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有了“肥西樣本”
這些年來,安徽 探索符合中央要求、體現時代特征、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安徽已從農業大省跨入工業大省,從 工業大省邁進新興制造大省。可以說,當歷史發展之滾滾洪流以磅礴之勢噴涌而來,挺進新時代的 “安徽制造”,正為經濟行穩致遠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強勁的新動能。
“三個轉向”: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 從粗放低效轉向綠色發展
在位于肥西經開區的錦瑞汽車部件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擁有專利技術的氣門室罩蓋。公司總經理錢立勝介紹,該產品率先實現革新,用尼龍合金材料代替鋁、鋼等金屬材料,減輕了重量,增加了可塑性,并且通過汽車機油氣體回流實現了節能減排。
肥西縣經信局局長桂斌表示,今年以來,在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災等對經濟發展的沖擊下,該縣全力貫徹“六穩”“六保”要求,充分發揮“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廣泛開展要素對接、密集組織政策宣講、務實解決企業難題,以強服務、搭平臺、破瓶頸、優環境為重點,強化政策落實和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實體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記者欣喜地看到,在“工業強縣”三年行動計劃指引下,肥西有序推進行動計劃確定的35項重點工作,確保工業經濟平穩發展。工業經濟自3月以來,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1—7月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為0.9%,成功實現“負轉正”。
來自肥西縣的資料“搶眼”:工業生產持續回暖,3—7月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61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達15.2%,創下歷史同期產值新高;主導產業復蘇明顯,1—7月,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速達23%,成為拉動全縣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汽車和家電兩大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速降幅也較上半年分別收窄 4個百分點和3.3個百分點,企穩復蘇的態勢進一步鞏固。
與此同時,龍頭企業貢獻突出,1—7月,江汽、聯寶、格力等產值前10名企業共實現產值500.5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9.7%,同比增長5.4%,增幅較一季度提高24.3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持續發力,“戰新”產業前7月產值同比增長12.9%,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2.2個百分點。
事實上,打開肥西工業“檔案”看到,“工業強縣”激揚肥西活力。以2019年發展為例,清晰地看出肥西工業經濟向好基礎不斷鞏固, 結構優化持續推進,新興產業態勢喜人,民營經濟“枝繁葉茂”,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穩住了“基本盤”。
數據顯示,2019年,肥西縣397戶規上工業企業,其中本年新增46戶,增加值同比增長8.2 %。1—12月,肥西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居第3位,從五縣(市)看,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居第1位。民營經濟總量、效益、貢獻均不斷提升,成為肥西工業經濟結構中*活躍的組成部分。全縣民營規上工業企業占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的比重超9成,對規上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06.5 %。
然而,早些年,肥西縣工業可不是這般強勁模樣。肥西縣一位老工業人回憶,該縣工業發展起步晚,早期主要是承接合肥市產業轉移項目,主導產業大多屬于傳統項目,市場競爭力弱,發展速度緩慢。如何破解這一發展難題?在2011年這一“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肥西縣當機立斷:走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
為此,肥西縣圍繞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和皖江示范區建設,修訂完善肥西縣自主創新扶持政策,重點向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傾斜。縣委、縣政府準確把握縣域發展規律,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核心戰略,建立和完善了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政策體系,推進工業經濟做大做強做優。
“事實證明這一決策的前瞻性和正確性!”肥西縣工業戰線的很多同志認為,經過多年發展,肥西縣已逐步形成以江汽、格力、美的、TCL等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汽車制造和家電兩大優勢主導產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全縣半數以上規上企業均圍繞汽車和家電產業協作配套。
不僅如此,全縣產業結構進一步完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以及新型材料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億帆醫藥、華潤神鹿、悅康藥業、恩瑞特藥業、國肽生物等一批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建設和發展,推動縣域向安徽省重要的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基地邁進,將成為肥西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世紀90年代初,肥西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縣,規模工業企業幾乎為零。肥西縣委、縣政府在制定“八五”計劃時,提出建立一個工業園區,以集聚相關工業企業、撬動工業經濟發展。
1991年8月,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合肥市桃花工業區成立。2006年,桃花工業區獲批成為省級開發區后,步入發展“快車道”,以全省縣域開發區領跑者的姿態闊步向前。產值高企之外,桃花工業區先后摘得“國家級合肥出口加工區”“國家級合肥兩化融合試驗區示范園區”等國家級榮譽。2018年,桃花工業區正式更名為安徽肥西經濟開發區。
安徽肥西經濟開發區之外,2005年10月,肥西縣和合肥高新區共同合作開發安徽省首家跨區域的工業園區——柏堰科技園。2008年8月,肥西縣以類似模式與合肥經開區合作開發新港工業園。同時,2006年前后,肥西縣委、縣政府要求下轄的9個鄉鎮建設工業聚集區。這些,為后來肥西工業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業內人士分析說,種種現象表明,肥西縣工業經濟實現“三個轉向”,即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從粗放低效轉向綠色發展,有力地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個變革”:質量變革,工業發展底色更亮;效率變革,工業發展環境更優;動力變革,工業發展活力更足
當“高速度”不再時髦,“高質量”成為共識,“肥西制造”演繹著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高質量發展,路要怎么走?結構轉換無疑是主攻方向。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規律使然。肥西工業詮釋質量變革,從拼數量、拼速度到拼質量,工業經濟發展成色更純、底色更亮。
記者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訪時了解到,該公司一年的聚氨酯合成革產量可繞地球一圈半,一天的產量可以從合肥鋪到南京,不到兩天的產量可以從南京鋪到上海,七天的產量可以從上海鋪到北京。
“當然,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遠遠不是停留在產量上,我們更為看重的是在發展質量上。”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安利與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或其加工生產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獲評“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中國出口質量安全示范企業”等稱號。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出口額*大且出口發達國家*多的合成革企業,打出了一張享譽世界的靚麗名片。
當產品和服務“有沒有”不再是問題時,“好不好”就成了關鍵。在肥西縣,像安利這樣“叫得響”的好產品、好企業還有一大批,推動工業經濟發展量質齊升。
桂斌告訴記者,近年來,肥西縣大力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大力培育“隱形冠軍”“行業小巨人”“單打冠軍”,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
該縣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初創型、成長型、成熟型科技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2020年首批申報企業128家,初核上報88家,獲認定73家,第二批申報89家,初核上報61家,預計全年認定120家左右,申報數、通過數和新增數將再創歷史新高。
引導傳統產業重點企業加大設計創新投入,推動設計成果轉化,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全縣累計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42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6個,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58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96家,市級以上企業工業設計中心61家。
工業結構優化持續推進。計算機、汽車和家電產業,是肥西工業戰場的三大主導產業, 去年產值均已突破兩百億元其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62.2 %,同比增長9.6%,高于全縣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對全縣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為80.8 %。
高質量發展,路要怎么走?環境轉換無疑是重要保障。邁步高質量發展階段,提質增效的思想觀念、方法路徑,須率先提升到新境界。肥西工業詮釋效率變革,從拼塊頭、拼投入到拼效率,工業經濟發展環境更優,步履更輕。
近年來,肥西先后出臺《肥西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工作的通知》《肥西縣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等,結合“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活動,從要素保障、技術支持及政策獎補等給予企業全方位支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以來,肥西縣持續做好創優“四*”營商環境和“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等各項活動。縣四大班子領導包聯幫扶108家重點工業企業,對企業反映的8類76個問題進行限時交辦;發揮“四送一服”各工作組作用,按照《肥西縣全面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實現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通過密集宣貫惠企政策、全面走訪企業項目、線上線下回訪問效、服務窗口明察暗訪、專題活動專項開展等系列舉措,有序落實“四送一服”“三包三抓”專項行動。
據了解,截止目前,該縣四大班子領導、各工作組成員單位累計走訪調研企業568家次、收集辦理企業問題342個;開展政策宣講19次,累計組織500余人次、480家企業參與;舉辦各類要素對接活動20場,達成協議199個,涉及金額4.53億元,解決企業用工2262人,落實土地指標500.15畝。
疫情期間,該縣出臺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17條措施,從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企業融資成本降低、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暢通、保險等金融渠道強化四個方面,全力滿足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
桂斌介紹,該縣針對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開拓思路,用好用活政策,建設運行“政企直通車”服務平臺,加強中小企業基礎性工作,完善中小企業信用、統計等制度建設。通過政策保障、精準服務、典型帶動等一系列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縣域工業企業營造創新發展沃土。
高質量發展,路要怎么走?動能轉換無疑是根本路徑。創新是引領發展的*一動力,事關發展長遠性問題。肥西工業詮釋動力變革,從拼要素、拼資源到拼創新,工業經濟發展活力更足,后勁更強。
記者在肥西縣經信局采訪時了解到,該縣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創新驅動工業經濟邁進高質量發展征程。
作為肥西縣家電產業龍頭企業代表,TCL家用電器(合肥)有限公司在技改政策推動下,積極探索技術創新模式,通過開放式的運行模式、三級研發體制,將外委研發、自主研發與全員參與三種研發模式結合起來,提高技術創新研發能力。
2019年,肥西縣出臺技術改造備案的管理規定,對技術改造項目備案的主體和條件作了明確規定,按照項目單位申請、鄉鎮園區初審、縣經信局審核辦理的原則,對符合技改備案的項目出具準予備案的文件。
依據《肥西縣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對實際完成100萬元(含)以上生產設備投資的,給予單筆采購合同金額10萬元以上的普通設備投資額10%補助。特別是針對存量企業擴產二次供地項目,對占地30畝以下、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至3000萬元的項目,在項目竣工達產后,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5%給予補助。
眾所周知,數字經濟是從0到1乃至無窮大的“創造者”,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近年來,肥西縣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成為一大亮點,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肥西縣,泰禾光電先后研發成功立體倉庫自動化裝備與系統系列產品及四軸碼垛工業機器人、六軸關節型工業機器人以及AGV等多款工業機器人配套產品,成為安徽省自動化成套產業領域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賽摩雄鷹自動化自主開發搬運碼垛工業機器人在控制系統、集成應用等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打破國外大型搬運機器人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局面,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市場前列。
作為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肥西縣高度重視“企業上云”工作,圍繞省市出臺的“萬企上云”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工業云端化建設。截至目前,全縣有共計750家企業實現“上云”。力爭到今年底,幫助1150家企業登云,實現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
5G作為新基建的核心領域之一,是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基礎設施。今年以來,肥西縣緊抓5G基站建設推進,截至7月底,全縣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327個,占全年目標任務的52.2%。
數據充滿說服力。盤點肥西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時看到,目前,該縣擁有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2家,通過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評定企業11家,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范企業1家,安徽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9家,合肥市兩化融合示范企業36家,合肥市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1家,省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7家。擁有安徽省智能工廠1家,安徽省數字化車間10家,合肥市智能工廠8家,合肥市數字化車間105家。
工業擔綱,筑起跨越發展脊梁。在肥西縣,“高質量”不僅是“高頻詞”,更將成為全縣上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實際行動。肥西,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為“合肥制造”乃至“安徽制造”提供“肥西答案”,為中部縣域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板本”。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