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部分工業園區土地閑置 官方稱不敢管
作為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不少市縣的開發區(工業園區)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引擎”。然而,記者近期在安徽淮北、阜陽、亳州等地工業園區采訪發現,土地低效使用和閑置浪費現象普遍存在,部分園區甚至出現羊群放牧、小麥成片的另類風景。令人詫異的是,當記者問及有無相應監管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稱他們不敢管、也管不了。
記者在淮北經濟開發區新區走訪時看到,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的開發區內盡是土山、野草和成片的麥地,在主干道邊上還能看到廢墟一般尚未拆除的民居。這個位于淮北市烈山區以南的開發區于2011年開始征地建設,目前只有兩家企業投產。
記者坐在摩托車上行駛了10分鐘,發現開發區里全是種著小麥的農田,“往前10里地,也都是這樣,征走的土地大都撂荒后又復墾了。”當地農民告訴記者,土地征收之后農民并未種植小麥,但上千畝的土地荒了兩年后雜草叢生,農民又沒有新的生活來源,2014年開始復墾土地并全部種上了小麥。
“新區離主城區20公里,當初并未全面考慮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淮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坦言,有的土地征收后,道路還未修到那里,如占地面積約600畝的原陳路口村,征地之后既不能耕種,也不能落項目。
記者在亳州市的渦陽工業園區看到,某大型化工公司廠區的圍墻里除了幾座建好的廠房,余下如足球場面積大小的土地仍然荒著,半人高的雜草叢中,一位老伯正在放羊。68歲的渦陽縣樊西村村民樊祥兵指著該公司對面的大片田地告訴記者,2011年起工業園區便開始在樊西村征地,全村征走500多畝耕地,其中包含自己家的6畝地,但三四年時間過去了,這些土地多數依然種著莊稼,即使少數企業進來了,也只是圈起圍墻了事。
圍墻里面土地荒,工業園區能放羊……相似的場景在阜陽市臨泉縣、太和縣等地工業園區也有。“這里的土地是2010年征收的,荒著好幾年了。”臨泉縣開發區居民韓林說,“如果不開工,那就晚點再征地啊,眼瞅土地這么閑著,心疼啊!”
事實上,對閑置土地的處置,我國的土地管理法、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等法規都已有相應規定。如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用地,連續兩年未使用的,經原批準機關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
那么,為何閑置的土地至今未被收回呢?淮北市一開發區負責人說,若要強行收回土地,企業就說政府是“笑臉迎商,關門打狗”。渦陽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坦言,縣里的開發區能招到大項目不容易,有時明明知道企業建設超時違反了相關政策,但又舍不得讓其退出,只能一催再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說沒有監管,是不愿管和不敢管”。
安徽省國土部門一位公務員告訴記者,企業通過招商引資過來投資興業,不是典型的市場行為,而是典型的政府行為。牽扯上“政府行為”,就出現了現行法律制度和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不協調、執行上有沖突的情形,造成企業閑置土地不好收回、企業低效利用土地政府也不好采取果斷措施的問題。自上而下的發展壓力下,正常的經濟行為變形為政府行為,全民招商伴隨了多重“后遺癥”,工業園區的低質低效在所難免。
安徽省國土廳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末,全省15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建成區面積1423平方公里,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分別為112萬元、3.5萬元,有的開發區畝均稅收不到1萬元,遠低于國家標準。
令人不解的是,雖然工業園區的產出效益低下,但一些工業園區的負責人還在“喊渴”,嫌上級給的土地指標太少。皖北地區一位發改委負責人表示,皖北的開發區受到原來的發展水平限制,本身就招不來大項目,畝均投資強度低,需要更多的土地,而這已經成為了“皖北模式”。
記者調查發現,皖北某省級縣管開發區原規劃面積只有1.8平方公里,經過多次擴區申請,如今規劃面積已核定為14.9平方公里。記者走訪中發現,開發區土地閑置荒廢現象相當普遍。
在考核指標的引導下,一些農業大縣“被迫”發展工業。六安、阜陽等地基層干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征50畝耕地辦一個工業企業,年稅收差不多150萬元,而種糧食不但沒稅收還要投入錢。
皖北某工業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偏遠地區的農業市縣,工業基礎太過薄弱,實在不適合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搞工業園區建設。但一些領導干部或出于政績觀考慮或盲目跟風,導致不少園區陷入“前面的土地還荒著,又有新的企業開始圈地,土地閑置數量逐年增長”的怪圈。
在“征地-招商-閑置-征地”的惡性循環下,被蠶食的耕地越來越多。“從工業園區發展情況看,目前各地盲目追求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仍未改變。”安徽省社科院城鄉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謝培秀表示,這勢必造成“揮霍”土地現象的發生,威脅耕地保護紅線和生態紅線,制約地方后續發展,改變這種發展模式已迫在眉睫。
部分基層官員認為,工業園區“揮霍”土地現象并非個例,在全國各地帶有普遍性,需要對現有園區“體檢”,擠出土地“泡沫”。他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制定統一實施方案,設置統一指標體系,對現有工業園區進行統一排查,集中整治閑置浪費土地、違法違規用地問題。
“為徹底扭轉工業園區揮霍土地現象,亟需扭轉發展理念,轉變考核導向。”謝培秀等專家建議,設置并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獎懲舉措,將傳統農區與其他地區嚴格區分,實行各有側重的考核辦法,如對糧食主產縣區主要考核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收入等指標,不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工業、財政收入等指標,并督促各地嚴格落實。
阜陽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呼吁,在土地供后監管上,應建立健全土地“大家用、大家管”機制,國土、規劃、稅務等部門形成合力,嚴格執法,發現問題,迅速制定處理方案,并視情況對市縣、工業園區等主要責任人實施問責。
賽迪方略園區研究中心副總經理于恒松表示,要糾正工業園區盲目上馬之風,首先要對本地區適宜發展的產業合理定位,宜農則農,如有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和需求,必須根據本地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規劃,依托本地優勢才能更好發展。同時,監管不到位是土地低效利用的*直接因素,要把園區的監管部門拖出全民招商的怪圈,確定項目的投資收益,建立項目的跟蹤機制,對項目的量和質進行全程考核、全程問責。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