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投了諾瓦聚變天使輪
創投圈應該都記得這一筆天使輪——
近日,諾瓦聚變宣布完成5 億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囊括了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君聯資本、光速光合、高榕創投、華控基金、明勢創投及臨港科創投等知名機構及重要戰略投資人。
投資界向多位知情人士確認,包括阿里在內還有2-3家未披露投資方,也參與了本輪投資。
名不見經傳的諾瓦聚變有何來頭?這家創業公司今年4月才剛剛在上海成立,背后的掌舵者是一位65后科學家——郭后揚,他長期深耕核聚變領域科學研究,成果豐碩,還曾擔任能量奇點CTO。
所謂核聚變,歷來被看作“人類終極能源”,這背后則是一場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
故事要從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說起。
郭后揚,1965年出生于河南固始縣,是固始高級中學1981屆畢業生,四年后又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真空專業。緊接著,他進入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并取得了碩士學位。
(圖源自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此后,郭后揚繼續深造之路,遠赴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能源及材料研究所留學,在1993年獲博士學位,隨后受聘于加拿大原子核聚變研究中心,深耕于核聚變賽道。因研究成果突出,他在1999年成為美國華盛頓大學首席研究科學家、TCS 實驗總負責人。后又在2008年加入美國TAE公司,任職首席科學家、首席實驗戰略家、實驗運行部主任。
2019年,新奧集團在內部啟動緊湊型核聚變實驗,郭后揚也受邀回國,出任新奧集團副總裁、聚變研發首席技術官。隨后在2022年4月,能量奇點宣布郭后揚加入公司并擔任首席技術官,并直接領導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研發團隊。
直到今年4月,郭后揚在上海正式創立了諾瓦聚變。該公司秉承“核聚變+人工智能”戰略,致力于研發小型模塊化核聚變反應堆,為全球提供安全、零碳、經濟高效的分布式能源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諾瓦聚變選擇的是場反位形(FRC)技術路線,核心特點是利用磁場反轉實現等離子體的自約束,從而減少對外部能量的依賴。相較于主流的托卡馬克裝置,FRC裝置結構更為緊湊,更易于實現模塊化和工程簡化,從而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諾瓦聚變還宣布了三個階段的技術目標:短期目標是實現1億度離子溫度,完成關鍵技術驗證;中期目標是實現聚變能量增益Q>1,攻克經濟高效獲取聚變能的核心技術難題;長期目標是成功實現50兆瓦(MW)的聚變電力輸出,推動小型模塊化聚變電站商業化,助力2035年全球能源結構向零碳供電的可持續轉型。
在此前的公開演講中,郭后揚曾表示,未來化石能源如果逐漸退出全球市場,到2050年人類會面臨超過10%的能源空缺,這就給核聚變能源發展提供了有史以來蕞大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實現聚變能源商業化,可以幫助克服聚變堆的關鍵科學技術挑戰,極大節約聚變試驗的時間和成本,加速推動聚變研究進程。”這些觀點恰恰呼應了諾瓦聚變的核心戰略,也不難理解郭后揚再度投身創業的初衷。
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核聚變,能力到底有多強?
有一個生動的例子——一杯D2O(重水)通過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可以產生9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力,這些能量可以為一個家庭供電865年。
“可控核聚變對于人類的意義,基本可以等同于火對于原始人的意義(甚至更高)。” 險峰曾在文章中表示,“因為一旦成功,意味著人類從此獲得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糧食、水以及一切以能源為載體的工業品價格將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計。”許多投資人都認為,可控核聚變將是人類的終極能源。
這一論調也在人工智能迎來爆發后顯得更加迫切。因AI大模型的訓練需要大量消耗大量能源,而核聚變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OpenAI的創始人奧特曼就是這一觀點的擁躉者,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到核聚變,認為AI和核能這兩項事業緊密相連。
根據《2025年全球聚變產業報告》,過去5年,全球核聚變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總投資額已經從2021年的19億美元迅速攀升至97億美元。同時,核聚變企業數量達到53家,相比2021年的僅23家增加143%。
相對應的,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將增長一倍多,達到約945太瓦時(TWh),這一數字略高于日本目前的全年用電量。其中,AI優化型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2030年將增加到目前的4倍以上。
此時此刻,核聚變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投資人不約而同提到一個觀點:未來誰能主導新一輪的“能源革命”,就有可能主導未來的經濟范式和國際規則。正如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多次提出,終極能源“可控核聚變”就會成為產業和國家競爭的“殺手锏”,甚至可能超過“蒸汽機”的歷史貢獻。
未來無限美好,但現實依舊骨感。科學圈曾經有這樣一個笑談:你在任何時間去問科學家,可控核聚變啥時候能實現?得到的回答永遠都是:“還有50年”。
如今,核聚變商業化夢想正在照進現實。《2025年全球聚變產業報告》預計,在2030至2035年之間,將有超過35家公司建成可產生凈能量的商業化聚變示范電站,另有28家公司計劃在這一時期內接入電網供電。
里程碑一幕出現了。美國公司Helion公司的商用聚變電站已于近日在華盛頓州啟動建設,并計劃于2028年起為微軟數據中心供電。今年初,該公司宣布完成4.2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估值達54億美元。
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邊,核聚變同樣爆發出“中國速度”——1月,中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實現億度千秒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創造托卡馬克裝置高約束模運行新的世界紀錄;3月,“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原子核和電子溫度均突破1億攝氏度,進入燃燒實驗新階段;同一時間,能量奇點自研的經天磁體,創下大孔徑高溫超導D形磁體蕞高磁場紀錄;5月,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工程總裝正式啟動,預計2027年建成,有望在2030年通過核聚變點亮頭部盞燈。
猶記得,蘇聯物理學家、托卡馬克裝置發明人之一的列夫?阿爾茨莫維奇曾說過:“當社會需要核聚變時,核聚變就會準備好。”
也許,人類離“造出太陽”的一天不遠了。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劉博,原文: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
含山縣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基金招GP
安徽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基金擬出資
從產品出口到標準協同:新能源汽車出海的模式躍遷
固態電池企業「欣界能源」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
全球萬億能源大變局下,大儲趨勢分析與預測
諾瓦聚變完成5億元天使輪融資,推動核聚變能源商業化
沉浸式閱讀阿里,投了諾瓦聚變天使輪
清科創業(旗下創業與投資資訊平臺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