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從支持基金投資、貸款貼息、企業上臺階、新建項目建設、流片、購買IP等方面,全流程支撐企業發展。為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合肥加快推進合肥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合肥微電子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結合集成電路企業資金需求量大、需求方式多樣等特點,合肥聚焦金融支撐,創新投資方式,先后成立市級芯屏產業基金(總規模25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總規模300億元)、經開區石溪產恒集成電路基金(總規模10億元)等,重點投向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環節和重大項目。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