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報】?超前布局發展新質生產力代表性產業
合肥作為內陸省會城市,新世紀以來獲得了快速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究其原因,在于合肥高度重視科研成果轉化,注重創新,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形成了“多鏈”融合的創新生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當下,“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超前布局新質生產力代表性產業。
準確理解新質生產力理論內涵和特征
人類的每一次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的一次質的飛躍。從政治經濟學看,生產力是人類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作用于勞動對象為人類創造財富的能力。構成生產力的三個要素即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指的是科學技術對生產力三要素具有乘數效應,即掌握了科學技術知識的新型勞動者、有科技含量的新勞動工具和借助科技擴展了范圍和形式的新勞動對象。從西方經濟學角度看,生產的土地、資本、勞動“三位一體”要素結構,后來逐步擴展了技術(知識)要素,近年來又擴展了數據要素,形成了“五位一體”的要素結構,一般用“全要素生產率”來衡量科技進步貢獻。
新質生產力概念是相對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的生產力,是相對于上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形成的生產力的又一次質的飛躍,是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生產力質態升級。頭部、二次產業革命延伸了人的“體力”,第三次產業革命延伸了人的“腦力”,新一次產業革命將延伸人的“智力”和“壽命”。基因技術、量子技術、數字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多群組技術持續涌現,將催生一大批未來產業,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典型代表性產業。
著力集聚和優化組合新質生產力要素
一個城市或區域要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點在于集聚新質生產力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等要素,并在生產領域實現要素的新組合,培育發展出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創新在新質生產力中起主導作用。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將從未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到生產體系中。“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決不能得到一條鐵路。”因此,新的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產才是創新。
當下,合肥要繼續著力將科技研發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依靠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依靠可持續技術研發支撐壯大新興產業,依靠前沿技術的商業化創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合肥要著力集聚和優化組合新質生產力要素,本質上來看,勞動者要素上要加強政策引導,依賴各類市場主體集聚高水平人才,尤其是STEM人才;勞動工具要素上要研究出臺政策,引導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尤其要引導推進工業軟件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勞動對象要素上要依靠科技擴展其范圍和形式。新質生產力要素優化組合依靠的企業家和創業者,要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高度重視技術型創業活動,開拓新型工業化場景,打造跨界融合場景,建立標志性場景,為新質生產力要素優化組合提供應用場域。
前瞻性布局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新質生產力的具體承載和發展主體是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在具體產業上做活大文章。近20年來,合肥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謀劃深、布局早、招商有辦法、發展有實招,全面優化了合肥產業結構,下好了“先手棋”,取得了令全國矚目的成績,積累了一些有效的經驗。但是如何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還需要加強前瞻性謀劃部署。既要抓緊推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要大力推進工業軟件、產業互聯網和工業APP在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加快實現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又要想方設法加大已經形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其可持續發展;更要緊抓新技術革命的機遇,超前布局面向未來的產業,培育一批新產業。
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初步擬定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合肥市要結合本市產業基礎,瞄準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盡早編制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實施方案,著力引入前沿性技術研發成果到“科大硅谷”等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培育布局具有未來產業潛力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和創業團隊。重點在未來信息(量子信息、量子計算、類腦智能和人工智能)、未來制造(生物制造、智能制造和激光制造)、未來能源(核聚變、氫能)、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領域率先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進一步優化“多鏈融合”的創新生態
合肥已經取得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多年來形成了“多鏈融合”的創新生態。一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整合了國內外產學研和上下游科技資源,賦能產業升級,提升產業的競爭力。二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政府想方設法打破科研與經濟之間的藩籬,依靠企業家或創業者實現科研成果轉化,衍生出一大批優質的高技術企業。三是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政府科技研發投入撬動企業研發投入,引導風險資本、私募基金加持技術創新企業,積極推進優質企業資本市場融資,形成了發展的資金鏈。四是依托名牌市場主體集聚了人才。構建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和工匠等齊頭并進的人才鏈。五是圍繞“四鏈”構建了政策矩陣。政策的針對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得到了市場主體認可,且切實引導和促進了優質企業發展。
面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面向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盡早謀劃未來產業布局實施方案,進一步優化布局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打通“堵點”和“卡點”,實現各鏈的有機鏈合;梳理優化保證“四鏈”能夠深度耦合的“政策矩陣”,從而使“多鏈融合”創新生態實現良性循環,為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奠定創新生態基礎。培育高水平企業梯隊,蕞終形成一批標志產品、典型企業和代表性產業,在全國率先形成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特色產業鏈,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支撐合肥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級教授、安徽省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