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橋未來城市新價值中芯搶占合肥發展先機!
由此,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拉開帷幕。根據規劃,項目完工后,將滿足近期目標年2030年
看今朝,合肥是宜居的,“養人之城”左擁兩座國家森林公園,右攬八百里巢湖;它又是創新的,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羨煞旁人;它還是強勁的,“芯屏汽合、集終生智”各領風騷,2020年GDP歷史性地邁過萬億大關;它更是開放的,駱崗中央公園、新橋科創示范區等“城市會客廳”雛形漸顯。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合肥顯然有著更大的雄心。剛剛閉幕的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支持合肥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城市的演進總是有章可循。在業內專家看來,經歷農業社會城市、工業城市、后工業城市、現代城市四個階段后,追求生態環境、人類生活、經濟發展的和諧共生的第五代城市呼之欲出。若以上述要素為坐標,合肥正是一座邁向5.0時代的城市。
衡量一地發展水平的指標有很多,但*為客觀、直觀的無疑是GDP。2000年,合肥的GDP僅為325億元,全國排名80位開外。此后的二十年間,合肥換擋提速。2020年,合肥地區生產總值站上萬億元大關,歷史性地躋身全國前20位。
對于這一問題,各種解讀頻頻見諸媒體,但歸結起來,無非是堅持了科創與產業的同頻共振。
這些年,用足用好中國科大、中科院在皖機構等高校及大院大所資源,合肥建成了名副其實的創新高地。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在我國,能夠集齊這些位于金字塔尖科研平臺的城市,僅有4座——北京、上海、深圳、合肥。
以京東方落戶為肇端,合肥構建起以“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產業方面,以2008年京東方落戶為肇端,合肥構建起以“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入選首批國家級戰新集群,數量居全國第4位。
“在合肥,科創與產業不是割裂的,而是同頻共振的。”在觀察人士眼中,合肥的創新服務于產業發展,產業的發展又反哺并倒逼著創新的再接再厲。
不久前召開的合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合肥要爭當全球科技創新的“開拓者”、全國戰新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優等生”、全省“三地一區”建設的“領頭雁”。
那么,誰會是繼合肥高新區、合肥經開區(南區)之后,又一個支撐科創與產業同頻共振的載體、又一個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勢力”呢?
發展的*一要素,是空間。規劃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的新橋科創示范區(合肥經開區北區)無疑是重點項目的*佳選擇。
眼下,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的建設正快馬揚鞭。入駐園區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在此規劃的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年。可以說,在合肥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過程中,這一項目將扮演主角。
時間軸再往前拉,2019年,安徽省單體投資*大的工業項目長鑫存儲在新橋如期投產。
“十四五”時期,合肥將打造“2833”產業集群。其中,2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支撐性項目正是長鑫存儲、蔚來汽車。在他們的帶動下,上下游企業加速向新橋聚集。
難怪,有分析人士直言,“新橋科創示范區,是觀察合肥新興產業發展的*佳窗口”。
新橋,不僅是全市戰新產業版圖上隆起的一塊高地,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的加持下,這里更是合肥世界級表達的“傳聲筒”“擴音器”。這一點,從法蘭克福、迪拜等世界級城市的發展脈絡中便可窺見。
11月15日,運行8年后,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迎來改擴建工程。可以預測,這對打造合肥臨空產業基地、安徽對外開放新平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和世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將產生重大現實意義。
有了“產”和“港”的新橋,經濟發展自然擁有堅實保障。那么,構建第五代城市必需的優越生態環境、優質生活社區呢?
打造一個全球族們都認同的“國際化的家”,有這么幾點要素不能缺少,它們包括:
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領導者,歷經文旅創新五次迭代的華僑城集團北上合肥。它帶來了豐富的經驗,以及在30多年時間中摸索出的“文化+旅游+城鎮化”全新模式。
“我們計劃用5到8年時間,投資500億元,打造一座9.2平方公里的自然、產業與生活編織的理想之城。”據合肥華僑城相關負責人介紹,華僑城空港國際小鎮將通過聚集居住、商業、教育、醫療等資源,為新橋科創示范區匹配作為居住地、旅游目的地所需的一切要素。
至此,港、產、城在新橋示范區形成了閉環,一切關于人和生活方式的內容都能在這兒尋到蹤跡。
伴著落日余暉,邀上三兩好友,或置身湖畔,漫步閑話;或步入創展中心,品上一壺香茗、一杯苦咖。再有閑情,待夜幕落下,扎一頂帳篷,玩味野趣……盡管建設剛剛起步,但華僑城空港國際小鎮的存在,為一路狂奔的合肥,注入了一絲柔軟。
規劃中,小鎮被自然包裹,18公里的“森林環廊”環繞四周,寶教寺湖、焦湖宛若“點睛之筆”,鑲嵌其中。當匯聚全球設計力量的規劃之筆在兩座湖泊間連上一根線,串聯起科創、商業、生活、藝術的中央水岸躍然紙上。
產業集群由南向北伸展,止步于水岸之南,以商務、運動和城市創意綜合區的形式交織在草地、濕地與島嶼之中,工業的色彩在水岸的過渡中,逐漸淡化,*終溶解。同樣,人居生活區鋪展到水岸之北,演化成酒店和休閑空間。而濱水商業、文化空間、公共活動空間在兩岸隔水相望。
11月9日,參與中央水岸全球招標的3家國際知名建筑設計團隊分別遞交合肥的國際濱水新提案,圍繞“水”與“未來城市”命題,展開創意激蕩。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華僑城空港國際小鎮是新橋科創示范區的配套。但事實上,它的意義不止于此。”該負責人如是說。
當前,合肥正處在歷史上的*好時期。二十年來的加速蝶變,為當地當下了良好發展基礎。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的在此疊加,以及省級層面的全力支持,讓合肥的未來,更加可期。
“大家有信心把小鎮打造為合肥的加分項和‘城市會客廳’。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調動集團資源,助力合肥、安徽‘雙招雙引’,助推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為合肥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安徽打造‘三地一區’貢獻力量。”上述負責人表示。
在華僑城空港國際小鎮東南側,是極近臨湖的綠色生態湖居裝修產品--寶教灣(5號地塊),即將于本周六重磅開售!
該地塊是項目中難得瞰湖住宅地塊,向西緊鄰寶教寺湖,向東背靠滁河干渠景觀資源帶、三十崗水源保護地,擁享兩處難得的濕地景觀資源。
為了不辜負如此不可多得的湖景資源,華僑城精心設計、排布各住宅組團,同時也打造多層級社區景觀,盡可能實現戶戶觀景的美好視野。生活在這里,仿如棲息于森林中、湖泊畔,是推窗可見的粼粼波光和濕潤微風,也是出行與歸家途中的沉浸綠意,時時舒緩生活與工作的生態平衡。
居住于此的生活自然靜謐,卻也不遠離繁華生活所需。距離寶教灣地塊1KM就是中央水岸,寶教灣內部有約5600㎡的社區商業配套,以后會有便民超市、衛生服務站以及文體活動中心等,可以滿足居者基本生活需求;下樓步行2分鐘時間即可到小鎮創展中心,體驗小鎮時光的特色餐飲、健身、兒童娛樂等設施。
項目自建幼兒園,步行即達;緊鄰的約4.1萬方的空港國際小鎮小學規劃已獲批,即將開工建設。與板塊內合肥六中新橋校區、合肥168新橋分校、15年一貫制國際學校等形成區域一站式教育,名校體系自成一脈。
據*新消息,合肥經開區近500畝街坊規劃出爐。占地約198畝地塊位于寶安路與分水嶺路交口,規劃建造15年一貫制學校,包括18班幼兒園、36班小學、18班初中、18班高中。
占地277畝地塊位于花蓮路與虹橋路交口,其中中小學用地218畝,將建造105班高中。
地塊北側是空港示范區周邊*一一家三甲綜合性醫院,總用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床位1000張。一期總建筑面積約9.2萬平方米,床位500張,是整個新橋科創示范區醫療體系的核心。
出行方面,項目緊鄰主干道分水嶺路、團肥路,驅車半小時即達合肥市區。且據10月29日消息,合肥新橋機場S1線合肥西站樞紐先行段工程開始場地圍閉,標志著該線施工準備工作正式啟動,未來將實現與合肥主城的極速連接。
產品本身,寶教灣更是懂得何為國際化社區的標配。不僅是小鎮內難得意式建筑風格,豐富的立面色彩,尖頂與盔頂搭配的獨特設計,美觀與實用兼具,深化在地居住體驗;更是小鎮內首個精裝產品,審美與舒適兼具,全系采用高端家居品牌,配備高品質中央空調、消毒柜、凈水器等,讓精致因子滲透到菁英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遠離城市喧囂,卻不遠離城市生活,在合肥很少擁有這樣的地方,居住生活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真正意義上的“入則寧靜,出則繁華”。
更難能可貴的是,寶教灣全部裝修交付,*新備案價格顯示,其低密度裝修多層只要1.4萬+/㎡左右,裝修小高層只要1.2萬+/㎡左右。
且需要提及的是,華僑城空港國際小鎮的房源銷售一直是產業人才優先的原則,本次寶教灣全裝修住宅,可能是*一一次面對市場銷售的房源,也是*一入駐這個國際化社區的機會。
11月24日,NeoPark工藝設備啟動安裝,預計2022年第三季度正式量產,將有超過1萬名研發人員和4萬名技術工人工作于此,且未來隨著沛頓存儲、蔚來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不斷入駐,以及萬豪酒店、國際學校、空港醫院等一系列配套的落地運營,區域內人口集聚效應更加明顯,未來華僑城空港國際小鎮的常住+辦公等人口預計達到35萬。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